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财经第一线
这四个村何以成为“超亿元村”
2023-03-29 08:26:59   
2023-03-29 08:26:59    来源:宁夏日报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和超亿元村名单,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牛家坊村、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杨柳村、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4个村庄入列超亿元村名单。近年来,宁夏不少村子立足特色产业富起来,村民的收入来源也日益多元化。一部分村子不仅自己富了,还带动“左邻右舍”一起致富。

  以“六特”产业为牵引,宁夏蹚出了一条以品牌带动乡村发展的强农新路径,乡村发展迸发勃勃生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宁夏富民强村的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阔,农村也越来越宜居宜业。

  质优是价高的底气

  3月25日,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建在山间的宽敞牛棚里,数千头壮硕的肉牛正晒着太阳打着盹儿。

  “1号棚和4号棚的牛我都要。35元每公斤不行,那35.2元呢?”“不行,咋都得每公斤36元。”……与弘德村党支部书记、养殖园区理事长任军还价的人是来自广东的客商余朝全。他是“飞地”的老客户,仅2022年就分批买走了这里的2000多头活牛。

  眼看太阳快落山了,价格还没谈拢,余朝全和任军约定随后在电话上接着谈。“我们每年的肉牛需求量在15000多头,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合作的养殖场。”余朝全说,在所有合作对象里,宁夏两家合作养殖场的肉牛质量排前二。

  “宁夏的活牛均价是34元至35元每公斤。每年行情最好的时候,我们的肉牛能卖到37.5元每公斤。每头牛能多卖1000元以上。品质就是我们价格高出市场价的底气。”任军说,园区的肉牛出肉率高、品质好,每年都会吸引南方客商千里迢迢来订牛,几十头、几百头、上千头的订单都有。

  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援建,属于村集体经济。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分四期建设,养殖规模15000头。目前已完成一期、二期工程,肉牛饱栏可达7000头,目前存栏5000多头。养殖园区按照“党支部+农户+合作社+金融机构+企业+基地”的模式运营。

  养殖园区的另一角,弘德村村民王锦文以股东的身份带着亲戚来了解肉牛项目。去年,他在园区入股17万元,年底拿到2万多元的分红。

  “村上搞规模化养殖,专业人员统一饲喂,还配备了兽医。大家可以腾出手来干点其他活,等于一年能有两份收入。今天带亲戚来看看,他就在隔壁村,也想入股养牛。”王锦文说,这两年饲料成本涨得厉害,养殖园区运营成本也高,等行情稳了,大家就能分到更多的钱。

  村民王奋斌入股12万元,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入股养牛,把我和老伴解放了。我们在旁边的工业园区上班,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元,一年下来六七万。加上年底分红,我俩一年能赚十一二万元。”

  2022年,园区共带动870户村民入股养牛,他们来自红寺堡镇不同的村子,分属于24个合作社。作为股东,他们对经营有着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几年下来,村民成为养牛的最大受益者。

  抱团发展 村村赚钱

  弘德村同时入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一村一品”全国示范村镇名单并非偶然。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020年两次视察宁夏,都视察了肉牛产业并给予充分肯定。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宁夏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区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宁夏着力培育发展新引擎,全力打造“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十条产业链”和“七大产业基地”,乡村全面振兴迈出坚实步伐,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2019年,红寺堡镇引导弘德村采取“飞地抱团、村企合一”的模式发展肉牛养殖,引来和兴、兴旺等5个村向“飞地”注入年度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0万元,推动弘德村肉牛养殖规模扩大至1700头,243户村民入股——走出一条村子抱团发展、村民成为股东的致富增收新路子。

  到2022年,弘德村肉牛养殖的参股村集体经济已达1100万元,总投入达到8700万元。包括弘德村在内,参股的村集体增加至11个村,参股农户由原来的520户增加至870户,年底为农户分红378万元。

  “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总书记的话鼓舞着全村群众团结一心,接续奋斗。如今,在弘德村的带动下,“飞地”成为红寺堡镇14个村“资源共享、生产互助、利益共沾、风险同担”的“大家庭”,各村根据资金入股的占比分红。截至目前,该村成功实现由“劳务产业为主、种养殖产业为辅产业发展格局”向“肉牛产业树优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成雏形”的转变。

