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作品中有一个意义空间、情感空间,那么,这个空间首先应该存在于作者身上、在作者心里。所以任何外出、任何远行都是有用的。但也有人从来不远行,家舍如途中,仍然写得很好。我自己,介于两者之间,我认为,从宁夏到南方,还是长...
辽宁游客王盈把她假期吉林集安之行的最后一站,放在了这座县级城市的博物馆。刷身份证进入,戴上耳机,扫码选择语音讲解,王盈步入展厅,很快沉浸在当地颇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中。
上世纪90年代,福州市加大力度保护与传承闽剧。如今,青年人喜爱闽剧、学习闽剧、表演闽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闽剧是福建独特的戏曲艺术,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传唱数百年的闽剧,迎来发展的春天。
苗族锡绣是世界上唯一的金属绣,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和精巧。2006年,苗族锡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走进贵州,去看看苗族锡绣的独特艺术魅力。
8月22日,为期5天的2024“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以下简称“非遗展”)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会展中心开幕。
手机扫码进入“水东村VR全景”,一秒穿越到云浮市腰古镇的新兴江畔,步入近700年历史的水东村,一栋栋祠堂、古民居,向网友和游客打开一幅桃源画境。
夏日的早晨,一阵读书声唤醒了静谧的村庄。三年级小学生林禹昊,在一位“灯盏太公”带领下“开笔破蒙”——手里握着毛笔、口中抑扬顿挫,将六百余字的《钱氏家训》用毛笔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竹简上。
8月22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暑去秋来的大美时节。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北京中轴线每一段都有自己的主题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处暑,是夏天的尾声,也是秋天的序曲。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时节也是农作物成熟和收获的关键时期。
在匈牙利当地博物馆的留言簿和社交平台上,写满了当地观众对一场来自上海的展览的喜爱。观众豪伊杜在展览推文下方留言:“展览内容质量太高了!”一位观众在留言簿上画出了惟妙惟肖的中国龙和功夫熊猫,一并“画”出了中文评价“精彩...
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西南角,有一处极简主义风格的建筑,灰红砖墙凹凸有致,现代科技感与历史艺术感交相辉映,这就是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浙大艺博馆是一家艺术史教学博物馆,涵盖了从史前文明到近现代各...
泉州,是古代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港口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是风帆贸易时代的珍贵遗产。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