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亩铺44张玉米秸秆帘子,钉170根木桩,一天可治沙80多亩。”10月29日,在石嘴山市平罗县红崖子乡,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经验丰富的治沙工人马爱国和他的团队,以每天治理80多亩的速度,为沙地披上“黄金甲”。项目启动以来,已累计治理沙地面积达2.6万亩。
玉米秸秆沙障。
石嘴山市境内的毛乌素沙地集中在平罗县,原有沙地面积达50万亩。20世纪80年代,以244省道为界,沙地距离黄河最近处不足1公里,经过40多年的治理,通过草方格固沙、人工种草、发展沙漠瓜果蔬菜等沙生产业、生态移民、建设现代化牧场、打造光伏产业集群等治理措施,已治理36万亩。“已纳入项目规划治理8万余亩,剩余6万亩计划发展光伏产业。”平罗县自然资源局项目现场负责人白金科介绍,作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宁夏主战场,平罗县承担着保护贺兰山东麓生态安全和护佑黄河安澜的重要使命,今年围绕贺兰山、平原灌区、天河湾湿地、毛乌素沙地四大地理区域,投资2.35亿元,实施10个重点项目,计划完成营造林任务5.1万亩,沙地综合治理2.6万亩。
治沙队员修剪草方格中树枝。
为提高治理成效,项目采取多种工程固沙和生物治沙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运用“草方格+沙结皮”的方法治理流动沙地,推广灌木高效水钻植苗技术。“刷状网绳式草方格、降解袋、玉米秸秆和尼龙网等多种类型的沙障,相比于传统草方格使用寿命可维持5年以上。探索沙生固沙植物及多样性造林新模式,引进了沙冬青、沙拐枣等根系发达的耐旱耐寒植物。”白金科说,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加之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树苗的成活率提高至80%以上。
刷状网绳沙障。
密密麻麻的草方格如同铠甲。
为有效治理了毛乌素流动沙地,石嘴山市抢抓全境地处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和“三北”工程全覆盖的优势,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与吴忠市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陕西省榆林市、甘肃省庆阳市政府签署了《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合作协议》,构建了4省区5市14旗县同向发力的新格局,组织实施贺兰山东麓水源涵养和生态治理等29个项目,打造7个示范样板区。(宁夏日报记者 剡文鑫 姬禹 龚依然 文/图)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