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热点图片
一个古村的“文艺复兴”
2019-06-14 08:13:23   
2019-06-14 08:13:23    来源:新华网

  游客在龙潭村四平戏博物馆参观(6月11日摄)。

  福建省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是一个隐身于闽东青山绿水间的传统古村,在城市化进程的冲击下,龙潭村曾遭遇“外出大潮”,全村1400多人只剩不到200人。

  2017年,在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创产业项目的带动下,龙潭村开始实施文创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计划,引进文创和专业设计人才,组建民间工程队,先后对60余栋古宅进行重新设计和修复。一座座老宅破茧重生,化为书吧、工作室、咖啡屋、音乐厅、美术馆等,吸引了许多外来艺术家、文创人员来此居住。同时,龙潭村还通过“人人都是艺术家”文创项目,教授村民拿起画笔进行油画创作,增强古村文艺氛围。

  两年来,龙潭村焕然一新,不仅成为外来艺术家、文创人员等“新村民”的理想居所,也吸引外出的村民返乡创业,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每年有近10万人前来观光,沉寂的古村迎来了“文艺复兴”。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傍晚时分的龙潭村西溪两侧的古民居(6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来自江西的“新村民”肖继河(左一)在龙潭村的酒博物馆向游客介绍龙潭村的传统米酒(6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在“龙潭公益艺术教育中心”,彭安赫小朋友(左一)在向油画老师展示他的习作,并请老师拍照点评(6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新村民”在龙潭村的“随喜书屋”交流创业心得(6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老人在“龙潭公益艺术教育中心”画画(6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一名参观者在“龙潭美术馆”观赏龙潭村民的油画作品(6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返乡创业、开办民宿的龙潭村村民毛小云在整理房间(6月12日摄)。毛小云与丈夫投资30多万元对自家老屋进行了修复、改造,建成“龙潭云居”民宿。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两位学习“四平戏”的龙潭村村民在戏台上排练节目(6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龙潭村清澈的西溪与修复后的古民居(6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一个古村的“文艺复兴” 在龙潭村“随喜书屋”,来自江西的曾伟(左二)和其他几位定居龙潭村的“新村民”喝茶聊天(6月11日摄)。2017年8月,曾伟跟随文创团队到龙潭村考察,随后他便租下一幢即将坍塌的老宅改造成书屋,从事网络图书经营,顺便将龙潭的特产介绍给外地的朋友。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龙潭村83岁老人张秀娇在自己的画作上签名(6月12日摄)。在龙潭村“人人都是艺术家”文创项目的带动下,张秀娇老人于2018年拿起画笔学习油画。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屏南县古村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发展总策划林正禄(左)在龙潭村与施工人员探讨新建廊桥施工方案(6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编辑】:马楠
【责任编辑】:任岚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