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专栏 -> 2022 -> 领航中国
创新,澎湃“第一动力”
2022-10-07 07:33:06   
2022-10-07 07:33:06    来源:宁夏日报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                                   (受访企业供图)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受访企业供图)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视察时,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

  宁夏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迸发新动能,奋进新征程。

  2021年12月,《报告总书记,我们达产了》——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制油分公司的喜报,记录了难忘一刻:2021年12月19日9时17分,该公司已累计产出油化品405万吨!这也是这一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煤制油项目建成投产以来首次达到设计产能。

  而就在距此一个多月前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该公司“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今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强调,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由国能集团宁夏煤业公司联合20余家单位协同攻关完成。该项目从实施那天起就承担了37项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自主国产化任务。

  此间,一批国内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参与项目建设中实现自身突破和成长。其中,由宁夏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为煤制油气化装置研制的控制阀,使用寿命稳定可靠,摆脱了对国外技术和品牌的依赖。

  创新“基因”,是宁夏企业塑造核心竞争力的支撑,是角逐市场的底气,也是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力。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打造区域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超级工程“进化论”

  9月7日,走进国能集团宁夏煤业煤制油分公司的“最强大脑”中控室,屏幕上的数字参数,实时显示着项目运行的各项“健康指征”。在中控室走廊,展示着项目成长的重要节点。在“时间轴”的开始,是一张项目开工前的照片:一处空茫的荒滩。

  这是一切的起点。时空影像对比,自有震撼之力:这一超级工程平地而起的背后,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势,也是创新驱动澎湃动能的具象呈现。

  “作为国家‘十二五’煤化工领域重点示范项目,从‘出生’起,项目就带有示范的使命。”国能集团宁夏煤业煤制油分公司总工程师金政伟说。据介绍,2012年年底,我国首个采用煤间接液化制油自主技术建设的16万吨/年煤制油项目达产,标志着我国煤制油产业有了突破性进展。

  项目的“吨级”,从16万吨到“400万吨”——不仅仅是物理的变化,而是一系列全局统筹、精密运作、复杂反应、逻辑严密的化学“放大”。如果将项目比作一个“生命体”,从第一次试车的“呼吸”,到如今成熟平稳的运行,高耸的装置、精密的管道,其间不仅流淌着各种原料,也“流淌”着创新智慧。

  这是集聚力量、协同攻关的创新。

  项目通过创新研究和协同攻关,突出示范引领,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建设,有力服务生产、促进发展、提升管理。“在煤间接液化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及材料、工程放大等方面取得重要创新成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实现了装置安全、稳定、清洁运行,目前成套技术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金政伟介绍。

  这是突破自我、不断“进化”的创新。

  为打破国外装置垄断,公司自主研发了“神宁炉”——这种新型气化炉成套装置,煤种适应性更广,装置规模大型化,效率更高。通过严密的联锁控制系统,实现全过程智能控制,填补相关领域空白。

  “创新没有捷径。”金政伟说。2017年至今,煤制油项目完成技术改造577项,持续攻克、解决影响安全稳定清洁运行的瓶颈,并有效提升装置的经济效益。

  下一步,为助力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从“稳起来”向“优起来”转变,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将综合运用揭榜攻关、技改项目贷款贴息等多种惠企政策,助力项目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创新仍在继续。在项目产品展示区,摆放有一排玻璃容器。金政伟介绍,这里面是充分利用现有装置,发挥煤制油产品低硫、低芳烃、高正构烷烃的优势,公司开发生产的化工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如果说,以上是“煤制油”项目的过去和现在,那么在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化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则专注于“煤制油”的未来。

  研究院专注于煤化工产业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及共性难题,致力于从事煤化工领域技术和产品研发。当天,在煤炭化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安贵介绍,7个创新团队分别专注于资源高效利用、催化转化技术、高端油品和精细化学品创新等研究方向。

  一支平均年龄36岁的科研队伍,肩负起产业未来的想象。“‘煤制油’的‘油’,具有自身特点,结构非常规整。”团队成员何金学,作为从项目现场“走”进实验室的“过来人”,他对此非常熟悉。

