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为要。近年来,隆德县深入推进人才赋能工程,通过聚焦优势资源、平台搭建、作用发挥、优质服务四大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多维发力,引导各类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建设乡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聚焦优势资源,建强乡村振兴“主心骨”。隆德县紧扣“五特五新五优”产业布局,深化校地、院所合作,邀请宁夏大学、宁夏社科院等专家学者实地调研,谋划建设乡村振兴科技小院。借助闽宁协作与中央定点帮扶契机,引进厦门大学6支产业专家团队,破解肉牛、菌菇、中药材等产业发展瓶颈;柔性引进17名医学专家开展“专家坐诊日”“远程会诊”等服务120场次,县域内就诊率达92.6%;迎来17名高素质支教人才,深化东西部教育交流。同时,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建立“非遗传承人+青年创客”培育基地,开展各类非遗培训班8期,培育传承人46人,开发红色研学、非遗体验精品线路8条,带动文旅产值突破8000万元。
聚焦平台搭建,壮大乡村振兴“作战队”。隆德县依托各类人才培养计划,选派3名青年骨干赴外研修、15名一线骨干赴闽侯县交流学习。深化“双百四联”专家人才服务机制和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226名科技特派员、39名“三区”科技人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500余次,培育乡土实用人才420人次,带动3000余名农户增收。通过举办特色招聘、发布人才信息等方式,畅通人才交流渠道,促成4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深化校企合作,5家企业与多所高校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引进3支科技创新团队,落地智算中心项目,激活县域创新活力。
聚焦作用发挥,涵养乡村振兴“后备军”。隆德县认定16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累计培训本土人才2300余人次,带动12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依托县职业技术学校等平台,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349人次,培养“双师型”教师12人。完成6个中医阁建设,培育8名中医适宜技术人才,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1.2万人次,实现康养产值20余万元。同时,下派34名专业技术人才驻乡镇分院指导,选派16名医疗骨干赴区内外进修,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聚焦优质服务,奏响乡村振兴“大合唱”。隆德县落实多项人才政策文件,推出人才引进“34条措施”,畅通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机制,密切与48名各类优秀人才的联系。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为14家科技型企业发放“宁科贷”42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305万元,下达各类人才服务项目资金130万元。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建设36套高标准人才公寓,解决31名高层次人才住宿问题;为13名引进人才解决配偶择业、子女入学等难题,全方位解除人才后顾之忧,让人才安心扎根隆德、建功立业。(隆德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