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县的枸杞种植基地里红果盈枝,进入一年里最后的秋果采摘。近日,由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主办、宁夏农林科学院承办的自治区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枸杞水肥精准高效管理技术应用”顺利通过专家组现场验收,标志着宁夏在枸杞水肥管理技术上迈入精准化、高效化新阶段。
在宁夏杞鑫种业有限公司鸣沙基地,虽值深秋,但连片的枸杞树在滴灌管网的精准滋养下长势良好。项目负责人、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赵营现场演示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的运作:“这套系统能根据土壤墒情和枸杞生长周期,按需供给水分和专用水溶肥,实现了‘指尖’控水肥。”
在中宁县百瑞源长山头基地,一项“根际机械冲施肥技术”同样引人注目。伴随着机械的轻微轰鸣声,富含养分的冲施肥被精准施入枸杞根系区域。基地技术人员介绍:“传统大水漫灌,肥料易流失,而这项技术能将肥料‘靶向’送达,吸收效率大幅提升,还能节省人工。”
该项目针对宁夏枸杞主产区长期存在的水肥协同效应不佳、管理粗放、装备不匹配等关键问题,集结了7家科研院所与企业,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转化了“枸杞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等两项核心成果。
赵营说:“我们不仅在中宁县的鸣沙镇、舟塔乡、红梧山、大战场镇长山头等多地示范应用了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冲施肥装备,还改造升级了现有设施,并配套推出了4款枸杞专用肥,目标是构建一套从技术、产品到装备的完整水肥精准高效管理体系。”
数据显示,在核心示范区2000亩及辐射区31000亩的土地上,水肥一体化示范模式使夏果枸杞平均增产15%;根际机械冲施肥技术示范模式则实现增产9%。预计整个示范区夏秋采收季累计新增产值超过2000万元。
项目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突出。通过精准施肥,减少了肥料浪费和面源污染。此外,项目实施期间开展的16场技术培训惠及农民843人次,为基层培养了18名技术骨干,推动了技术的本土化与人才队伍建设。(记者 马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