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产业
已建成的中轴智造小镇二期芳容尽显。
隆基公司生产车间。
宁夏中轴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隆基公司厂区鸟瞰。
成排的单晶炉设备。
银川经开区轴承小镇致力于建设全国轴承制造产业聚集区、创新轴承产业功能区,打造以全球高标准轴承智能制造与全产业链模式产业中心、中国智能制造产城融合为模式的国家级特色小镇。
隆基15GW单晶硅棒切片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RCZ多次拉晶、N型单晶硅产品制备及金刚细线切片等技术工艺,通过基础生产加工单元自动化建设,最终建成高性能光伏发电硅棒及硅片全流程智能工厂,形成年产15GW单晶硅棒及硅片生产能力,全部项目建成达产后,我区单晶硅棒及切片产能稳居国内前列。
轴承小镇
以轴承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小镇蓄势待发
轴承是所有工业产品中不可缺少的零件,轴承行业是永久型的基础产业。随着工业4.0和AI时代的到来,智能制造和成套装备国产化愈发成熟,轴承产业迎来全球化的巨大市场机遇。质量优,成本低,资源共创共享,依托强大智能平台与终端客户无缝对接……2018年,“轴承小镇”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诞生。作为银川市的重点项目,轴承小镇将打造全球高标准轴承智能制造与全产业链模式的产业中心,让小轴承撬动大产业。
平台经济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厂房建好,设备装好,工人培训好,从供应链到制造链全程无纸化网络运作,企业到这里等于“拎包入驻”。“我们之所以来银川轴承小镇,就是因为这里运用国内最先进的智造单元生产模式。我认为目前它在国内同行业是竞争力最强的!”深圳隆源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开杰说。
上海环标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施鸿斌来银川之前更是做好了功课。“这里的产业链结合可以将资金、技术、原材料市场整合并发挥其最大效率。我们比了一下价格,这里加工生产出来的轴承与无锡、浙江、山东的销售价差大约在20%到30%。”
轴承小镇总经理林益告诉记者,这里很像工业领域的“奥特莱斯”,统一运营、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研发。在四层标准厂房里,每一个单元约2000平方米,每层厂房14800平方米,其中一层为仓储及装备制造工区,其余三层全部为轴承超精加工与装配工区。如此规模化的现场优势,是长三角很多产业聚集区及“轴承之乡”转型升级的向往之地。
这一切全凭轴承小镇建立的12个平台。“通过产业建设平台、金融平台、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以及银川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低廉的运营成本,这条路才行得通。”林益说,比如小镇规定,“拎包入驻”的江浙籍企业仅允许生产一个型号的轴承,并拥有70%的销售权,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平台、大数据平台共享资源,寻找销路。
让轴承插上大数据翅膀
对制造企业来说,从传统制造业到以工业大数据撑起的数字制造业,早已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车”。在轴承小镇,轴承产业大数据平台由内部大数据和外部大数据两部分构成。
林益告诉记者,内部大数据由轴承小镇产业链节点企业大数据和产品大数据组成,外部大数据由互联网大数据、行业大数据、政府大数据、智库大数据和外脑大数据等组成。“通过对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可以深度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行业走势、技术发展、平台运营、产业链运营、资金利用效果、产品和成本构成等,还可以指导小镇项目建设、产业布局、产业链运行、期货、产销计划、质量和成本精准管控。”他说道。
同时,轴承产业大数据平台少不了技术支撑,而轴承研究院是其强大的后盾。“轴承研究院成立后,我们将从设计层面开始,利用大数据来优化产品设计,倒推研发工作,通过云平台提供的数据提前解决产品存在的问题,实现产品升级迭代。”林益说。
产业链上的企业“上云”“联网”,逐步建成以数据为驱动的金融、物流和电子商务的智慧服务体系,建成轴承小镇综合化智慧集群。而数据也不会只被独享,小镇将以云平台为基础,集成行业数据,在实现自身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为行业提供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
发挥人才优势,撬动轴承大产业
人才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节轴承”。在轴承小镇,能使每一名员工都开足马力加油干,这里的人才平台厥功至伟。
在探索创新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方面,轴承小镇也有一套创新方案。前期,针对轴承智造工区所需大批技能员工,以团队培养为抓手,以员工本地化为原则,以单元首席入驻企业自带团队成员为基础,通过招聘各类人员、短期培训、师傅带徒弟、岗位孵化等方式,快速孵化智造工区团队。
