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银川寒意渐浓,但在西夏区农垦建社区兴夏苑南区,陆燕在家中干得热火朝天。“你看,这是我承接的包包内衬缝制活儿,干得多、挣得多!”陆燕笑着说。
作为一名家庭主妇,陆燕既要照顾瘫痪婆婆,又要供孩子读书,曾为没有稳定收入而发愁。通过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马兰花”创业培训,掌握钩织技巧后,经社区与订单企业牵线搭桥,承接包包内衬缝制工作,月增收2500元。
在宁夏,一批批像陆燕这样的创业者通过创业政策扶持、改变人生轨迹的故事正竞相上演。
“要是没有政策扶持,我的小店就开不起来。”回想创业初期,石嘴山市惠农区礼和乡个体经营者杨会珍感慨不已。正是1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解了她的燃眉之急。“从申请到放款不到一周,非常快。”如今小吃店生意很不错,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周边失业人员就业。
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杨爱婷创办的西吉县八号民宿,经营得风生水起,每到周末一房难求。“以前觉得返乡创业难,现在有补贴托底、游客认可,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杨爱婷说,接下来她还想借着补贴政策,对民宿进行升级改造,让更多人感受西吉的乡村美。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10个月,我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达19.25亿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21笔共122.79万元。这些“真金白银”如及时雨,降低了创业初始成本,激励更多劳动者勇敢迈出第一步。
“如果没有‘马兰花’培训,我可能还在单打独斗。”固原市原州区手工编织爱好者陈天乐感慨。她参加的“改善你的企业”培训,教会了她成本控制和品牌打造,通过微信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手工编织成品,订单量越来越多。
“马兰花”创业培训体系如今已涵盖从创业想法产生到网络创业的全链条。今年前10个月,全区开展创业培训4274人次,为重点群体创业注入“强心剂”。
在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方面,宁夏出台《创业孵化园管理办法》,推进线上统一管理。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平台90个,入驻企业3914家。
“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那段时间真的快撑不下去了。”说起今年夏天的困境,银川一家文创企业负责人小刘仍心有余悸。
转机出现在8月。自治区组织的创业导师服务队来到企业,资深导师陈教授帮她重新规划产品线,对接销售渠道。“就像迷航时看到了灯塔。”小刘说,在导师助力下,企业很快重回正轨,还保住了近10个工作岗位。
这支由11名资深创业导师组成的服务队,连日来深入全区五市企业开展“源来好创业”基层行活动,针对企业发展规划、市场拓展、融资贷款等难题,“一企一策”提供精准帮扶解决方案,累计服务企业超100家。
如今,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正在宁夏持续释放。今年前10个月,全区培育创业实体1.4万个、带动就业5.7万人,创业已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增长极。从银川的跨境电商到中卫的云计算,从石嘴山的新能源到吴忠的智慧农业,各类创业活动为全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活力,一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记者 马照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