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银川上空美丽的火烧云。记者 苏勇 摄
银川上空灿烂的晚霞。记者 郭潇 摄
被映红的火烧云。记者 苏勇 摄
12月8日,银川上空出现的晚霞绚烂旖旎,刷爆了银川人的朋友圈。霞光万道、瑰丽似锦、霞光耀日、朱霞烂漫……人们对云霞的形容总是不吝美好的词汇,而美丽的背后是有科学道理的,一起来揭晓云霞的美丽秘密吧。
晚霞和火烧云怎么产生的
彩霞是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太阳与地面的角度要小,在10到40度才有可能出现霞,只有日出、日落两个时间段能够满足这个条件,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朝霞和晚霞。”银川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员朱学义介绍,早晚时段,阳光要通过的大气层比一天中任何时候都要厚,其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以及靛、绿光在穿越大气的过程中早已被散射得所剩无几,剩下波长较长的红、黄、橙色光映照在天空,这才成为人们看到的美景。而且太阳越接近地平线,被大气过滤掉的光越多,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时,霞也会更加鲜红。所以霞光是变换着的,每一秒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这个时候天空中恰好有云,云也会染上赤红艳丽的颜色,成为火烧云。“从照片来看,前些天出现的火烧云中,有部分云朵形状偏向于荚状云。”朱学义介绍,荚状云的形状比较特殊,中间厚,两边薄,像一个豆荚一样。典型的荚状云因为外形酷似飞碟,也被叫做“飞碟云”。2017年11月23日,银川上空就曾出现过这种云朵。不过今年12月8日出现的云,因为有风的扰动,形状不是特别规则,但看上去也颇为壮观。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朝霞和晚霞并不是每天都能看到的。“这是因为霞的形成,和空气中的水汽和颗粒物有很大关系,如果这个条件不满足,也是看不到彩霞的。”朱学义解释,大气中的水汽和颗粒物越多,霞光就越明显,这里的水汽和颗粒物就相当于一块幕布,把阳光的色彩呈现出来。如果水汽和颗粒物少了,霞就接近青色、白色。有句谚语“青霞白霞,无水烧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说到谚语,还有一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被人们所熟知的。“早晨一般尘埃和颗粒物较少,出现朝霞说明大气中的水汽分子含量较多,有云层存在,预示着雨天可能到来。”朱学义说,谚语中的朝霞指的是早上西方天空中出现的霞,由于北方的风大多是从西边吹过来的,就会把西边的云层带过来。随着太阳升高,热力对流逐渐向平地发展,云层也会渐密,因此可能会出现刮风下雨一类的天气。
而晚霞的出现,说明云层在太阳的东面,太阳下山也使大气层结逐渐恢复稳定,对流减弱,按照风向由西向东移动的规律,两者越走越远,天气也不会转坏。(记者 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