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银发经济”是随着社会老龄化而产生的专门为银发人群消费服务的产业,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几乎覆盖国民经济行业的所有类别。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促进银发消费、发展银发经济,既是关爱老年群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呈现出爱好广泛、追求新潮、网购活跃、懂养生、爱旅游的新面貌。新时代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更加超前、年轻化。当前银发消费呈现什么趋势?怎样创新服务,改善消费环境,更好地服务老年消费者?我们将从不同视角观察老年消费潜力与活力,呈现新的银发一族的消费新主张。
老年人“触网”为晚年生活打开一扇窗
天空泛起鱼肚白。家住银川市金凤区宁安大街的85岁退休老人欧阳大爷开始了一天的“触网”生活:拿出昨晚订购好的早餐略微加热后进餐,接着通过团购平台下单订好午饭所需食材等,然后出门溜达加锻炼身体。当天有个特殊情况,需要先到附近的电信营业厅找“手机辅导员”咨询上网遇到的小问题。
还好“手机辅导员”小丁很快排除了手机小故障,并帮老爷子再次确定防骚扰软件的安全性后,细心叮嘱不要随便转账,谨防电信诈骗。
之后,欧阳大爷来到了附近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这里有很多志同道合的老朋友,见面了聊聊生活,分享一下团购优惠信息,再下下棋,时间很快打发过去了。到了中午,欧阳大爷返回家,在小区门口顺便取了早晨团购的午饭。午饭很简单,只需简单加工就好。
下午,欧阳大爷午休后通常不出门,在家手机上网浏览新闻,刷刷短视频,和老朋友们网络聊天,下单预订第二天的早餐等。晚饭后出去散步,到了周末晚上都要和远在广州、深圳的儿女们视频通话聊天。
“其实老年人更需要网络带来的实惠和便捷,老年人不该被数字生活抛弃。应该让更多老人使用数字产品,解决生活中的小难题,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欧阳大爷乐呵呵地说着。
“手机辅导员”小丁非常认同欧阳大爷的看法。小丁是宁夏电信公司为老年用户安排的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小丁接触了大量的老年人,见证着数字生活给众多老年人带来的欢喜忧愁。“很多老人文化水平不低,学习能力强,上网比年轻人还‘玩得溜’。”小丁笑言。
线上消费也正成为不少老年人的新体验。附近社区的吴京奶奶是个网购达人,家里的一应生活用品及个人服饰都是从网络购买。“我线上购物花销大约占30%。”吴京说,“网上购物不仅方便,还能做到‘7天无理由退货’,感觉很省心。”
作为社区里小有名气的“穿搭高手”,吴京奶奶认为时尚不分年龄,老年人也可以追求更加精致美好的生活。她成立老年模特队,建立聊天群,和其他20多位老人分享穿搭技巧,一起购置新衣服。有演出时老人们身着华丽的演出服,站上舞台挥洒夕阳余韵。“我线上购物花销大约占30%。”吴京说,“网上购物不仅方便,还能做到‘7天无理由退货’,很省心。”
老人消费方式逐渐向数字化转型,消费层次也在提升。今年70多岁的兴庆区退休干部李大爷自从学会网购,主要购买医药健康产品。在儿子指导下,他现在经常上网查找营养保健、日常护理、体检监测等商品。
数字化的兴起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老年网红。其中为人称道的是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车间电商中心“银发直播团”。这个团由弘德村的9位老人组成,他们中年纪最大的78岁,年纪最小的58岁。曾经都是南部山区靠天吃饭的农民,在弘德车间里摇身一变当上了带货主播,推介特色农产品,在两个月内卖出价值几万元的产品。虽然比不上真正的“网红”“大V”,但获取的稳定收入让他们找到对生活的信心之外,也为养老生活提供了保障。
弘德车间总经理徐玲介绍,弘德车间的目标就是想能够吸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这就业,经过专业人员的辅导,让能歌善舞的去拍视频、做直播,让更多农村老人都在这找到合适的岗位。“我们也想通过养老与产业结合,为中国的社会老龄化探索出一条农村经验,然后让它去推广,希望星星之火将来可以燎原。”徐玲说。
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正在进一步向中高龄人群渗透。透过网络,老年人正在打开一个全新的精彩世界。(记者 杨 娟)
“新老年”快速崛起 银发经济蓄势待发
