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董祖祥开垦次生林种茶时,还不知道“有机茶”这个概念。
深处普洱深山,他能够获得的信息相当有限,尽管第二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就制定了中国有机茶颁证标准并开始认证。
21年过去,"有机茶",成了董祖祥逢人便说的名词,他的名字,也与“有机茶”构成了一个整体,成为行销欧美的茶叶品牌。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祖祥
“你自己都不吃的东西,你敢卖给别人吗?良心上咋个过得去?”
董祖祥萌生种茶的念头很简单。因为穷!
作为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的一个普通农民,董祖祥很早就为改变自身贫困尽了最大努力,他养猪养鸡还养鱼,用扁担把这些山货挑出3公里以外的土路,才能坐上班车来到镇上换点钱。如今,这条3公里的路,他自己投了30万元修成了柏油路。
整碗村村民的纯收入,也因为"祖祥有机茶"的带动,每年能达到7000元左右,在整个思茅区都算是好的。
“我就认一个理,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有机食品,就是今后的方向!”
在全国20余家新媒体记者面前,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董祖祥没有推销过一次自己的产品,反复说的都是食品安全问题。
“什么最重要?健康最重要!你自己都不吃的东西,你敢卖给别人吗?良心上咋个过得去?”
靠着养鸡养鱼养猪和林下产业有了点钱,1998年,董祖祥开始琢磨怎么样让村里有点产业,让乡亲们也能有点稳定的收入。他到村里老人家里去串门,老人们给他喝的茶都是自家留着吃的,吃的菜也是自家种的,不喂饲料不打农药。
受村里老人们的启发,董祖祥开垦村子周围的次生林,从育苗开始就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但这样种出来的茶叶,个头小,还有虫咬过的痕迹,颜色也不好看,没有卖相,还比打了化肥农药的茶每公斤贵了五六块钱,自然无人无津。
“是我错了吗?”董祖祥反复问自己。
他相信好茶总会有人识,但确实需要改变卖相。怎样才能防止茶叶被病虫害侵蚀?董祖祥买来电蚊拍拍蚊虫,以传统农业休养生息的方式,在茶园轮种花生、黄豆、苦荞、苕子,还专门养鸡来吃虫子。修剪下来的枝叶,就烧掉做生态肥。
因为土壤是次生林,地处1200米—1500米的山中,还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从未被污染过。董祖祥的目标是,让这片茶园,从土壤开垦到种出来的每一片茶叶,都不受任何污染,要给世人,一杯干净的茶!
有机生态茶园
“我就不相信这么好的茶会没有人吃!”
整碗村2000亩的祖祥高山有机茶园里,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纸片,这就是董祖祥用来粘连和吸咐各种微小害虫的。
不施化肥,董祖祥就施羊粪,从新疆一车皮一车皮地拉过来。就地取材的鸡粪他都谨慎使用,因为鸡如果被打了激素,鸡粪施进土里就可能给土壤造成污染。
这种绿色防控措施,几乎耗尽了董祖祥全部的积蓄。整整十年,茶园没有带来一分钱的收益,每年仅仅是捉虫费,都要花费近50万元。若不是还有养鸡养鱼和林下产业的反哺,董祖祥会亏得连底裤都没得穿。村里人都说他疯了。
也不是没想过放弃。董祖祥虽然文化不高,但喜欢看新闻,也会到广东、福建等各个茶销区去走走看看。“我就不相信这么好的茶会没有人吃。国家在发展,未来健康必然会受到重视。”
2009年,全国政协到普洱考察,董祖祥的有机茶园是其中一个点。他具实诉苦,说这么好的茶,就因为没有卖相,价格贵,卖不出去。全国政协牵线搭桥,与国内一家进出口公司取得联系,那家公司的董事长看过质检报告后,立即飞往普洱找到董祖祥,愿意与他合作开拓海外市场。
正值德国纽伦堡有机食品展召开在际,董祖祥砸出了20万元,带着70片普洱茶和4名员工,慷慨赴会。展会上一家主供欧美7个国家市场的德国企业对董祖祥的茶产生了浓厚兴趣,安排专员来到茶园,把土都挖了带走化验,标本取样渗到了地下10米,就是要看看土壤是不是受到了污染。
好东西终有人认可。董祖祥坚守10年换来的,是长达十年余的与这家企业的稳固合作。当年出口仅6吨,现在每年达到了150吨,需求还在不断扩大。
他心心念念要从恢复土壤开始的有机茶园的推广,也在与周边1300多农户的合作中,达到了万余亩。
有机生态茶园
“好茶都被外国人拿去喝了,看着日气得很!”
董祖祥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国人喝到有机茶。今年4月,在普洱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由普洱市茶咖中心牵头指导,他与另外普洱市内几家推行有机茶种植的企业结成有机茶联盟,搭起了一个手机扫码即可追溯茶源的有机茶大数据平台,合力推广有机茶种植,从保护土壤开始,保护每一个饮茶人的健康。“现在国外市场的订单稳定,但好茶都被外国人拿去喝了,看着日气得很!”