  张安贵说:“立足产业布局,我们结合‘煤制油’特点,力求充分发挥产品特性,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转化,服务于公司煤化工板块各装置,力求装置安全、稳定、清洁、高效运行,为油化品的市场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6年来,宁东基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业总产值达到1550亿元,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产值过千亿元的化工园区。“十四五”期间,宁东基地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控制阀里的“创新链”

  “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实现满负荷运行,其中,特种阀门经受住了考验。为项目拧紧“关键之阀”,特种阀门的“原产地”来自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一个控制阀所经受的“抗压”能力,比想象中更严苛:或要应对随大型设备身居海底的超强水压,或要迎战高温或者低温的极端环境,又或要经受各类化学品的腐蚀,实现系统四大热工参量的紧密可靠控制。

  9月7日,穿行于吴忠仪表T2车间,这里的每一台设备,都是“网上邻居”。这里既是生产基地,又像产品集中“展台”:有高于成年人身高的大型控制阀,最大口径达3米;也有迷你阀门,最小阀座直径2毫米;黑灰色的“大个头”,是“煤化工领域用控制阀”,适用于各类严苛工况,性能稳定,实现进口替代;明黄色的、形似大型积木的产品,是“海洋深水作业控制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率100%,在水深2000米以下,依然可靠发挥作用。

  穿过车间,来到公司流体控制装备及技术重点实验室,这里拥有亚洲最大的超大口径(DN1000mm)调节阀大流量实验室。为实现产品稳定可靠运行,实验室为产品“考生”提供了仿真模拟“考场”。

  经过60多年技术积淀的吴忠仪表,成长为我国控制阀行业的龙头企业。如果工厂也具有“人格特征”,那么企业的发展理念即代表其“性格”:“专业、专注、创新、超越”。

  创新,对于老企业,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吴忠仪表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2021年,公司销售收入达13亿元,实现年约33%的增长。

  “这十年,也是中国自动化走向快速发展的十年。”吴忠仪表公司总工程师王学朋说。王学朋曾参与并主持试制煤化工装置所用特种阀,带领团队努力使国内企业摆脱了对进口调节阀的依赖,降低了煤化工行业运行成本。他初进厂时,师傅正是马玉山。“师傅带徒弟,将企业精神代代传承。”近年,吴忠仪表攻克了深水控制阀、超低温控制阀等关键技术,研发出高参量调节阀、高端特种球阀和高性能蝶阀等12个系列高端控制阀,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

  记者在现场看到,“科技创新团队”的办公地点就位于车间内,以便快速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目前,研发部门有105人,实现‘从原理到图纸’的破题;生产实验部门,负责将图纸‘变现’。”王学朋介绍,研发力量约占企业人员的四分之一,支撑产品持续向智能化、自动化升级。

  创新,成为根植企业的“基因”。

  创新关键词之一,是搭建平台。吴忠仪表先后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宁夏高端控制阀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和载体。同时,建立健全产品检测中心(实验室),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依托宁夏高端控制阀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吴忠仪表积极开展东西部科技合作,聚集优秀人才,共享重点实验室,针对高端控制阀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展开合作研究,实现高端控制阀的进口替代与自主可控。

  创新关键词之二,是完善体系。企业对创新人才进行精准分层:以高素质人才为主的产品研发和重大工艺攻关的技术创新层;以实用人才为主的技术支持层;以工人技师为主的技术服务层,培养造就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

  公司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马玉山的带领下,参与多项国家科研课题,实现关键装备自主化,在高压差、强腐蚀、强冲刷等高参数应用环境下大量替代进口。目前,公司在研的“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特种控制阀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已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未来,吴忠仪表将坚持科技创新,加快智能化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加快推进高端阀门的推广应用,力争取得新突破。

  无论是在宁东基地,还是在吴忠仪表,企业创新驱动的内核,源自“中国制造”的信心,大国工匠的精神。

  《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宁夏企业2021年研发经费达56.3亿元,占全区社会研发经费80%。我区将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把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全面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创新体系效能。

  高质量发展,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宁夏将以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重点实施创新力量厚植、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协同联动、创新生态涵养“四大创新工程”,高水平建设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着力打造区域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记者 毛雪皎)

【编辑】:杨兆莲
【责任编辑】:杨兆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