近日,记者在银川市月星家居等多个家居市场看到,大多数卫浴产品销售店,均设有助老专区,提供不同的助老产品和设施。很多前来采购的家庭都会多加询问,也有老人或家有需求的年轻人专程来市场寻找购买。适老助老产品提升居家养老体验,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
居家养老空间改造正成为新的流行趋势。石嘴山青鸟颐居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核心业务定位于社区养老,专业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适老化设备改造等“十助”服务。“居家不同空间有不同适老需求,卫生间、餐厨空间对便捷诉求较多,阳台和客厅则集中享乐悦己要求,卧室空间对照护需求高,都有不同的科学定制方案。”青鸟运营总监杜瑞告诉记者,青鸟围绕养老社区打造15分钟可达的中心站点,设置助老专员,建立老年人专用商店提供健康穿戴产品、适老产品等,同时提供线上线下全程监控服务。在看到适老化改造样本后,大多数家庭都会为自己居所进行改造升级,改造范围有卫生间墙面、马桶扶手安装、助厕器具科学设置等。有独居老人主动购买全程监控服务,随时保证居家安全。
“现在很多老人都有稳定收入,年轻时见多识广,学习能力强,他们在选择养老消费时理性又豪气,会给我们提出很多要求和想法,这反过来刺激企业去想办法实现、加大先进助老产品的研发和采购,完善居家养老系统。”杜瑞直言,养老需求和市场供给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中也在互相成就。
何为新一代老年人?是指年龄在60岁至69岁之间的“低龄老人”群体。他们具有与前一代老年人明显不同的消费新特征,如追求消费品质、个性化需求增加、健康养生消费增多、数字消费意识强等。在参与更具拓展性的文化活动、购买品质较高的文化产品、享受更具个性化的文化服务上,意愿更强,消费需求更旺,是老年消费的主力军。
“我和老伴都是退休教师,现在每个月退休金有近万元,我们会把一半左右的钱存入银行,剩下的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消费,趁着还能走动,平时也经常出去旅游,参加社区活动,跳跳广场舞。人生后半场,要学会富养自己。”已经退休5年的银川老教师杨阿姨对于有稳定的退休金感到很满足,也对自己的晚年生活作出更多丰富多彩的安排。
必须看到,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受到包括收入水平、退休金、储蓄积累、社会福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一代老年人,年轻时多经历过艰苦创业和奋斗,或有稳定退休金,或有养老积蓄等,赶上好时代,有政府对老年人提供的社会福利和保险制度。爱生活、追时尚、重健康、懂保健、讲品质,一个愿消费、敢消费的老年消费市场正在兴起,未来养老地产、养老医疗、护理产业、老年人教育及文娱产业等方面都是老龄化市场可挖掘的“富矿”。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政府、社会、家庭都有责任为银发经济保驾护航。反过来,充分发掘老龄化产业的社会效益,也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银发经济是朝阳产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银发经济正蓄势待发,将迎来春天。(记者 杨娟)
“沉浸式”旅行勾勒最美“夕阳红”
祖国的大江南北哪里好玩?用王文兰的话来说,她心里“门儿清”。
今年85岁的王文兰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资深“驴友”。“这两年老伴儿身体不太好,我们才出去得少了。我是个闲不住的人,我觉得老人也应该时刻保持好奇心,这样才能不跟社会脱节,旅游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10月21日,王文兰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退休后的近20年里,把国内的名胜古迹几乎逛遍了。
据宁夏一家旅行社负责人介绍,身体状况较好,外出旅游需求比较旺盛的老人目前以“50后”“60后”为主,他们的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比较好,家庭压力小,这为其退休后的外出旅行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记者走访获悉,选择观光游览和养生保健疗养的老年旅游者更多。“我更看重旅游景点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内涵,所以比较喜欢慢节奏的旅行。就比如,当下年轻人流行的‘特种兵旅游’,就不太适合我们这个年龄阶段。”刘永红去年刚从医院退休,截至目前已经去过北京、山东、甘肃等多地旅游,她认为,由于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老年人更看重与旅游目的地社区的情感互动,以及当地的文化和教育体验。“我对历史型、怀旧型旅游产品情有独钟。”刘永红说。
