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有序推进
回眸历史,纵观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我们始终坚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砥砺前行,不断探索文化建设规律,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改革之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进一步明确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拉开了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序幕。党的十二大历史性地引入“精神文明”概念,大会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一个指导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各方面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克服在实际工作中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2003年6月,中央召开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2005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6年以来,中央多次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专题部署文化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走深走实。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更加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围绕文化强国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战略设计,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境界一新、格局一新、气象一新,文化强国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历史与实践证明,没有思想上的大解放就没有改革上的大突破,没有改革上的大突破就没有事业上的大发展。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始终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
新时代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更具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完成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多件大事,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历史性成就,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一系列长期积累以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对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构成挑战;西方敌对势力实施的文化霸权、文化渗透等对我国意识形态构成挑战;加强网络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环境任务艰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更有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等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文化强国建设亟须加速提力,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必须更加坚定、更加自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务求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改革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置身的历史方位看,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这是由新形势、新问题、新变化、新趋势所决定的。文化建设必须应对前所未有的多重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体制机制改革的正确指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历史主动,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使命担当。
建设文化强国务求落实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各项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七个聚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决定》着眼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瓶颈问题,从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四个方面明确了文化领域改革重点任务。改革重点任务涉及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改革重点任务既关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文脉的传承,又关系社会主义文化的现代化走向;改革重点任务突显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各项任务衔接有序、环环相扣。
改革见实效,关键抓落实。今后一段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是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要事。全面深化改革的路走对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落实了,改革才是成功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文化领域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必将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注入新的活力。
(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 执笔:刘智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