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扩大有效投资是我区应对疫情冲击的关键之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020年,全区上下狠抓项目建设,共实施重大项目1461个,全年完成投资1445亿元。
项目年年大干快上,成效几何?我们从2020年的新续建重大项目中梳理部分已建成投产项目,从其生产运行情况管窥重大项目质效。
六盘山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工程:青山一道同云雨
山有命脉,林有呼吸。林草工程区别于其他工程:与其说建造,不如是抚育;与其讨论成效,不如说是成长;面积可以计算,效益可突破想象。
3月11日,根据宁夏林业调查规划院统计: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工程,如期完成营造林任务260.0万亩,交出了根植于绿水青山间的“工作总结”。
“400毫米”——以降水量划分造林区域,在宁夏,只有在六盘山,才具备“以雨养林”的条件。这里是国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等黄河支流发源于此。多年来,六盘山生态建设步履不停,但生态承载力依然不足,存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等短板。
2016年,一份“专家论证意见推动了工程落实:‘《规划》以降水量划分造林区域,抓住了南部山区造林的主要制约因素,规划内容包括新造林、未成林补植补造和退化林改造,体现了精准造林的精神。’”
翻开《助推美丽宁夏建设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工程规划(2017年-2020年)》,工程必要性一一应答:保护黄土高原“绿色水塔”;构筑西部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打造生态旅游景观。
据《规划》,工程区域包括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全部,原州区炭山乡、三营镇、彭堡镇沿线以南,西吉县偏城乡、西滩乡、王民乡沿线以南。总面积1200万亩,占固原市总面积的76%。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规划期为2017年至2020年。
“草木皆兵”,每一棵树木,忠诚守护足下领域,抗衡水土流失。“该项目以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及提高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为主攻方向,以培育优质高效的森林群落为基本要求,因地制宜,筑牢屏障。”自治区林草局生态修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科学布局是实现造林的基础。在六盘山土石质山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是水源涵养;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功能集中于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河谷川道区,补水条件便利,尽量营造大规格苗木。
这些苗木参与了工程造林:油松、樟子松等针叶乔木;刺槐、白桦等阔叶乔木;山杏、金花忍冬等灌木。“造林树种的选择原则是,优先选择优良乡土树种;选择与造林立地条件相适宜的树种;根据森林主导功能选择适合于经营目标的树种。”该负责人说。
此外,造林整地集雨技术也有讲究:在土层较薄的平地,采用“穴状”;在地形破碎的坡地整地,采用“鱼鳞坑”……
“260万亩”,意味着森林覆盖率的提升,强化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生物多样性更丰富,森林生态系统更稳定,森林对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贮存功能明显增强。
效益不止于此。固原市是我区苗木主产区,规划执行用苗量超过2.5亿株,扩大苗农苗木收入,并增加当地劳动力收入。
实行多树种、乔灌搭配营造可持续森林;引进新技术提高成活率;推进林业治理法制化……工程虽已结束,尊重顺应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生生不息。(记者 毛雪皎)
电解铝车间的“智能大脑”
依次排列的电解槽全部由智能控制系统来进行操作。
3月10日,在国家电投宁夏能源铝业青铜峡分公司的电解铝车间,车间主任张关达、工区区长杨勇正盯着面前的显示屏,查看车间内140台电解槽的生产情况。控制这些电解槽的,是这个车间里最精锐的一群“大脑”:140台智能控制系统。这也是企业绿色高效智能化升级技术改造项目的27个子项目之一。
和想象中不一样的是,电解铝车间并非机器轰鸣,尘土四扬,阳光透过窗户倾泻在一个个电解槽上,运行的电解槽偶尔会响起零星声响,在安静的车间回荡。每台电解槽旁的墙壁上,都安装着一台被俗称为智能槽控机的智能控制系统。
“如果把每台电解槽比作一个人,那么智能槽控机就等于是这个人的大脑。”国家电投宁夏能源铝业青铜峡分公司副总经理周洋告诉记者,智能控制系统最主要的作用之一,便是将管理人员对电解槽生产工艺的一些要求和技术思路下达给电解槽,然后通过它去控制电解槽的生产、下料及安全运行。
此前,电解铝车间使用的大多是老式槽控机,除了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在电解铝生产上,也渐渐跟不上发展要求。于是,自2018年起,国家电投宁夏能源铝业青铜峡分公司大力开展技术攻关,通过提升管理、优化设备技术、提高自动化、机械化,提升技术指标。截至2019年4月,该企业完成整个系列智能槽控机相关改造。
“对于我们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安全是第一位的。”周洋说,相比传统槽控机,智能槽控机在硬件方面具备更多异常功能报警和安全保护,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像是作业过程中,当阳极出现异常升降时,一旦持续升降阳极超过8秒钟,系统就会向槽控机发出停止操作的指示,比之前槽控机的安全性能更高。”
