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魅力金凤 -> 政务公开
涉企案件化解,金凤区法院让你“最多跑一趟”
2025-07-15 17:25:32   
2025-07-15 17:25:32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7月10日,从14时30分走进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到15时30分在调解笔录和司法确认审查询问笔录上签完字,仅1个小时,吴律师就解决完了自己代理的一起诉讼金额50万的涉企案件。

  这起案件事实相对清楚:去年宁夏某供应链公司与银川某混凝土公司签订供应水泥合同,结算时供货金额总计100余万元。但混凝土公司在支付一半费用后,另一半始终以没钱为由拖欠至今年6月份。随后,吴律师作为原告宁夏某供应链公司代理人在网上立了案,当日便收到金凤区法院立案庭打去的征询先行调解意愿的电话。

  “原以为即使选择调解,也免不了要去好几趟法院。”专门代理涉企案件的吴律师坦言道,一开始自己和原告都不太想通过调解方式解决,毕竟此案证据齐全、事实清楚,胜诉基本“板上钉钉”,诉讼费也“省”不到己方头上,但最终考虑到双方公司已合作多年,吴律师同意了调解。案件随后被委托给驻金凤区法院宁夏中小企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

  很快,吴律师就感受到了不一样之处:调解过程中,除特邀调解员孔凡圆之外,以往只会在司法确认审查环节“出现”的立案庭干警不时也会“答疑”、提供专业解纷建议。最重要的是,跟对方达成调解协议、己方提交确认调解协议效力的申请后,当日法院便进行了审核确认。

  这种改变,源自立案庭3月初牵头驻院8家调委会共同召开的一次会议。“调委会入驻法院,为的是让涉诉企业尽量‘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趟’就能化解纠纷。”立案庭庭长李蕾说到,通过这两年的实践,发现调解解纷虽比诉讼省事省力省钱,但“最多跑一趟”并未真正实现:“签调解笔录、提交司法确认申请书、司法确认笔录等环节,往往需要当事人或代理人多来一次法院。”

  “高效办成一件事”,法院也不能落后。3月初,立案庭干警、调委会特邀调解员齐聚一堂,商量如何更高质、更高效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尽量缩短签署调解笔录、提交司法确认申请书、司法确认审查询问等环节之间的时间,尽可能让当事人‘最多跑一趟’。”

  环节衔接紧密的背后,需要法院干警们提前熟悉案情、及时掌握解纷进展,以便能在调解协议出具后第一时间完成司法确认审查。

  孔凡圆很乐意有这样的改变。对调解员来说,熟悉案情的法官能随时给他们提供专业的法律指导,弥补他们在专业方面不足的问题。“7月10日上午,一位代理人带着授权委托书来调解,李乐(立案庭干警)正好在场,敏锐地注意到其提交的授权委托书中委托权限并没有标注到底是‘一般授权’还是‘特别授权’。”孔凡圆表示:“这两种授权在法律层面有很大不同。如果不小心忽略,后续可能就会出现‘程序错误’等问题,不利于企业纠纷的解决。”

  对调解员施博文来说,好处还在于调解时“法官说法”更有说服力。7月初,某物业公司同时提起了10余起诉讼,均是业主欠付物业费及供暖费纠纷。案件委托调委会调解后,施博文与不同业主的沟通并不顺利。业主给出了“空置房采暖费理当减免”“没开暖气就不应该交暖气费”等理由,即使施博文告知对方“办理停暖亦应当按照政策交纳30%的热损耗费”,但对方并不认可。

  已然熟悉案情的立案庭干警便主动接过了沟通的任务。当干警表明身份,又进行释法析理后,效果很明显:7月9日,其中一位业主就交纳了欠付的采暖费,7月10日上午物业公司提交了撤诉申请。

  从3月初“先行调解+司法确认”程序衔接优化后,宁夏中小企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已解决了202起涉企纠纷,不少代理人或当事人和吴律师有同样的感觉:涉企纠纷的解决速度更快了。(宁夏法治报记者 郑芳芳 实习生 姬海燕)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