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一行来到平罗县高庄乡威镇村,广袤的田野上,一片片郁郁葱葱的高粱地格外引人注目。在这里,只要提到安长惠,种植高粱的人几乎无不知晓。作为一名高素质农民,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在盐碱地上书写着高粱种植的精彩故事。
高粱地,一株株高粱挺拔矗立,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希望。安长惠站在田边,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从事农业领域,要从安长惠的兴趣说起。1991年,安长惠从军队复原后,刚开始在平罗县原农机公司工作。几年后,他凭借累积的经验和专业本领,分别成立了石嘴山市耕谷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和石嘴山市耕谷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农资销售生意红红火火,本可以让安长惠一直顺风顺水。然而,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平罗人,他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经过长期考察,在面对家乡大片撂荒的盐碱地时,安长惠有了方向。
有想法,就要付诸实践。“宁夏盐碱土地矿物化程度高,传统的农作物很难生长,收成只有一般农田的三成到五成。”安长惠说。2021年,自治区大力推广“稻”改“旱”政策,引导农民“改种适地”,安长惠将原来的两家公司合并,成立了宁夏红高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潜心在盐碱地上研种高粱。
之所以选择种植高粱,安长惠解释道:“高粱具有很强的耐旱、耐涝、耐盐碱能力,而且其他省的盐碱地也开始尝试种植高粱,说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刚开始的时候,我尝试种植了200亩,试种2年后,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今年种植了2.7万亩。”昔日撂荒的土地如今种满了高粱,事实证明了他的选择。
农闲时间,安长惠还积极参加自治区和石嘴山市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和盐碱地特色优势作物(粮食)种质创新与应用高级研修班。经过学习,他茅塞顿开,决定实施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先后购进了8台大型气力式播种机,这种播种机可以同时完成旋耕、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播种速度是传统人工的15倍,有效提高了产量和收益。
要想实现高产,选好高粱品种至关重要。2022年,安长惠主动申请参与自治区乡村振兴科技成果引进示范推广项目,引进“宁夏灌区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成果,选取6个高粱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高庄乡幸福村原村党支部书记沈英俊是第一批受益者。“以前种植玉米和油葵,亩产值只有1000元左右,改种晋糯3号和红糯19号红高粱后,每亩增产500元至600元,不仅好打理,还能帮助乡亲们增收。”沈英俊对高粱新品种赞不绝口。
不断培育高粱新品种,安长惠一直在思考。在平罗县高庄乡高粱种植示范园区的一块试验田上,高粱长出了十几厘米的新苗,绿意盎然,长势喜人。这是今年安长惠与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大学、吉林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合作的新示范基地。“我们根据盐碱度、土壤湿度等,将土地分成不同类型,分区种植80余个新品种,预计今年10月份就能看到实验结果,到时候,每一块土地都能找到最适配的高粱品种。”安长惠说。
作为平罗县有名的“土专家”,安长惠一心想把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传授给种植高粱的乡亲。除了开展免费种植、施肥、农药培训课程,他还建立了微信群,群里有农业专家和高粱种植大户,农户们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咨询,专家还会定期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如今,平罗县的高粱供不应求,除了与国内多家酒厂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今年还有300吨高粱远销新加坡。
2021年,安长惠入选为第一批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2023年被评为“全县优秀农民”,2024年被评为“百姓学习之星”。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深耕不辍。高粱丰收,农户获益,是安长惠最开心的时刻。接下来,他将不断培育耐盐碱高粱新品种,让盐碱地上开满“高粱花”。(记者 李文杰)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