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水春朝羽翩跹 3月20日清晨,薄雾中的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群小天鹅掠过湖面,惊醒了沉睡的湿地。不远处,几只灰鹤昂首挺胸,时而低头啄食,时而振翅跃起,嘹亮的鸣叫声在旷野回荡。 生态环境部向19家金融机构推送银川水利项目 2月27日,记者从银川市生态环境局获悉,金凤区典农河(阅海段)生态环境治理引领经济发展项目(EOD)正式通过生态环境部评审,成功进入生态环境部生态环保金融支持储备库,生态环境部已向19家金融机构推送,为该项目实施提供金融支持。 固原市75个项目织密民生水网 “我们今年计划新建项目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河道生态修复、水库建设、农村饮用水入户、特色产业节水补灌等,项目的实施对改善民生、促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2月26日,固原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固原市计划实施75个水利项目,其中新建项目48个、续建项目27个,计划总投资16亿元。 青铜峡市“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修复项目开工 2月25日,记者从青铜峡市自然资源局获悉,今年,青铜峡市“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修复项目已全面开工。 宁夏六盘山生物多样性家谱“上新” 近日,经2年多调查,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摸清了保护区六大类物种资源底数,并形成权威报告。报告显示,保护区内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高等植物、大型真菌等物种资源数量均有明显增加,新增物种达575种,动物资源占全区总数的85%以上。 宁夏明确构建“一河三山”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 近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生态环境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明确到202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将分别达到11.68%、57%,湿地保护率稳定保持在29%,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面积不低于75平方公里。 湿地浸润石嘴山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平罗县天河湾国家湿地公园,此前在湿地栖居的白鹭、苍鹭等大多已飞往南方过冬,只留下为数不多的在这里守候。 宁夏五项措施推进中部干旱带生态保护修复 10月31日,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为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我区自然资源部门通过持续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强化生态本底调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开展改革创新实践五项措施,加快推进中部干旱带生态保护修复。 52只麋鹿从江苏“乔迁”塞上江南 近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麋鹿种源迁地扩繁及野化放归活动在青铜峡库区自然保护区举行,52只麋鹿在青铜峡库区和南华山自然保护区“落户”。 中卫农民治沙队为12万亩沙漠披绿装 8月28日11时,在中卫市腾格里长流水片区的茫茫沙漠中,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黑林村村民郑存杰正奋力扎草方格。望着沙丘上连片整齐的草方格,他擦了擦汗告诉记者:“这些年,我们带着治沙技术先后去过陕西榆林、甘肃民勤和武威、内蒙古阿左旗、青海海西州,用我们的治沙造林手艺,让沙漠穿上了‘绿衣裳’,还‘铺’出了一条致富路。” 西吉县逐“绿”而行书写生态奇迹 葫芦河流域吉强镇段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项目成效初显。近年来,西吉县委、县政府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己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推进,将月亮山建设成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于是,西吉县实施了月亮山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生态修复面积达到1466公顷。2023年,西吉县启动了黄河流域六盘山生态功能区(宁夏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融媒 水天一色,满目流翠!湖城生态美卷徐徐铺开…… 宁夏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探访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为城市发展注入“水... 变废为宝!探访宁夏首家5G+智能“绿色工厂” 让工业尾气变乙醇!看看宁夏这家企业如何变“... 钢铁行业环保新技术应用实现超低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