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整洁的病房里,墙上挂着一幅雅致的装饰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在这处敬老院的病房内,一场特殊的“立案接待”正在进行……
2025年10月31日,沙坡头区人民法院立案窗口的两名工作人员身着制服,前往敬老院。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工作人员坐在病床前,耐心倾听着长期卧床的王大爷的每一句话。“您的情况我们已经了解清楚了,您放心,我们会尽快帮您办理立案手续的。”工作人员轻声安抚着躺在病床上的王大爷。
“大爷,您慢慢说,我们都记着呢。”工作人员一边记录,一边不时抬头回应,声音温柔而坚定。另一位工作人员则细心询问案件情况,确保不遗漏任何细节。这样的场景,在敬老院的病房里显得格外温暖。
经了解,王大爷是被收养的,自年幼便在外地闯荡,后偶然经人介绍,在某地帮别人干农活放羊,因干活期间骑车不小心摔倒,导致卧床不起,身体多处骨折,家里亲人也不经常去看望,目前不清楚是否得到赔偿金以及赔偿数额,所以打电话至法院寻求帮助,想了解是否给他赔付了赔偿金,赔偿金家人是否知情。
了解王大爷的诉求后,工作人员回到单位立即梳理笔录,整理思路,并将梳理后的诉讼风险等情况向王大爷说明。王大爷了解后,多次打电话对上门服务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立案服务,而是沙坡头区人民法院立案窗口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缩影。考虑到王大爷行动不便,在接到王大爷的咨询电话后,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工作人员主动将“立案服务”搬到了病房前,让司法服务真正走进群众的心坎里。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沙坡头区人民法院针对老、弱、病、残等涉弱势群体人员维权案件,主动将司法服务“窗口”前移,视情况推出上门立案、上门调解、上门开庭等便民、利民举措,真正实现诉讼服务“零距离”。(通讯员 穆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