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香瓜实操培训。
6月是贺兰县常信乡张亮香瓜成熟的季节,今年市场销售价格稳定在每公斤14元~16元,让不少种植户喜上眉梢。
提起张亮香瓜,很多银川人并不陌生,它在2008年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张亮村的田间地头,种植香瓜的小拱棚随处可见,每逢6月香瓜成熟季节,在张亮村的主干道上随处可见香瓜售卖点,凑近一瞧,翠绿的外观搭配扑鼻的香味,总令人食指大动。
香瓜上市香飘四方
陈翠萍在张亮村种植香瓜已经16年,是远近闻名的“老把式”,每年她家的香瓜拱棚都吸引了不少种植户前来参观。
在矮小的拱棚里,绿色的藤蔓和肥厚的叶片铺满了地面,一个个翠绿色的香瓜在藤蔓之间若隐若现,今年陈翠萍选择了金珠雪宝、香瑞等香瓜品种,种有7个小拱棚,总面积约2亩地,总产量预计为1万多公斤。
“已经卖了十几天了,价格都很不错,但就是供不应求,把我愁的。”陈翠萍解释道,今年气温偏高,影响了香瓜前期生长,导致产量有所减少,“前几年产量还是不错,比起蔬菜价格的不稳定,我更青睐种香瓜,毕竟名气打出去了,每年价格都很稳定,很多外地的年年找我快递香瓜过去。”
张亮香瓜种植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气候适宜、昼夜温差大、种植管理精细等原因,张亮香瓜果肉厚而细腻,口感细脆香甜,果糖、蔗糖比例适中,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张亮村党支部副书记赵冬介绍,村民们最先种植的品种是从河南引进的一窝蜂,后又从东北哈尔滨周边市区引进了龙甜一号、梅亚139,在1999年,张亮村正式注册了“张亮香瓜”品牌。“今年村民们多选择了金珠雪宝、香瑞等品种,比较耐储存,而且瓜脆甜,香气浓郁,目前全村共有大小香瓜棚56栋,涉及4个社的村民参与种植。”据了解,今年张亮香瓜从6月初开始上市热卖,农户们普遍反映质优价稳。
“在我们这一辈人心里,张亮香瓜伴随着我们长大,是一代人致富的宝瓜。”张亮村的老瓜农赵学忠说。
技术培训擦亮招牌
正因为有着60年的种植历史,日久天长,张亮香瓜近年来渐渐呈现出倒茬难、种植能手老龄化、人工成本增加等诸多因素,让很多年轻一辈的种植户有所犹豫,这也导致张亮香瓜种植面积有所减少。
“种香瓜的技术要求高,而且比较费人工,所以大家更愿意选择种植简单、用工又少的一些品类种植。”张亮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国兴介绍,为持续擦亮张亮香瓜“金字招牌”,今年张亮村由村党支部牵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请来了种瓜的行家里手和包村单位贺兰县科协,以“理论+实操”微党课的形式,为村民和周边的种植企业讲起了种瓜技术,鼓励引导青年人加入到香瓜种植行列。
35岁的杨文涛种了多年的蔬菜,今年村干部积极劝说他尝试种植香瓜,但他始终十分犹豫,“虽然知道香瓜价格每年都不错,但以前没种过,害怕种不好。”而有这样的疑虑的村民并不少,为了增强种植户信心,今年张亮村请来“老把式”、农技专家纷纷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向农户们传授种植诀窍。
在村干部的鼓励下,杨文涛今年鼓足勇气种植了2栋香瓜,他一边参加培训学习,一边摸索种植经验,很快便触类旁通,掌握了香瓜种植技巧,为了增强他的种植信心,张亮村还结合村里的“共享农场”帮助其解决产品销路。
不仅有实操培训,张亮村更注重理论教学,着力推动标准化种植。今年张亮村村委会邀请了专家们为种植户们详细讲解了《张亮香瓜种植技术要点》,从备地施肥到瓜熟摘果都有明确要求。再有10天左右,杨文涛种植的两栋香瓜即将成熟上市,预计产量为3500公斤,“有些村民种的香瓜成熟早,6月初就卖了,我打听了价格都不错,稳定在七八元钱一斤,我这两棚最少也能挣个2万元。”杨文涛说。
酒香也怕巷子深,赵冬介绍说,今年张亮村将继续深入挖掘优势资源,探索完善党群致富联合体,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将党员干部示范岗建在种植致富项目上,让张亮香瓜的品牌“香”起来、强起来,真正让张亮香瓜成为种植户们心中的香饽饽。(记者 梁小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