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螺+芋”生态链、通许酸辣粉的“原料基地+中央厨房+全渠道”模式展板前,高晓明拿着笔记本不停记录。“这些‘小粉块’做成‘大产业’的密码,正是宁夏马铃薯要学的‘真经’。”7月19日,从第三届链博会2025中国食品产业供应链推介会(以下简称“食链推介会”)归来的宁夏宏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晓明说。
此次食链推介会是链博会的分项活动,以“粉粉联动,产链共生”为主题,由中国贸促会食品行业委员会主办,聚焦螺蛳粉、酸辣粉、土豆粉等粉类食品供应链优化,搭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协同平台。宁夏西吉县3家马铃薯企业作为代表应邀参会。推介会上,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凤忠、麻六记创始人汪小菲等嘉宾,围绕“粉类原料升级与乡村振兴”“工业化转型与技术创新”“品牌出海与场景拓展”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解码从田间到全球餐桌的产业变革。
“以前总想着‘我的土豆粉够纯’,却没想过下游企业需要的是‘耐煮性达标、风味物质稳定’的定制化原料。”宁夏臻农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焦建鹏说出了宁夏马铃薯企业的转型痛点。此次对接中,麻六记供应链负责人一句“好原料要适配好工艺”点醒了企业:柳州螺蛳粉企业会联合农户制定竹笋采收标准,通许酸辣粉龙头企业直接参与红薯种植环节——产业链的核心,让每个环节都“懂下游”“嵌进去”。
焦建鹏坦言,此次粉链推介相当于让马铃薯粉企业找到“组织”,在“组织”里,基于共同的产业链目标,企业从意向到签约的效率会大大提升。
这场以“粉粉联动,产链共生”为主题的推介会,不仅让西吉3家马铃薯企业与嗨吃家、麻六记等数百产家业链龙头企业“面对面”,更揭开了粉类食品从“田间”到“全球餐桌”的成功密钥:产业链不是简单的“上下游拼接”,而是“价值共建”的生态网。
找准坐标才能精准融入。宁夏企业的破局点,正藏在自身优势与产业链需求的契合处:西吉马铃薯因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淀粉含量比普通品种高3至5个百分点,这正是高端粉类产品渴求的“口感密码”。在推介会上,宁夏臻农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瞄准“定制化淀粉供应”与京东食材采购、重庆小面相关企业以及部分销售公司达成初步意向。“希望借此推动本地马铃薯产业从原料供应向精深加工延伸,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不当产业链条的附属品,而是做不可替代的关键环。目前,西吉县马铃薯企业正在尝试三件事: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制定马铃薯淀粉分级标准,企业与下游品牌共建研发中心,复制通许“电商+产业带”经验。从“跟着订单种土豆”到“牵着链条做产业”,相信宁夏马铃薯将在粉类食品的市场中,写下属于自己的“价值方程式”。(记者 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