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固原动态
一城山水深呼吸 ——隆德县践行“两山论”整山治水纪实
2020-07-18 18:56:04   
2020-07-18 18:56:04    来源:宁夏新闻网

  仲夏,正是高原绿岛最美的季节。

  山水澄明,绿意满眼,入夏以来,充沛的雨水滋润着隆德县的每一寸土地,一脉青山,一湾碧水,山环水绕,一域欢歌。

  如候鸟飞临,连续几年,渝河岸边,三山脚下,来自全国多地的房车陆续抵达,在这里停驻一个多月,享受一方山水的清凉沁爽。同期抵达的,还有“慕名而来”的上千只丹顶鹤、白琵鹭、大雁……这些候鸟越过千山万水,飞临这片迷人的水域,在河边嬉戏欢闹,引颈欲飞,避开炎夏,之后飞向远方。

  这是人与自然对生态的共同选择。人类用脚步和车辙追逐,鸟儿用飞翔和翅膀投票,两种选择,一样和谐。

  近年来,隆德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实践,在大局上谋划,在关键处落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思维、系统治理,恢复与重构了“高原绿岛”的生态肌体,实现了山绿、水清、民富。

  青山隐隐水迢迢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是隆德山水格局的生动写照。

  县城内有三座青山,一曰北象山、一曰南凤山、一曰龟山,山如其形,蜿蜒高耸,气势雄浑。渝河有两条支流,一条清流,一条清凉,水如其名,清澈见底,深静如蓝,在城边并入三里店水库。

  一度,山是秃山,水是瘦水。三山半落、二水中分的美景,只是停驻在诗行里的文字。

  渝河是黄河支流,自六盘山而下,出宁夏,经甘陕,入黄河。上世纪80年代末,一批淀粉加工企业,工厂分离汁水直排入河,流入三里店水库,白色泡沫像堆在库区的雪。

  从夏到冬,白沫久积成黑水,一年又一年,发了酵的异味让人不敢开窗。说起水库的“姓名”,县城百姓都叫臭水沟。水库旁边的312国道,每年天气回暖后,过往司机经过此地都会猛踩油门,摇紧车窗,掩鼻疾走。

  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河库共治、高效节灌,隆德县痛定思痛,接连打了几场硬仗,上游保生态,中游抓净化,下游重修复。13家万吨以下淀粉加工企业全部关停,封堵违法排污口27处,关闭14家河道非法采砂场、机砖厂,三里店水库被翻了个底朝天,层层清淤、疏通血瘀、剔除老泥,打通污水处理场与人工湿地,把8小时的水流,延缓成168小时的自然净化。

  水里的问题岸上治,岸上的问题流域治。通过系统化的治理,原来的劣Ⅴ类水连提3个台阶,2017年下半年至今,渝河水体一直保持Ⅱ类水质。2019年11月,渝河被水利部确定为示范建设河湖,是宁夏境内唯一获此殊荣的河流。2019年底,渝河治理的故事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成为全国水生态治理的样本。

  举棋落子山水间

  云是山的序语。

  山之上,风过处,大朵的云彩涌动,拉开山的帷幕,那份饱满的青翠流泻下来,如宽大绿衣,笼盖山水人间。

  过去,隆德县几座山的植被成活率一直不足30%。固原市生态环境局隆德分局局长王建平说:“前些年,山上多处都是裸露的红土,稀疏的植被锁不住山体,年年种树年年补,一下雨红色的淤泥流出山沟,路面都是红色的。”

  一手治水,一手修山。隆德县开展全民义务植树与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每年开春,20多支造林施工队开路上山,治理水土流失、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举措长期坚守,县城、乡村、河道、沟道系统绿化,生态林业和林下经济一体发力,密密匝匝的滴灌网引上山峦,选育适合当地土壤的树种苗木,树木成活率由30%提高到80%以上。时光的藤蔓攀爬着光阴的故事,盛开在高山大河,汗水流淌处,满头青丝渐变成高原绿岛上的墨绿浓稠。

  一任接着一任,对绿水青山的追求不变,对一草一木的怜惜不变,对一山一水的呵护不变,随着绿色的增多,隆德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原绿岛”。王建平的手机里保存着两段视频,一条拍摄的时间是2016年春天,还有一条拍摄于几天前。四年的纵向对比,明显能看到山体的伤痕斑驳处,被青草与绿树覆盖。密林丛莽之中,时常会有野生动物来“串门”,茂林碧草给山体罩上了一张天然绿网,一下雨道路一片红泥的状况成了历史。

  夕阳下,那些沉浮的云已经走远……无数的星子,在天空之上散发微茫,走在山水的心脏里,满坡的麦子,林中的飞鸟,融入滚滚春潮。

  水光山色与人亲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夜幕下的渝河两岸,水榭风来,游人如织,这是小城居民共同的幸福半径。家住渝河畔的仇宏科走在河岸的柳树下感叹:“吹吹风、听听水、看看山,以前不知道啥是个生态,现在明白了,身边这些好山好水就是生态。”

  隆德县古柳公园内,一对江苏南京的老夫妻正在房车前做饭,他们是第一年到隆德避暑。不远处,挂着陕西、山西、江苏、内蒙古等地牌照的房车,带着三三两两的旅友们在此“安营扎寨”。内蒙古乌海的一对夫妻已经连续三年到这里,今年又约了五对驴友一起过来。“开着房车走走停停,走到哪儿就停在哪儿,夏天到隆德避暑非常舒适。”

  隆德环山,过去城市建设一直在山坳里“打转转”。一纸规划,北象山、南凤山、龟山“组团”建设的三山公园进入城市版图,把山体拉进城市的怀抱。一夜之间,不到4平方公里的县城“长大”了近一倍。城市越长越大,为擘画发展蓝图腾出更大空间,小城居民推窗见景,走进山水画卷。

  山与水不仅派发“生态福利”,也快递“经济效益”。蓊蓊郁郁的大山,静水流深的大河,孕育绿色也孕育着生机,滋养了城市的眼睛,也富了百姓的口袋。经过大规模的整山修水,渝河北塬2.2万亩贫瘠土地变成高标准农田,2.7万亩土地退耕还林,青山之上,红梅杏、山桃、核桃、苹果……硕果累累,渝河两岸,秦艽、党参、柴胡、板蓝……药草飘香,2019年隆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343.7元,从贫困县“脱贫出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隆德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回望来时路,从巍巍六盘到滔滔渝河,隆德县的生态修复之路,实质就是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尊重群众意愿的改革创新、绿色发展之路。

  大美之成,非一绿之功;大河之阔,非一流之归。隆德县委负责同志说:“隆德的山是六盘山脉的山,水是黄河流域的水,隆德的绿色篇章是美丽新宁夏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啊,宁夏大地的山山水水,都是祖国山河万朵中的一朵,是母亲万千疼爱中的一颗。

  群山不言,自有万壑千岩。流水无语,记取前世今生。山水之间,栖息着万物生灵,城市乡村,追寻着美好未来……(宁夏日报记者 李东梅)

【编辑】:倪金凤
【责任编辑】:邵志权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