  “抱团取暖、以强带弱、强强联合的模式,让村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底气更足、战斗力更强,村民的收入来源也拓宽了。”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红寺堡区立足本地实际,创新发展模式,整合优质资源,引导村级跳出各自为战、分散发展的传统思维,积极采取“村村联合”发展新模式,为做大肉牛品牌优势、做强肉牛养殖产业链注入强劲动力,也为我区做深做细乡村振兴提供了范例。

  农旅融合让产业串“珠”成“链”

  无限春光里,贺兰山东麓不断生出“新绿”。远眺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结构精巧的民宿院落、古朴的酒庄勾勒出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

  “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是昊苑村获得的全国‘奖牌’!”3月27日,昊苑村党支部书记曹东旭高兴地告诉记者。

  昊苑村汇聚了19家葡萄酒酒庄。除此之外,村子打造出“望山民宿村”文旅品牌,每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用昊苑村村民的话说就是,吃上了“葡萄酒+特色旅游”的“产业饭”。另一个因葡萄酒入围“超亿元村”的是红寺堡区新庄集乡杨柳村,紧挨着肖家窑万亩葡萄基地。同时,杨柳村东临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山飞行营地等,旅游资源丰富。

  记者注意到,这两个“超亿元村”的发展都有一个特点,它们都是走了“葡萄酒+生态旅游”的农旅融合发展路线,“优一、接二、连三”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势渐显。这也是宁夏坚持绿色导向、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六特”产业的一个缩影。

  另一个“超亿元村”——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牛家坊村的产业构成也有“异曲同工之处”。牛家坊村的1580亩耕地中,休闲农业占比达70%。绿色的观光农业、热闹的民宿旅游无不彰显出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的蓬勃朝气。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乡村产业,强调“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近年来,宁夏深入推进“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建设,以“做优质量、做出特色、做响品牌”为导向,全盘布局全区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全力做好做精“土特产”文章。

  宁夏的一个个村子立足特色产业富起来了,宁夏也凭借打造“六特”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的“密码”,将富民强村的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阔。(记者  王 瑞)

3月25日,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的牛棚里,肉牛正在吃“午饭”。本报记者 王瑞 摄

3月25日,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的牛棚里,肉牛正在吃“午饭”。记者 王瑞 摄

  “超亿元村”“拿手菜”不止一道

  乡村“五个振兴”中,产业振兴排在第一位。仔细观察宁夏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的4个村子,不难发现,当地紧紧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做强“主力”产业的同时,积极建立新的发展优势,不断推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昊苑村  葡萄酒+民宿<br/>  为推动“紫色名片”更亮丽,昊苑村持续扩大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如今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8000亩,通过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年产葡萄6000吨,产值近4亿元,年收益480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75%,培育出志辉源石、美贺等各具风格的葡萄酒酒庄,1200名村民从事葡萄种植及葡萄酒加工生产工作。同时建成运行昊然山居、西村海棠、昊苑红等8家特色民宿,打造出集葡萄酒品鉴、乡村旅游、民宿文化、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为一体的“望山民宿村”品牌。

  昊苑村  葡萄酒+民宿
  为推动“紫色名片”更亮丽,昊苑村持续扩大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如今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8000亩,通过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年产葡萄6000吨,产值近4亿元,年收益480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75%,培育出志辉源石、美贺等各具风格的葡萄酒酒庄,1200名村民从事葡萄种植及葡萄酒加工生产工作。同时建成运行昊然山居、西村海棠、昊苑红等8家特色民宿,打造出集葡萄酒品鉴、乡村旅游、民宿文化、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为一体的“望山民宿村”品牌。

    弘德村  肉牛养殖+特色种植+劳务输出<br/>  10多年来,弘德村做大做强肉牛养殖,建立“弘德村”“傲骄哞”“弘牛”等商标,产业格局不断优化,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同时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依托周边丰富的企业资源,全村2885名劳动力有序输出,年劳务收入7000余万元;不断健全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建成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童心园、故园、民宿等文旅休闲设施;将耕地流转给企业,发展高效节水的现代农业和特色种植,土地流转收益每年达357万元。

