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快了,昨天刚来家里调查,今天就收到了放款通知短信,现在就可以申请用信了。”2月23日,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和顺新村村民王德兴开心地说。
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王德兴一家6口,主要收入来源是夫妻俩打零工的工资和政府补贴,日子过得紧巴巴。2018年初,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银川良田支行为王德兴办理了一笔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鼓励他搞大棚种植。当年,他家的1棚小吊瓜和西红柿就收入4万多元。
近年来,随着良田镇设施农业发展壮大,王德兴想扩大生产规模,“助力贷”的投产上线,为他圆了产业发展梦。看着手机里的银行短信通知,他竖起大拇指:“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黄河银行的帮扶与支持。”
2020年,随着西吉县宣布退出全国贫困县序列,我区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标志着宁夏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作为营业网点最多、分布最广、支农服务功能最强的地方金融机构,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将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及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不稳定户等群体全部纳入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支持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应贷尽贷”,以产业带动为主线,以信贷产品为载体,持续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在深入研究中央及地方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系统发展实际,深入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区开展实地调研,认真研究建档立卡脱贫户在生产经营中还未满足的融资诉求,设计了“助力贷”专项信贷产品,全力满足建档立卡脱贫户发展产业增信需求。
“对资信状况良好、有具体产业项目的脱贫户,在已发放5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基础上,再用‘助力贷’给予5万元政策性小额贷款增信服务。”黄河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部总经理余广向记者介绍,脱贫户在黄河银行可获得10万元政策性贷款,无须提供抵质押担保,贷款利率按照LPR执行,享受政策优惠。
同时,产业发展迅速、资金需求更大的脱贫户,通过补充保证担保或将土地、林地、农业设施产权等农村资产进行抵押,在10万元政策性小额信贷的基础上,可继续获得利率优惠的商业信贷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该行结合评级授信模型,借助大数据算法,使客户准入筛选工作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银行客户经理在此基础上,开展入户调查、采集补录信息;之后,审批人员即可在线完成贷款审批;次日,客户就可登录手机银行进行线上签约及用信,大大提高了授信效率。
2月20日一大早,同心县韦州镇韦二村村民金耀云来到韦州镇万头肉牛养殖园区,打扫牛棚、铲除牛粪、清槽添料,确保他的68头“大宝贝”不掉膘,通过辛勤的劳作让日子“牛”起来。
金耀云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2017年,他开始小规模养牛,几年来累计获得同心农商行25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资金支持,养殖规模逐渐扩大。2021年,在同心农商行的支持下,金耀云又获得30万元“助力贷”,在韦州镇万头肉牛养殖园区投资建设了占地面积5亩的标准化养殖场。如今,他的养殖场肉牛存栏已达68头,储备饲草料价值15万元,逐步走上规模化养殖道路。
据了解,截至2022年末,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已向11.1万户建档立卡户发放各类信贷资金87.62亿元,其中,向8.82万户享受政策的脱贫户发放免担保、免抵押、LPR利率的贴息小额贷款43.82亿元;向8069户产业发展迅速的脱贫户发放“助力贷”增信资金5.75亿元,有力支持了脱贫地区农户不断壮大产业项目发家致富。(记者 张瑛)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有具体产业项目的脱贫户,在已发放5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基础上,再给予5万元政策性小额贷款增信服务。
一笔“助力贷”,助村民圆了产业梦,这充分说明,乡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金融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回顾“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相关成绩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接下来,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农民实现增收、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等等,无不需要资金支持。随着我区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及产业化程度的逐年提高,农业生产对资金的需求也将逐年上升。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区积极应对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困难新挑战,既立足于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又着眼于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持续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拿出许多围绕扶农、支农、惠农的金融“大礼包”, 加大对“三农”以及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涉农金融供给机制也要进一步优化完善。这之中,某些堵点有待疏通。比如,农业生产季节性强、涉农贷款周期长,对金融机构来说,要在坚持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积极简化不必要的农村信贷审批流程。还要创新模式,努力将农民的隐性资产显性化,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三农”金融需求,扫除农民致富路上的融资羁绊,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尉迟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