- 学习新思想
- 十九大时间
- 学习研究
- 红色中国
- 学习科学
- 环球视野
- 习近平文汇
- 学习电视台
- 学习慕课
- 强军兴军
- 学习文化
- 美丽中国
拆迁后,孙洋(左)一家三口居住在温馨的单元房内。
拆迁改造前的宋家巷社区房屋破旧,居住环境脏乱差。
(资料图片)
上世纪90年代宋家巷居民靠小作坊制售粉条为主要生活来源。 (资料图片)
宽敞明亮的社区服务中心、笑容可掬的工作人员,让前来办事的居民如沐春风。
在社区健身房总能看到居民运动的身影。
社区阅览室成为居民上网、读书的好去处。
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与困难居民沟通,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居民在一应俱全的智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选购商品。
大雪中的宋家巷社区犹如一幅古典风格与现代气息交融的水墨画。
初冬时节,冷空气降临,随风飞舞的雪花让山城固原银装素裹。在固原市原州区南关街道办事处宋家巷社区,孙洋与妻子在温暖的单元房内陪着刚满周岁的女儿波妞开心玩耍,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老房子拆迁后,我们分得了这套100多平方米的新居,暖气、天然气、网络一应俱全,居住环境跟过去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说起自己的新房,孙洋满脸笑容。
宋家巷地处原州区东南角,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因为交通便捷,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都是固原县(现原州区)最主要的商业街和商品集散地,是名副其实的旱码头。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城市框架拉大,失去了区位优势的宋家巷开始逐渐没落。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宋家巷内污水横流、垃圾成堆,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市民生活。2008年固原市投资8亿多元启动实施了宋家巷改造项目,将这里建设成为商住并重、古典风格与现代气息交融的商业街,百货副食区、古玩街区、特色小吃区和老字号步行街区划鲜明。
“每天早上我都会到这里锻炼身体,这里不但设施齐全,还能享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 正在居民健身室锻炼的李运凤说。如今宋家巷社区常住人口达1.6万余人,社区多方争取资金建设了1100平方米活动场所,设置电子阅览室、残疾人康复室、儿童游乐园、书画室等服务居民功能室,并开通了社区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微信互动了解居民的服务需求,推行了“菜单式服务”“微心愿”“四点半课堂”“智慧养老”“智慧社区”等服务居民模式。“遇到大小事情,只要找到社区服务中心,我们一定会及时解决,保证居民生活舒心。” 宋家巷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刚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宋家巷改变的不仅仅是居住环境,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在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业致富。在众多致富的居民中,马玲已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女企业家。1995年,由于所在的食品厂倒闭,她成为了一名下岗女工,“下岗后,我在这里租了一间门面房售卖自制的麻花等面点,当时的店面很小,收入有限。”2007年,马玲通过货款和自己筹集资金,挂牌成立了食品厂,“如今厂里已有7个食品生产车间,职工近50人,其中80%的员工都是下岗、失业工人。”
如今,拥有百年历史的宋家巷完成了从“城乡接合部”到现代化社区的嬗变,居民们共同建设和期待着宋家巷更加美好的明天。(记者 马楠 党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