作为云南省内获得有机认证茶园面积最大的州市,普洱市有机茶认证企业达到95家,认证证书达到101张,有机茶认证企业和认证证书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全市取得有机认证和进入转换期茶园31.65万亩,居全省第一。按照普洱市的规划,到2022年,全市有机茶园面积将达到80万亩,2018—2022年间,每年将发展有机茶园10万亩。全市现有现代茶园160多万亩,取得有机认证和进入有机转换的茶园面积占仅1/5,任重而道远。
在董祖祥看来,更为困难的则是茶园的有机转换,需要改变的不仅是农户对健康理念的认识,确保土壤的无污染,更需要市场对"有机茶"的正确认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哪一个更好,很多消费者是不知道的。
他用三言两语作了解释:无公害含农残、重金属,只是达到无公害标准;绿色食品是限量使用农药、化肥,有机食品则完全禁止农药、化肥、激素。
有机茶好不好,欧盟严苛的准入标准就是依据。欧洲进口茶叶时需检测产品检测480多项农残,远远高出中国茶叶出口检测数倍。祖祥有机茶进入欧盟,需要接受的考验可想而知。
董祖祥讲起了他在不同场合,都会说起的半只蚂蝗腿的故事:
2012年,在生产的茶叶获得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四国有机食品认证两年后,欧盟市场启动了祖祥有机茶订单,十吨的量。
当董祖祥带着产品来到德国,合作方在产品中发现了半只蚂蝗腿,惊问是怎么回事?董祖祥也有些无措,他通过翻译如实作了解释:因为没有打农药,但工人不仔细,包装时不够细心,就把蚂蝗腿包了进来。合作方不依不饶,要求就地送去实验室化验,结果显示质量没有问题,才继续合作,但要求20天完成整改,并扣除了一个月的货款。
回来之后,董祖祥痛定思痛,组建了加工厂,按GMP制药标准来进行产品质量管控。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祖祥
“等和靠没有用,只有自己努力去改变!”
“跟外国人打交道,学到了规范,更学到了严谨,那种苦干实干,也逼着我自己按照成熟市场的标准来做!”
目前祖祥有机茶还获得了国际互市认证的HACCP认证和雨林联盟认证,正在申请国际公平贸易认证。拿下了这个认证,等于是承认了祖祥茶业,是一家负责任的公司。
董祖祥抽着水烟筒,陷入了深思。他眼下的压力,不会比20年前起步时要小。
有机产品每年都要做检测,原本只需要3年以上的土地检测资格,现在提高到了5年,对于土壤的无污染要求越来越高,有机茶园的转化时不我待又有周期限制。另一方面,欧盟合作方要求扩大产品出口规模,国内市场对有机茶的未来需求潜能巨大但消费认知还需要普及。
盘一块小菜园容易,要驱动一个农庄甚至更多农庄实现标准化,谈何容易?
2022年是普洱市有机茶园5年规划目标的验收之年,那时,董祖祥也将迎来人生的60岁。
“等和靠没有用,只有自己努力去改变!"这是董祖祥快奔60的人生体验。”
“有机茶联盟建立起来了,我就不是孤军奋战了!”
有机生态茶园
新闻助读
法国四个消费者中就有一个喝有机茶
有机认证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亚洲晚了十年,最早是日本。2015年,全球有机市场是870亿欧元,欧洲298亿欧元,1999—2015年,中国有机增长迅速,从中国进口的有机食品达到24亿欧元。法国四个消费者中就有一个喝有机茶或咖啡,价格是普通茶的2-3倍,全球27%的有机茶消费者是女性。
有机茶主销西欧美国和日本
有机茶最早于1983年斯里兰卡开始生产,之后印度、坦桑尼亚、日本、肯尼亚及中国等相继生产,1989年秋有机茶在英国市场挂牌销售。目前有机茶主销西欧、美国和日本,欧美有机食品销售量占食品销售量的5-10%,有机茶占了1%。中国出口的绿茶占比80%以上,出口美国的大包装绿茶占比43.7%,德国占比71/4%。红茶出口美国的占比近一半,但来自中国的仅占13.7%。
有机茶与常规茶的三个差别
1、常规茶叶产品的质量审定通常是通过对终产品的审定来实现的,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生产和加工过程,而有机茶的质量审定不仅要对终产品进行必要的检测,更重要的是审查产品在生产、加工、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是否可能受到各种污染的影响。
2、常规茶叶种植过程中通常使用化肥和农药,而有机茶在种植和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农用化学品和所有人工合成的助剂,这不仅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而且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使环境、生物、人类和谐共处。
3、消费者从市场上购买有机茶,若发现质量问题,可以通过质量跟踪记录系统,追查到全过程的某个环节(茶园和农户),这是常规茶叶难以具备的。(云南网记者 锁华媛 彭薇 郭丽 李亚芬 濮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