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广:为身体和工作“把脉”的“健康管家”

  是警察也是医生、长期默默无闻坚守在情报信息研判一线近年又专攻电信诈骗工作、典型的警医家庭、还剩40多天就退休.....近日,记者带着这些关键词来到了银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探访临退休却还一如既往24小时坚守岗位的老民警李宏广。

mmexport1665563497007.jpg

  “小唐,又熬夜加班了吧,看你脸色多差,来测个血压我把把脉。”一早,李宏广看到同事脸色不对,便拿出血压仪和听诊器熟练地操作起来。一阵专业的诊断和把脉后,他又借机叮嘱大家,工作再忙也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起责任,只有身体好才能确保工作和生活的“双丰收”。

  警察怎么会把脉看病?原来李宏广1985年从宁夏医学院毕业后特招入伍成为一名军医,1999年转业至刑侦支队后一干就是23年。当过军医的他,善于察言观色,看到谁脸色不对,便拿出把脉枕为大家“把脉问诊”并开出“药方”。日子久了,谁有个头疼脑热也会第一时间去找他。

  “李哥,您都快退休了,工作别那么‘拼命’,您身体也不好,别操心大家多注意休息。”看着眉梢眼角布满皱纹、干了一辈子情报研判的老大哥,刑侦支队情报信息大队大队长唐勇不免感伤。近期新一轮疫情发生后,刑侦支队部分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反诈岗只剩四人。李宏广主动承担起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各项工作,用行动诠 释着老党员、老民警的奉献和担当。

  近年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犯罪持续高发,进行追踪调查、案前劝阻分秒必争。从最初的一个人到现在十余人,从开始几百条信息到现在每天千万条信息,李宏广不厌其烦地接听、劝阻、及时止付。特别是银川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成立后,他责无旁贷承担起预警专班工作。

  每天早晨7点不到,李宏广就已经坐到岗位上开始浏览各网站推送的反诈信息,等大家到岗时,他已经处理了一百余条信息。“电信诈骗不分时间,我们快一秒,群众被骗的概率就少一分。”李宏广介绍,只要用手机就有被骗的可能,他们能做的就是让群众认清自己深陷的是“骗局”,而非“发财运”。

mmexport1665563504142.jpg

  “电信诈骗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我们打电话劝阻的时候常被受害者以为我也是骗子。”李宏广说,反诈工作不能因此停滞,电话被挂掉就继续上门做工作,想尽办法阻止群众被骗。

  今年6月,李宏广预警到辖区有一名群众存在被骗的风险,他连忙打电话,然而他反复打了10余遍电话,群众还是不听劝。眼看60多万就要落入骗子圈套,他迅速联系社区民警上门劝阻,同时紧急联系其家人做思想工作,最终在李宏广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劝阻。

  像这样的电话预警,李宏广和同事每天至少要打三四百通。如何与群众沟通,如何劝阻更有效,李宏广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劝阻方法,并将其手把手教给年轻民警辅警。如今,他的徒弟也有40余人。

  “师傅、你怎么了师傅!”一次因长时间盯数据打电话,李宏广眼角流着血还在继续工作,吓坏了唐勇,硬要拉他去医院。李宏广坚决不去“我自己就是大夫,我的身体我心里有数。”说着继续工作,唐勇和同事拗不过,只好劝他多休息。

  因长时间连续打电话,李宏广逐渐出现眼花、听力下降等综合症状。“李哥有高血压、心脏病,却还是坚守在岗位上,这种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大队每个人,他有任何事情也都是自己消化从来不给组织添麻烦。”综合大队教导员丁乐说,李哥是大家的主心骨,他在心里才踏实。

mmexport1665563499741.jpg

  党龄35年,警龄23年,李宏广不仅是支队年龄最大的也是工作时间最长的民警。正是有了像李宏广一样一直战斗在反诈工作一线的民警辅警,银川公安的反诈工作实现了发案和损失双下降的成绩,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据了解,2022年以来,银川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处理预警信息127.2万条、见面预警数15662个 、拦截案件5.3万起,处置诈骗网址1331.6万个,劝阻金额6.1亿余元。通过持续高压打击,成功破获涉诈案件1489起,打掉本地各类涉诈团伙60个,抓获涉诈犯罪嫌疑人1934人,挽回财产损失3781.48万元,全市电诈案件同比下降34.8%,电诈案件破案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挽回财产损失数同比分别上升14.19%、13.23%和79.78%,群众防骗意识显著增强。(宁夏新闻网记者 胡俊 通讯员 伍甜甜)

【编辑】:胡俊 日期:2024-12-24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