  弘德村  肉牛养殖+特色种植+劳务输出
  10多年来,弘德村做大做强肉牛养殖,建立“弘德村”“傲骄哞”“弘牛”等商标,产业格局不断优化,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同时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依托周边丰富的企业资源,全村2885名劳动力有序输出,年劳务收入7000余万元;不断健全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建成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童心园、故园、民宿等文旅休闲设施;将耕地流转给企业,发展高效节水的现代农业和特色种植,土地流转收益每年达357万元。

    牛家坊村  文旅+农产品生产销售<br/>  “银川都市圈靓丽南翼”——牛家坊民俗文化村,目前已形成以果蔬采摘、苗木种植、花卉销售为基础、以休闲旅游产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销售为延伸的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上桥镇依托“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牛家坊村“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品牌优势,先后已完成城南水系景观公园、牛家坊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及体验区和三家星级农家乐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吴忠市旅游业产业品牌影响力。

  牛家坊村  文旅+农产品生产销售
  “银川都市圈靓丽南翼”——牛家坊民俗文化村,目前已形成以果蔬采摘、苗木种植、花卉销售为基础、以休闲旅游产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销售为延伸的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上桥镇依托“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牛家坊村“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品牌优势,先后已完成城南水系景观公园、牛家坊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及体验区和三家星级农家乐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吴忠市旅游业产业品牌影响力。

    杨柳村  葡萄酒+旅游<br/>  近年来,红寺堡区不断推进葡萄酒产业形成集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和销售、葡萄酒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先后荣获“中国葡萄酒第一镇”“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葡萄酒产区”等称号,杨柳村是重要的参与者。该村村民来自六盘山下的隆德县,2004年搬迁至此。19年来,他们与风沙比“倔强”,种杨树、植柳树、栽葡萄、建大棚……如今,荒滩变“公园”,白杨挺拔、杨柳依依、葡萄成片,杨柳村已成为如画如诗的美丽乡村。<br/>  (文字整理 王瑞 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杨柳村  葡萄酒+旅游
  近年来,红寺堡区不断推进葡萄酒产业形成集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和销售、葡萄酒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先后荣获“中国葡萄酒第一镇”“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葡萄酒产区”等称号,杨柳村是重要的参与者。该村村民来自六盘山下的隆德县,2004年搬迁至此。19年来,他们与风沙比“倔强”,种杨树、植柳树、栽葡萄、建大棚……如今,荒滩变“公园”,白杨挺拔、杨柳依依、葡萄成片,杨柳村已成为如画如诗的美丽乡村。
  (文字整理 王瑞 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短评】有特色,生命力才长久

  沈 琪

  提起弘德村,这里曾经是生态移民迁出来的一片“新天地”,短短的十来年,“逆袭”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不仅上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还挺进了乡村特色产业“亿元俱乐部”。认真查看这份令人骄傲的成绩单,“特色”这两个字尤其显眼。的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命如此,产业亦然。特色,是农业发展的持久竞争力,小特产往往能发挥大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可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对我区而言,发展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从黄河两岸的风吹麦浪,到贺兰山东麓的美酒飘香;从南部山区马铃薯花开遍地,到中部干旱带枸杞红遍山岗……我区虽然面积不大,却称得上是块“宝藏之地”,农业资源条件优越、特色鲜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区持续推进“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各地更加注重培育特色农业产业,乡村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营主体不断增多、产业形态更加丰富、特色品牌日益壮大,对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方特色产业潜力巨大,一头连着脱贫增收、乡村振兴,一头连着人们高品质生活的“菜篮子”“果盘子”,发展前景不言而喻。但要看到,枸杞、滩羊、黄牛肉等“土特产”,从“藏在深闺无人识”,到“一朝惊艳天下知”,并不是轻而易举就成功的。不光需要在“土”资源上下功夫,也要在“特”品质上找出路。一方面,要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追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另一方面,要加强优质品种保护,盘活广袤乡村的各种资源要素,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附加价值,带动采收、加工、物流等各环节受益,让“土特产”价值最大化。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以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定能让农业有奔头、乡村有活力、农民有“钱途”,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马江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