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60大庆献礼剧目,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策划发起、宁夏电影集团承制,根据已故著名作家张贤亮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42集电视剧《灵与肉》在央视八套热播,剧中展现出的宁夏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特色产品等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共鸣。
“《灵与肉》讲的是虽然肉体在受苦,但心中的理想信念不灭,像一盏灯一样照亮自己,鼓舞自己战胜困难、克服苦闷、奋斗前行。”原石嘴山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校长,今年76岁的王志厚告诉记者。作为和张贤亮同时代的人,在他看来,剧中反映宁夏的沧桑巨变和辉煌成就,以及贺兰山岩画、戈壁滩等都非常真实,尤其是剧中人物不时唱出的一段段独具特色的宁夏小曲,让人听了感到非常亲切。“电视剧《灵与肉》塑造的人物形象也颇具特色,最打动我的就是郭谝子,他助人为乐、敢于斗争的品质体现了农民的淳朴和善良,同时这也是现代人应该学习的高贵品质。”王志厚说。
“《灵与肉》讲述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许灵均在西北残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用知识将废墟变成奇观,用艺术使百姓境界提升,书写了新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坚守信念、实现梦想的传奇故事。”金山社区社区专干岳树芬说,“通过这部剧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时代进步和发展的脉搏,正是因为有了前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有了今天我们生活天翻地覆的巨变。”
“我上学的时候就看过张贤亮先生的书籍。虽然张贤亮不是宁夏人,但是他为宁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宁夏的文化名片。”市民赵慧说,“小说《灵与肉》中的主人公许灵均其实就是张贤亮的一个缩影,他在特殊的年代吃了很多苦,但没有被困难打倒,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忠诚与坚守、光荣与梦想、奋斗与成功。这对我们年轻一代来讲具有鼓舞意义,能让我们在今天的新时代坚守理想信念,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书写无悔人生。”
“我家以前就住在暖泉大队,跟剧中描述的贺兰山农场七队离得很近,小时候也去那玩过,于是就带着寻找回忆的心情来看电视剧《灵与肉》。”市民刘雪琴说,自《灵与肉》开播到现在,她一直在追这部剧,剧中真实地还原了农场的生活,让她再一次回忆起了当年那段岁月。(记者 宋颢 实习记者 张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