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8 -> 热烈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 起航篇 -> 共话幸福
曹有龙:一生只醉那抹红
2018-10-18 07:01:56   来源:宁夏日报

  生于杞乡、长于杞园,从1994年涉足枸杞研究领域,风风雨雨已有20余载。宁夏农科院国家级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曹有龙带领研发团队依靠生物工程技术,改变了枸杞种植传统模式,不仅让宁夏枸杞从“特有”到“特别”,更使宁夏成为全国枸杞研究的领航者。

  2000年,从四川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曹有龙放弃外地优越的科研环境和优厚待遇,毅然回到家乡,一生追梦枸杞园,只醉那抹红。

  “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用知识为农民和企业服务。”这是曹有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每年一半时间带着研究团队扎根杞田。寒来暑往,不避雨晴,总在农户、企业最需要的时候站在他们身旁。

  在曹有龙掌舵下,近几年,宁夏农科院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年繁育良种5000余万株,收入3亿元左右。以制约枸杞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突破口,以常规遗传育种为主,结合分子辅助育种体系,加快枸杞新品种的培育速度,重点培育鲜食、制干、入药、榨汁等枸杞新品种。目前,中心已选育出大果枸杞新品系53个,国家新品种保护10个,审定新品种3个。新品种不仅有红果,还有黄果、白果、紫果、黑果等,极大满足了市场对枸杞品种多元化的需求。其中,新品种“宁杞7号”果实颗粒大、商品等级率高,亩均增收2000元到4000元。此品种通过审定后,短短5年就在宁夏及周边省区推广50万亩,新增产值达120亿元,实现枸杞品种的第二次更新换代,促进了我区枸杞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

  大家都熟知宁夏书写了石头缝里种西瓜的奇迹,但鲜有人知曹有龙和他的专家团用科技“魔杖”演绎现实版“芝麻开门”。即使在生荒地、沙漠、盐碱地及戈壁深处,也拦不住枸杞果子片片“向红”。

  在中宁县宽口井天景山枸杞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上千亩枸杞苗木郁郁葱葱。谁能想到5年前这里曾是一片生荒地,种粮无收、种树不活,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良种“苗木库”,我区自主培育的许多枸杞新品种从这里走向全国。

  宽口井枸杞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初建时,曹有龙在山上的铁皮房子里一住就是半个多月。从苗棚搭建、苗床制作、种条采集到温棚光、温、湿控制等技术手把手指导,使以前每年繁育一次的种苗变成了周年繁育,有效加快了种苗的繁育速度。

  在艰苦条件下,曹有龙和他的“战友”们,带着成果深入生产一线,克服严寒、风沙、日晒、缺水等困难开展技术服务,创造了在生荒地、沙漠、盐碱地及戈壁上种枸杞的奇迹。几代人没有突破的技术难关,在他们手中得以破解。仅大地生态公司石头滩上的3000亩枸杞基地,亩产150公斤以上,年亩收入过万元。

  与此同时,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创新研发的锄草、打药、秸秆还田、施肥等10余种枸杞生产专用机械,也在全区推广应用,填补了我区枸杞产业农机农艺整合空白。

  寒来暑往,曹有龙带领科技人员组建了“枸杞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研究科技创新团队”,成立国家枸杞产业战略创新联盟,牵头建成“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年上一个台阶,仅4年就登上“国字号”舞台,建成世界唯一一个枸杞种质资源圃,收集到国内外枸杞种质资源5000余份,活体保存植株量达25000余株,被纳入国家枸杞种质基因库。全区枸杞种植面积从1996年不足3万亩,增长到现在的97万亩……(记者 张 瑛)

【编辑】:姚振国
【责任编辑】:李涛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