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达300个、2024年下半年计划发送红色旅游专列325趟、文化和旅游部公布10家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近年来,红色旅游成为出游新亮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红色旅游景点,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
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长城,在齐鲁绵亘千余里,是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年代最早的长城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山东从立法、人防、技防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出台《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实施齐长城“红黄绿”段保护管理制度、设...
在中国地图的正北方,藏着一片形似“骏马腾飞”的土地——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沙漠、戈壁,这里分布着多样化的自然景观,也诞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蒙古马。
中国国家版本馆,被喻为中华文化的“种子库”,浩瀚的中华文明基因,在这里得以保存、赓续。《文化中国行》今天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一起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不久前,冲上热搜的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最新成果,大家都看到了吧?我们就是在“一号船”被发现的“明星团队”——珐华器。在我们“出生”的年代,同样是作为“颜值担当”的装饰品深受大家喜爱。一起来了解我们的故事吧。
“我在新疆博物馆买了龟兹壁画立体贺卡、龟兹元素渔夫帽等,参观龟兹石窟艺术展,专门搭配在一起打卡拍照。”来自成都市的张甜与好友在新疆美术馆观看“壁上·壁下——龟兹石窟艺术的因缘与回响”展览后,告诉记者。
今年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申遗成功十周年,“2024丝绸之路周”近日在浙江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主题展同时开展。
“岸上的孩子放纸鸢,渔家的娃娃放木鱼。”这句流传千百年的谚语,在三峡老一辈船工心中记忆犹新。
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区市。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动长城保护、传承与研究,精心守护这份独一无二的珍贵财富...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当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时,人们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白昼最长的一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
2014年的6月,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多年来,浙江杭州坚持活态传承,让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大运河保护成果惠及百姓。在大运河杭钢公园,刚刚建成的空中连廊自然蜿蜒,串联起了工业时代的各个遗存节点,公园的前身是...
闽剧是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2006年,闽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福建省实验闽剧院践行传承创新,从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题材和人物中寻找创作的源泉...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是良渚文化遗存分布最为密集、最为核心的地区。据介绍,近年来,良渚考古团队通过遥感、地理信息、实地考古勘察等手段,在遗址内新发现水坝坝体20余条,为完整呈现良渚古城遗址水利系统的全貌提供更多...
夏日傍晚,登上雄伟的正定古城南城门远眺,古街古楼映入眼帘,古塔古寺错落有致,宛如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络绎不绝的游人在此邂逅历史、品读文化,感受穿越时空的千古之美。
6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音乐会在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镇头村文化礼堂举行,来自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师生为村民即兴演出并对村民乐队的演奏进行专业指导。这是建德市委宣传部和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人文乡村·艺术乡建”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