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程过半有些运动员和记者陆续返程 他们的行李箱装了啥? 杭州亚运会赛程已过大半,亚运村里拖着大包小包行李返程的运动员、记者身影越来越常见。村里的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和中国邮政、圆通等店铺,人气也明显更旺了。这趟杭州之旅,除了留下赛场上拼搏的身姿,他们最想带走哪些和亚运或杭州有关的纪念品?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运动员、代表团成员和记者。 亚运手球场馆“小青荷”志愿服务侧记 杭州亚运会手球项目在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体育馆的比赛,已经落下帷幕。赛时,“小青荷”们活跃在场馆各个角落,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志愿服务故事。范盛伟讲述:2016年,我通过两轮面试、三轮测试,参与了一系列岗前培训和演练,最终有幸成为4000余名“初代”“小青荷”中的一员,服务于G20杭州峰会。我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代表浙江师范大学在杭州西子宾馆领导人欢迎晚宴志... 无人问津→热闹非常 杭州盘活闲散资源点燃全民健身热潮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不仅吸引了专业选手参与比赛,也在持续点燃全民健身的热潮。杭州作为主办城市,正以赛为媒,让运动更加融入人们的生活。 各国嘉宾花式点赞杭州亚运会:享受这里的时光,要把精彩的中国故事带回国 杭州亚运会作为亚洲地区最高水平的综合体育赛事,得到了各国各地区热情参与,广大参赛运动员奋力拼搏,为观众们奉献出了一场场精彩比赛。不论是奥运项目,还是非奥项目;不论是传统项目,还是新增项目,都展现出了高水平的竞技水平。 中外志愿者立足岗位发光发热:向世界展现杭州风采与魅力 “志愿者们不仅能在自己的主岗位上工作热情服务、发光发热,同时他们在换岗休整期间也默默付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0月3日,在杭州亚组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亚运会主媒体中心运行团队志愿者主任张威为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点赞。 潮涌东方|在体育力量的传承中看见中国精神 体育力量,中国精神。杭州亚运会开幕以来,向世界奉献了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之江潮涌,大浪奔腾,此刻,回望1990年北京亚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时代的回响激荡在心头,更传承向未来。 “智能亚运” 不止为亚运而来!从“机器狗”的诞生探寻杭州“科技创新”密码 说到杭州亚运会,许多创新科技融入其中,从数字火炬手、到亚运“元宇宙”,再到这几天颇受关注的赛场“场务”机器狗,亚运“黑科技”频受关注,通过亚运会的舞台,向亚洲、向世界逐一展现。科技创新,从城市走向赛场,是什么让杭州有这样的底气? 是博弈赛场亦是沟通桥梁 亚运赛场上,各国棋手相聚一堂,增进棋艺、增进交流。泰国围棋队主教练史金帛介绍,借助亚运会,泰国选手蓬沙甘与他的姐姐得以有机会与高水平的选手对弈。在亚运会开赛前两个月,他们就来到了中国,与中国职业棋手展开交流和学习,这对他们的比赛大有帮助。 弘扬志愿精神 奉献青春力量 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正在杭州和5个协办城市进行。从竞赛场馆到亚运村,再到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的身影。默默奉献,周到服务。杭州亚运会的志愿者用贴心的服务,为赛会顺利举办提供保障,让亚运会参赛运动员以及八方来客感受到东道主的热情、赛场内外的温暖。 体育架起友谊之桥 杭州亚运会卡巴迪项目女子组B组第一场比赛结束后,获胜的尼泊尔队队员表达了对现场观众的感谢。虽然卡巴迪项目在我国相对冷门,但比赛现场的氛围十分热烈,观众热情地呐喊助威,为运动员的精彩表现送上掌声。同样被观众的热情深深打动的,还有泰国藤球运动员西里越·沙卡,他在赛后表示,现场观众的支持让他深受鼓舞。 洋眼看亚运:夜游大运河 外媒记者感叹见到正在奋斗中的中国 暮色降临,京杭运河杭州段两岸灯光璀璨。大运河,褪去了白天的喧闹,露出了生活的气息。“人民的运河”在这一刻,有了更清晰的表达。9月30日18时40分,来自澳大利亚的记者Rafeq Mohammed终于开启了他期盼许久的夜游运河之旅。“这条线路在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可火了,大家都要报名参加,我都错过了好几次。” 融媒 杭州亚运会“1亿数字火炬手”创造新吉尼斯世界... 5.5G网络丝滑不卡顿!首推、首创科技应用扎堆... 运动员和媒体人对杭州亚运会的表白,太甜了! 赵雪羽:传播“好优美的中国话” 中国军团 从不“孤”勇 在亚运村跟着非遗传承人学手艺,运动员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