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打造文化兴盛沃土
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文化“根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生性演化过程。科学理解“中国之制”,在于系统把握文化与制度的内在关系,正确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持续发展的逻辑理路,巩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主动性与文化主体性。
深刻理解文化主体性的理论突破与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巩固文化主体性是形成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自觉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的基础和前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也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发展。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
始终坚持文化建设 着眼于人落脚于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基于此,习近平总书...
全面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这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必然要求,对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
坚持思想文化固本培元筑牢对党绝对忠诚
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基础。巩固强化党对国家安全机关的绝对领导,必须始终坚持从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锻造一支坚定纯洁、让党放心、甘于奉献、能拼善赢的国安铁军,有力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国安警魂。
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这一重要论述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为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提供了根...
引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精神旗帜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自信自立的精神特质和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将其贯彻到...
因地制宜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致力于农村精神文明有效平台、载体、阵地建设。事实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并不是“千村一面”的,应依据村庄的不同属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因此,如何通过划分不同的村庄类型采取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机遇和优势
文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显著标志。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必然要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
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塑造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引...
深化改革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光明论坛】汲取文化力量讲好“大思政课”
日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场特殊的思政课开进“地面空间站”。这其实是一座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在这里,科学家建立起模拟真实宇宙空间的基础研究平台,使得过去一些需要在太空才能做的实验如今也可以在地面完成。在这堂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沉浸式实景思政课上,理论与实践被打通,情感与智慧持续碰撞,同学们聆...
离开人,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最根本的意义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坚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文化与人的关系。推进文化建设,就要深悟以文化人的内涵,坚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离开人,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最根本的意义。
学习进行时丨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之三: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最新成果。
新华述评 |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述评之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构筑日益强劲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矢志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高筑传播正能量的“网络长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互联网,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宁夏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网信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完善党管互联网工作体制机制,形成了全区网信工作“一张网”“一盘棋”工作格局。自治区、市、县三级网信工作体系建立完善,是全国较早将网信机构覆盖到所有县(区)的...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10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区基层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强化思想引领,切实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展现新作为、形成新气象,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
当好探路者先行者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在我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始终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当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路者”“先行者”,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解渴”基层文化需求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与发展,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采用“整合、补改、配套、提升”方式,着力打造100个主题突出、各具特色、示范性好、美誉度高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逐步建立覆盖宁夏全域、具有宁夏特色和示范意义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让文化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更加丰富多彩。
【文化评析】出版社文创:让经典浸润于日常
趣味盎然的刘关张中筒袜、文青范儿十足的卡夫卡主题托特包……继旅游景点文创、博物馆文创之后,各大出版社也开始加入文创大军,以兼具思想性和趣味性的周边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溯源中国文化精神的史前根脉
我们不妨开始这样一番神游,让自己的思绪向远古漫溯,中国人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中国文化能够历久弥新、生生不息?中国文化是否有稳定的精神内核?回答如此等等的问题,要追溯到中华文化兴起之初的史前时代,那是考古学家关注的时代。文化传统,或称文明,是千百年历史进程的结果,其内涵十分丰富,表象为不同的习俗、生产方式与社会结构等。稳定的文化精神是...
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蓬勃生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立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作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顶层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激发起蓬勃生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从中华优秀传统法治理念中汲取营养、择善而用,使历史...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青春化表达让传统文化“破茧重生”
当贺兰山下的岩画与数字技术相遇,当黄河岸边的羊皮筏漂流与VR体验结合,宁夏完全有能力打造出具有中国气派、宁夏特色的文化新范式,让“塞上江南”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成为文化高地。
科技赋能,让文化传承与发展有更高“能见度”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近年来,“文化+科技”不仅是新现象,而且造就了新业态,已经成为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明互鉴的重要载体和崭新形式。
中国动画何以创造了世界第一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北美地区预售票房和排片皆创下华语电影新纪录。美国休斯敦的观众伊桑观后赞不绝口:“好久没这么激动了。电影让我联想到父母无私的爱,也仿佛看到自己和朋友的影子。”中国哪吒的故事正在引发全球共鸣。
中国故事新表达,“出海”又出彩
近年来,借助文创产品、游戏、网文、影视剧、服饰等新载体,中国文化以更加时尚、多元、开放的姿态在全球刮起“中国风”,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一扇扇新窗口。
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年模式”
“新年”是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时间概念,蕴含着人类面向未来的智慧,传递着辞旧迎新的精神传统。每一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的新年,都有自己独特的新年仪式和年节符号,全世界共同建构了以“祈福”为中心的人类新年文化体系,推进丰富多样的文明交流。这也是和平发展、“美美与共”的中国新年愿景。
新文明观:开启全球文明发展的三重超越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为我们全面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提供了权威辅助读物。《纲要》明确指出:“以什么样的文明观对待不同文明,事关人类社会进步,事关世界和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明确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正确态度...
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友谊、进步与和平的伟大力量
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重申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做文明互鉴的推动者。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离不开文化文明的力量。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我们应该认识到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
以文化交融互动共绘全球文明新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在全球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日益成为联结世界各国、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纽带。我们要深刻认识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丰富交流内容...
走出抑郁的“国学配方”
由宁夏文联主席、著名作家郭文斌与宁夏和谐传统文化交流中心合力打造的宁夏公益项目“寻找安详小课堂”,以个人的生命力建设以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切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知行合一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用功能。多年来,已助力5000余个家庭解决焦虑、抑郁、婚姻危机等问题,全国受益人数逾100万人次,学员辐射港澳在内的全国30个省...
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及其时代意蕴
中华文明历尽沧桑而薪火相传,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大突出特性,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整体特征,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
“三个面向”:走好新时代文化数字化新路
文化数字化是我国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目标,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战略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新时代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与落地指明了基本方向。
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也被列为2025年政府工作重要任务,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持续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党的二十大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快速推进,一系列建设方案、保护规划相继出台。
古韵新潮 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
传统文化题材影视、综艺爆款频出。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是年轻人热爱国风文化的深层原因,年轻人通过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国风” “国潮”的创新表达更需要通过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哲学思想、艺术表现等,才能提炼出国风国韵的核心要素和独特魅力。要引导青年一代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中华...
深刻认识我国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伟大的中华民族拥有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悠久传统,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中积淀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并不是西方社会所独有的。近年来,随着中国海洋文化史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海洋文化认识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