“我们每个工区分两班,每班12人共24人。每班由1个工区长、1个助理工区长、4个技工师傅、6个学徒组成。工区长和技工师傅由单元首席入驻企业团队人员组成,通过半年培训、岗位孵化,成为成熟团队。然后,由成熟团队成员担任工区长和技工师傅,复制孵化新的智造工区所需人员。”林益告诉记者,小镇对人才的培养采用正向竞争方式,就是希望通过激励机制,快速建设人才梯队。
未来,小镇将依托轴承产业研究院,围绕产业核心竞争力,打破地区、部门、行业、身份壁垒,通过公开招聘、遴选、引进、项目合作、聘请兼职、技术入股、人才租赁、成果转让等方式,构建集聚人才的大磁场,服务轴承产业发展。同时,园区与各高校签订定向培养计划,实行双向培养,建立园区人才储备,打造园区“高、精、尖、缺”人才培育孵化基地。(记者 闫茜)
隆基15GW单晶硅棒及切片项目
年产值预计突破70亿元
记者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解到,投产两个月以来,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15GW项目的营业收入已超过1亿元,随着产能不断释放,预计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将突破20亿元,年产值突破70亿元,解决劳动就业4700余人。
智能化、集成化、自动化程度更高,单体规模更大,硅棒长度更长……新投产项目进一步夯实了银川经开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棒及切片生产基地的地位。
产品覆盖光伏全产业链
隆基15GW单晶硅棒及切片项目,从引进到正式开工建设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创造了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股份”)投资项目中开工速度最快记录。对如此大体量的项目来说,能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开工、建设、安装、调试、投产,和银川经开区的服务是分不开的。
隆基股份品牌与公共事务经理强飞告诉记者,其实,银川市和隆基股份的合作早在14年前就开始了,无论地价、电价还是银川市提供的优惠政策,其他地区都是无法比拟的。
尝到发展的甜头,是隆基股份在银川加大投入的一个基础。强飞告诉记者,2010年,宁夏分公司主要生产光伏硅棒、硅片,2014年开始投产主体太阳能主件,同时涉足电站开发和建设。近几年随着企业发展的脚步加快,对宁夏产区的投资建设同样是快马加鞭,目前宁夏分公司的年产值已占到隆基股份的48%。
2月25日,隆基15GW项目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顶着大部分劳务用工无法返岗的压力全面复工,成为宁夏最早开复工的建设项目。为保障项目顺利开复工并抢抓建设进度,银川经开区提前介入、现场指导,“点对点”组织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人员复岗,“面对面”抓好施工现场的疫情防控,为隆基股份年产15GW单晶硅棒及切片项目复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单晶硅棒、切片,到电池组件、光伏电站,再延伸到储能电池,目前隆基股份宁夏分公司的产品已覆盖光伏全产业链。2019年隆基股份在宁夏地区实现产值101亿元,随着30GW硅棒、21GW硅片、10GW电池、0.5GW组件的产能相继达产,2021年底预计实现产值超300亿元。
匠心绘蓝图稳增长保就业
“2019年隆基在宁夏地区累计完成投资120亿元,上缴税金23亿元;到2021年底,隆基在宁夏将具备30GW硅棒、20GW硅片、10GW电池和0.5GW组件产能,产值将再创新高。”强飞说,银川是隆基股份在国内首个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地区,这些年不仅未裁员、未降薪,提供岗位还不断增加。
在隆基股份工作的张新,是固原市原州区的一名贫困群众。2019年5月,张新夫妇从原州区来到银川,看到招聘信息后便来到隆基股份面试,公司在了解到他们的实际情况后,为夫妻二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强飞介绍,公司每年都会提供大批就业岗位,解决部分失地农民和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尤其重视面向贫困地区的招工力度,公司30%左右的人员都来自贫困地区。到今年年底,隆基股份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将超过1.2万个,其中今年新增约7000个。
在滨河新区宝丰生态牧场内,一望无际的蓝色光伏板下,成片花开正盛的苜蓿和枸杞苗交替种植,这里就是隆基股份跟宝丰集团合作的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用地几乎为荒漠,早期种植苜蓿改良土壤,后期将全部种植枸杞,光伏所发电力将并入西北电网,通过跨区域外送通道送出。项目采用“企业+农户”合作经营模式,计划解决1.7万贫困户8万贫困人口就业。近3年多来,包括设立学校奖学金、采购贫困区域产品、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等,隆基股份在宁夏地区产业投入扶贫资金已超过4000多万元。(记者 闫茜/文 苏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