在应对氧化铝等原料微量元素变化进行生产控制方面,智能槽控机也比传统槽控机做得更好。周阳告诉记者,传统槽控机无法在高锂钾等电解成分中很好地控制电解槽生产,而智能槽控机就可以完全在含有特别复杂的高锂钾电解质体系中,更精确地去控制电解槽中氧化铝的浓度,从而达到稳定、高效、安全的生产。更换智能槽控机,对于企业的经济指标提升十分明显。“其中特别明显的是吨铝用电成本的大幅下降。”周洋告诉记者,这两年来,企业生产时每吨铝节省近200千瓦时,按照每千瓦时0.3元来计算,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智能槽控机的成功,让企业进一步坚定了发展智能化项目的决心。“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十四五’规划以及后期中长期发展的安排,初步梳理出43项科技创新项目,计划投资约3亿多元。”周洋介绍,企业将通过全力改造生产车间的各类设备,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产增效,减员增效,从而实现安全稳定的生产。(记者 张唯 张瑛 文/图)
西干渠扩整改造效益怎么样?灌区群众有话说——
渠道越建越漂亮 灌溉不愁有保障
西干渠改造前后的模样。(图片由西干渠管理处提供)
从2019年2月开始,西干渠——这条承担着灌溉、生态、防洪为一体的新干渠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扩整改造,并成功接受了去年11月冬灌的考验。对于今年的夏秋灌,西干渠管理处灌溉管理科科长马军信心满满:“引水量增大了,渠道输水效率提高了,干渠引水到梢段也从原来的72小时缩短到66小时。”
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西干渠扩整改造项目概算投资6.78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扩整渠道112.6公里、改造渠系建筑物95座、新建4座泵站以及配套供电和信息化建设等。工程建成后,原来由西夏渠承担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及连湖、玉泉营、平吉堡、银川园林场、贺兰山农牧场、暖泉农场等14.93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调整到西干渠,西夏渠将作为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水源工程的输水渠道向城市供水。
平吉堡农场大部分面积为贺兰山洪积扇冲积平原而形成,砂性土壤占比较大,土质保水性较差,农五队、农六队是地势较高的盐碱地,由于节制闸开口低,西干渠的水爬不上来,因此农场不敢种水稻改良土地。此次改造将平吉堡农场节制闸移至长寿高口,解决了这一难题。秋收时,农五队高口500亩地种植的水稻喜获丰收,单产达到1250斤。秋灌停水期间,建设者抢抓工期,对西干渠进行大面积砌护,虽然导致冬灌干渠放水时间延迟了近6天,但在自治区水利厅、渠道管理处和宁夏农垦平吉堡农场有限公司共同努力,科学调整灌溉用水计划,加大干渠引水流量,包括平吉堡农场在内的109.6万亩农田和贺兰山东麓14.93万亩的葡萄储存了充足的水分。2020年12月22日,宁夏农垦平吉堡农场有限公司写给自治区水利厅的信中说:“渠道越建越漂亮,灌溉不愁有保障”。
马军告诉记者,西干渠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建成的60年里,险段渗漏、塌陷、裂缝、管涌等险情频频发生。虽然干渠设计流量为70立方米每秒,但最大引流量58立方米每秒,每到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正值旱情汛情叠加的关键时期,管水单位时常陷入两难境地:若加大流量保灌溉,猛烈的水头容易冲开脆弱的渠身;若减小流量保安全,下游渠段就要面临断流的问题。“我们是既盼下雨缓解旱情,又怕大雨导致山洪下山形成灾情。”西干渠成为宁夏引扬黄干渠供水矛盾最为突出的干渠之一。
“今年的夏秋灌高峰应该不用‘煎熬’了。”渠道输水效率提升后,以前渠梢用来补充的灌溉井可以“歇一歇”了;加固的渠身为银西防洪加了一道保险;全渠道的信息化建设又为多级闸门联合调度控制,最终实现渠系精确配水、精准输水、按需供水提供了硬件支撑。(记者 裴云云 文/图)
宁夏盈氟金和:延伸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
“今年电子级氢氟酸年销售额将有望突破5000万元,并且在新材料、光伏产业领域持续开拓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3月10日,记者在宁夏盈氟金和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年产2万吨电子级氢氟酸项目自2020年10月投产以来,捷报频传。
这是宁夏化工行业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纯度高达“小数点后9个9”,该产品填补了西部地区的空白,可有效缓解目前西部地区电子级氢氟酸供应紧张、价格昂贵的局面。
更具重要意义的是,年产2万吨电子级氢氟酸项目,对于公司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了产品类型从传统化工冶金领域跨入光伏及电子领域的重大突破,不仅有效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盈氟金和科技有限公司每月供给银川隆基硅450吨电子氢氟酸,用于发展光伏产业,两家企业仅仅70余公路的里程,比起从1000公里之遥的化工企业进货,运输成本得到极大降低。
受这一项目潜移默化的影响,盈氟金和科技有限公司对质量标准的精益求精和创新精神更加执着。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创新,瞄准行业科技前沿,把新技术应用到生产一线,使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设备运行更加科学合理,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王跟平说,2017年以来,该公司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投入技改费用3000余万元,其中硫酸库烟雾吸收器尾气回收改造全部利用5#技改拆除设备,运行效果良好,解决了环保问题。氟化铝车间利用蒸汽冷凝水余热加热,天然气单耗由原来的24立方米/吨降至10立方米/吨以下。新的生产线和生产工艺把原材料和排放物吃干榨净,在生产过程中不排水,只补水,并将氟化铝生产过程中尾气净化产生的含氟废水回收利用合成高纯冰晶石,实现含氟废水不外排,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同时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盈氟金和科技有限公司沿着创新、智能、绿色、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方向,2万吨电子级氢氟酸项目使得该企业电子氢氟酸产能将达到19600吨/年、氟硅酸产能将达到6750吨/年,进一步推进企业从传统产业向新能源产业转移。(记者 丁建峰)
