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中国搜索 | 电子邮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快递
三件宁夏国宝级文物的“前世今生”
2017-12-26 06:56:00   来源:新消息报

鎏金铜牛

西夏青铜质

长120厘米,宽38厘米,高45厘米,重188千克

1977年银川市西夏陵区M177出土

 石刻胡旋舞墓门

唐代石质

单扇:长89厘米,宽43厘米,厚5厘米

圆柱门枢:高13厘米,直径10厘米

1985年盐池县苏步井乡窨子梁唐墓出土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

西夏纸质

全页版框纵30.7厘米,横38厘米

1991年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出土

  近期,央视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开播后广受好评,“让国宝活起来”的人文精神透过荧屏直抵人心。该节目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生动的文物故事及所承载的人文情怀,掀起一股“历史文物热”。宁夏博物馆为满足广大“粉丝”的愿望,甄选宁夏国宝级文物鎏金铜牛、石刻胡旋舞墓门和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为您讲述3件国宝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

  彰显宁夏引黄古灌区农耕文明

  青铜铸造,中空,外表通体鎏金。牛屈肢而卧,双眸远眺,四肢有力,体态健壮,比例匀称,线条流畅,造型逼真,个体硕大。该铜牛制作时需要将冶炼、模具雕塑、浇铸、抛光和鎏金等工艺集于一体,真实反映出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西夏金属工艺品的杰出代表。

  西夏墓中随葬制作如此精美的铜牛,说明牛在西夏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为研究西夏社会的农业经济提供了一个实物佐证。敦煌榆林窟壁画中的西夏农耕图,描绘出西夏同中原地区一样的“二牛抬杠”犁地场景,牛耕对发展西夏农业经济起了很大作用。

  1976年8月,宁夏博物馆考古人员对西夏陵区内编号为M177(原编号M101)的陪葬墓进行正式发掘。经过半年多的努力,1977年2月,考古发掘工作终于进入地下21米深的墓道尽头。墓门被打开,考古人员踩着已经腐朽倒塌的木板门进入墓穴。然而,墓室斜角的盗洞一下让在场所有人都失望了。盗墓者已将墓门打开,并把里面的文物洗劫一空。心灰意冷的考古人员只得进行一些常规清理工作。当时,一位考古人员懊丧地踢了木板门一脚,没想到这一脚竟让两支金灿灿的牛尖角“破土而出”。经发掘清理,一尊造形精美、旷世独有的鎏金铜牛从黄土和沙石中慢慢显露出原型,国宝就这样被发现了。与鎏金铜牛一起重见天日的还有一件与真马一般大小的石马。

  见证丝绸之路最炫时尚舞姿

  每扇门均呈长方形,上下有圆柱状榫,两门闭合处各有一孔,出土时有铁锁锁扣。每扇石门正中浅雕一个胡旋舞男伎。所刻男伎为典型胡人形象,人物面部表情生动自然,体态轻盈健美,舞姿迅疾奔放,充满欢乐的生活气息。整个画面人物身着圆领紧身窄袖衫,下着紧腿裙,足登长筒皮靴,站立在一块编织精美的小圆毯上,双人对舞。舞姿造型略有不同,左边舞伎侧身回首,左脚站立圆毯上,右腿后屈,左臂抬起后扬,右臂屈至头顶;右侧男伎右脚立毯上,左腿前伸,双臂上屈,至头顶上方合拢。两人均手举长巾,熟练挥旋。四周剔地浅浮雕卷云纹,似舞伎腾跃于云气之中,造成流动如飞的艺术效果。

  根据窨子梁唐墓出土墓志记载,墓主人卒于唐武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墓主人为月氏人,何姓。何姓是中亚“昭武九姓”中的一支,属隋唐时期的粟特人。唐代石刻胡旋舞墓门的发现,反映出中、西亚乐舞对宁夏地区文化艺术的深刻影响,是中西文化交流十分珍贵的遗物,是西域文化艺术与中原地区石雕工艺有机结合的结晶,也是当时北方民族大融合历史背景的实物见证,揭示出宁夏在北方国际商贸中的突出地位。

