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沙坡头区迎水桥法庭法官通过15通电话和多轮微信沟通,历时10天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让原本剑拔弩张的当事人达成和解,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据悉,该案原告田某与被告李某原为朋友。此前,李某因生意周转陆续向田某借款约30万元,到期后未能履约,双方多次协商无果,田某遂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接手案件后,考虑到双方曾有情谊,简单判决可能加剧矛盾,决定优先尝试调解。调解初期,双方情绪激动:田某急于收回欠款,言语间满是不满;李某则面露难色,称暂时无力全额偿还,希望分期还款,且对欠款金额有异议。法官先通过电话耐心倾听诉求、梳理焦点、讲解法律,引导双方理性看待问题。尽管开庭前的电话沟通取得一定进展,但双方在还款期限和金额上仍存分歧。因李某未到庭,法庭先开庭审理,庭后法官并未放弃,持续通过微信、电话与双方保持联系:一方面安抚田某焦虑情绪,分析强制执行可能面临的时间成本与难度;另一方面鼓励李某积极筹措资金,并结合其实际情况协助制定分期还款计划。
从白天的电话沟通到深夜的微信答疑,法官用15通电话架起沟通桥梁,用无数条微信消息传递司法温度。最终,双方被法官的执着和耐心打动,达成一致:李某分期偿还欠款,田某自愿放弃全部利息。双方通过微信确认调解协议后,案件顺利化解。
“辛苦了法官!感谢大家为我这件事付出的努力,目前已是最好的结果!”深夜,田某在微信对话框发来一连串感谢话语,为这场跨越昼夜的调解画上圆满句号。(通讯员 郭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