奶牛生长的“天堂”
驱车进入吴忠市利通区五里坡奶牛生态养殖基地(四期),一座座标准养殖场房鳞次栉比,已运营的牧场内一头头奶牛在场房内悠然自得。
五里坡奶牛生态养殖基地四期建设项目是自治区2020年重大项目之一。估算总投资42.8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9445亩,规划建设奶牛养殖规模养殖场31个,新增奶牛10万头,鲜奶年产量38万吨。
“截至目前,规划的27家牧场已有25家开工。其中,完成挤奶大厅、棚圈、青贮池、办公设施、饲草料加工间等主体工程的企业21家,收储制作青贮的牧场19家,共计制作青贮约15万吨。目前,基地奶牛存栏量达1.3万头,运行挤奶的牧场共4家,每天挤奶量为35吨-60吨。”利通区五里坡奶牛生态养殖基地办公室主任孙文华向记者介绍。
在吴忠市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牧场,几台铲车和装载车正在忙碌作业,挖掘机伸展“长臂”开挖土方,厂房的钢架上,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钢架焊接。
孙文华告诉记者,吴忠市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牧场设计存栏规模为5000头,所有的牛都来自于澳大利亚:“我们四期目前存栏的1.3万余头奶牛除3300头是从山下‘搬迁’来的,其它都是从澳大利亚、乌拉圭、智利、新西兰等国漂洋过海来的‘洋妞’。”
不仅奶牛来自异国,基地各牧场的挤奶设备也均出自名家,在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先进挤奶设备,在这里都能寻得到踪影。“相信2022年,基地将会用机器人来挤奶。”孙文华自信地说。
“这里以前是戈壁荒滩,不通水电,风沙特别大。如今,荒滩变金滩,不但吸引了规模养殖企业入驻,而且还形成以伊利、夏进、恒丰为主的高端液态奶加工阵容,利通区‘中国黄金奶产业基地’的品牌价值将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凸显。”孙文华说,“别看现在这里还很荒凉,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奶牛的‘天堂’。”(记者 张瑛 张唯)
善谋实谋投资
每一个重大项目,都是一粒种子。或填充全新领域,或补充延长链条,或提质增效扩容,在各自领域释放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在宁夏,扩大有效投资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之策。2020年,全区上下狠抓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445亿元。
我们聚焦新一批重大项目的“上线”,同时,也更关注重大项目的“交卷”。除了“大干快上”的“标配”要求,也不忘观察和梳理每一粒“种子”的成长轨迹、落地成效。
2020年,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落地生效。其中,工业以智能之“芯”改造,推动提质增效;奶牛养殖项目注入现代化“营养”,九大产业绿色发展;水利项目扩建改造,造林绿化工程精准施策,撰写绿水青山新章……一个个关乎全区发展、事关民生福祉的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各自在完善产业布局、增强经济动能、满足民生需求等方面,释放新生机,展现新气象。
当前,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宁夏聚焦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关键在落实,关键在执行。
抓基建、上项目、稳投资,离不开“善谋”。善于谋篇布局,精准招商引资,须立足区情实际,契合产业脉搏,驱动发展“心跳”。善于补短板、勇突破,方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方向,补齐民生保障短板,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强保障、抓要素,稳落地,离不开“实谋”。切实配套适宜项目成长的“水土”环境,给予充分的措施“营养”;扎实推动项目建设“生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用好金融支持,完善要素保障,确保项目“进度条”。
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持投资回稳向好。将实施自治区重点项目90个、民间投资重点项目50个,完成投资530亿元以上,带动投资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要完善省级领导包抓机制,做好用地、用能、用工服务,启动“十大工程项目”,抓好宝丰煤制烯烃、韩国晓星氨纶、固海扩灌扬水等重大项目,力促早建设、早投用。抓住先行区建设重大机遇,聚焦国家政策导向,紧盯“两新一重”等重点方向,争取实施一批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保障项目,优化项目梯次结构,为高质量发展储能蓄势。加大产业链招商、集群化招商,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7%。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把战略部署变成实际行动,把规划蓝图化为发展现实,重在落实。宁夏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引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增添增长潜力,增强发展动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宗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