  1984年,盐池县文物普查队在开展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在苏步井乡窨子梁发现古墓葬2座。窨子梁当时被流沙覆盖,形成了一座座绵延起伏的沙丘。1985年6月至7月,宁夏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队展开发掘工作,在沙丘上已发现的2座墓葬周围打了数十条探沟,又探出墓葬4座。按照从西向东的顺序,分别将它们编号为M1-M6。6座墓皆为依山开凿的平底墓道石室墓。在清理M6时发现两扇胡旋舞石刻墓门,两扇石门板皆保持原状,两门扇的合缝处各有一圆孔,孔内镶环形铁鼻,其上挂一铁锁,将墓门锁住。与石墓门一同出土的文物还有木俑、琉璃球、石鼎、墓志铭、陶器、货币等。窨子梁唐墓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诠释木活字印刷的中国智慧

  木活字印本,白麻纸精印,蝴蝶装。完本者有封皮、扉页,封面左上侧贴有刻印的长条书签,书名外环以边框,封皮纸略厚,呈土黄色,封皮里侧另背一纸,有的纸为佛经废页,背时字面向内。四界有子母栏,栏距上下23.5厘米,无界格,半面左右15.2厘米。版心宽1.2厘米,无象鼻、鱼尾。上半为书名简称,下半为页码,页码有汉文、西夏文、汉夏合文3种形式。每半面10行,每行22字,每字大小1厘米左右。通篇字体繁复、周正、秀美。

  该经书具有明显的活字版印本特征,如版框栏线交角处缺口很大,版心行线与上下栏线不相接;墨色浓淡不均,印背透墨深浅不同;同一面同一字笔锋、形态不一;栏线及版心行线漏排、省排;经名简称和页码用字混乱,有的错排、漏排、数宇倒置等,这些都是在雕版印本上不可能出现的。

  1991年8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队对1990年不法分子炸毁的拜寺沟方塔废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当时,年届六旬的文物考古研究员、资深专家牛达生主动请缨担任领队,经过一个月对堆积如山的方塔废墟砖石泥土的清理,确定该塔是一座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古塔,被炸毁时已存世915年。更为庆幸的是,这次抢救性考古发掘,从方塔废墟原第十或十二层塔心室处,清理出土了《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等数千件遗物。发掘清理后,牛达生用3年多时间对《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反复考究,推断其为西夏时期活字印本而不是刻版印本,是木活字印本而不是泥活字印本。

  1996年11月6日,经文化部组织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该文物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将木活字的发明和使用时间提早了一个朝代,对研究中国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术具有重大价值。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是国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64件国宝之一。(陈秀梅 季正 李鹏 文/图)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李涛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今日网闻
· 宁夏冰雪健身挑战季月底启动
· 宁夏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7亿元
· 2017年宁夏公安机关执法工作公众满...
· 今年宁夏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同比下降2...
· 从严从细抓落实 久久为功保安全  ...
· 冬日里的温暖
· 贺兰山下的艺术气息
·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成立
  图片
首位“太空漫步”宇航员去世
利万高速公路开通运营
模拟考古 保护文物
第五届中国冷极节开幕
  民生在线
· “建发大阅城杯·2017身边的感动”...
· 两股冷空气先后“杀”到宁夏
· 宁夏公布335批次食品样品抽检结果
· 宁夏考取社工证人员可获现金奖励
· 本周宁夏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
· 宁夏未成年人参保人数超145万
· 银川24家食品快检室通过验收
· 银川市场监管集体约谈外卖平台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联系方式
宁夏新闻网(www.nxnews.net)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互联网新闻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国务院新闻办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06001号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网安备640100002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鹿璐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工信部网络不良信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51-5029811
网上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