慢节奏、深度体验、时间充裕——“沉浸式”旅行正成为老年文旅消费新潮流。记者采访发现,不少老年人正在通过一些民宿、短租类App租住旅居住房,这些在线住宅共享平台的发展为老年旅居群体提供了不少便利。而且各地有越来越多民宿专门针对老年人旅居需求,推出含食宿的民宿产品,受到老年游群体的追捧。如山西省长治市太行山民宿、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龙宫镇桃子村民宿等。
“以前报团旅游就看价格,吃了不少亏。这两年我和朋友报团主要看服务项目。”70多岁的覃奶奶身子骨依然硬朗,每周都有游泳的习惯。她告诉记者,“现在国家正逐步落实异地就医结算,这给老年人的旅居解决了后顾之忧。”
携程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今年以来,55岁以上人群出游数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倍。从具体年龄段看,55岁至60岁年龄段是主力消费人群,出游人数占比最高,达到6成;61岁至65岁占比超2成。据统计,跟团游仍是年长者最喜欢的出游方式,订单占比近一半,其余依次为定制团、私家团,其中更灵活、更个性化的私家团同比增长3倍之多。
不难看出,福利保障制度及旅游基建的完善,以及旅游市场供给的创新,让年长者有更强意愿出门旅游。今年以来,“年轻人攻占夕阳红旅游团”成为社交媒体热门话题,不仅反映出老年跟团游更从容、节奏更舒缓的特点,也勾勒出一幅有岁月积淀、有人文气息、有爱有包容的“夕阳旅游”图景。(记者 王瑞)
超龄“大学生”为兴趣买单令“夕阳”增辉
手绘 李雪
10月19日下午,在银川市金凤区宝湖花园附近的新百大卖场前,一场“九九重阳常相伴 浓浓敬老暖夕阳”慰问演出暨志愿服务活动正在欢快有序进行,吸引了周围社区的近200人前来欣赏。作为活动承办方之一,银川老年大学的学员担纲节目演出的主角和压轴。
“我们的节目排在第4,是口琴联奏,曲目是《夕阳红》《欢庆舞曲》。”银川老年大学67岁的宋铁军是该校口琴团的一员,当天演出穿得西装笔挺显得神采奕奕。他告诉记者,他以前是一名公路局负责修路的技术工人,虽爱好文艺,但常年在野外忙碌,无暇顾及,直到退休后到老年大学进了口琴班。他笑呵呵地说,“在我们那个年代,会吹口琴是文艺青年的标配,现在学习口琴可以说是圆了年轻时候的一个梦。现在我们口琴团40来个人,享受国家的好政策,老年大学免费教,随着学习深入,从第一支200元的口琴起步,一共买过十多支不同调性的口琴,前后为这项爱好投入过数千元,我团里的老学友几乎都这样!”
学习了9年口琴的宋铁军,作为团队的骨干站在舞台的C位,忘情地吹响了口琴。悠扬的旋律穿过静好岁月,寄寓节日的祝愿,也抒发、缅怀着一代人的青春。
当天下午,记者走进活动街区附近的银川老年大学,彩铅、时装表演等班级正在上课。
在摄影后期制作班,教室里男女学员都有,老师在讲台上用投影仪讲解着相关知识,每个人即时用桌上的台式电脑认真听讲、记笔记并进行实操练习。今年59岁的学员许雅晞告诉记者,她刚退休就到银川老年大学学习,先后学过古筝、葫芦丝、瑜伽、芭蕾舞等多个课程。其中为学习买古筝花了3500元,买葫芦丝前后投入过2000多元。她说,学习这些课程都是出于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为了颐养性情,愉悦身心。她说,学习也是一种自我挑战、一种奉献。因为她以前从事医教工作,发布课件熟悉视频制作,进了老年大学,和学友们一起努力,互相鼓励建立起以银川老年大学教学为主的公益教学网,组织学员录制班级音乐、舞蹈、瑜伽等视频,上传网络供大家浏览学习,点击量目前超过170万。这让许雅晞有了学摄影、搞后期制作的动机。就在去年,为了学摄影她买过一台5000余元的相机,家里还准备了高配置的电脑。她还提及同班学友说,有的摄影发烧友,“一个镜头就是数千元”,今年学校还新增了“无人机课”,有些学友买装备费用一次达上万元。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对受教育、接受文化熏陶需求的日益旺盛,老年大学随之火爆,为了满足老年人的上学意愿,银川在逐步构建从县(区)老年大学分校到街道老年大学分校,再到各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的一个三级联动的办学格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新技能新知识,自愿为精神文化“一掷千金”,追求“老有所学 老有所乐”的生活境界。(记者 马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