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泾水之源 康养福地 -> 头条
泾水之源 康养福地
——泾源县奋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2-05-19 21:45:09   
2022-05-19 21:45:09    来源:宁夏日报

  “人说泾源好风光,泾河两岸好地方。青山绿水牛羊旺,河水清纯甜又香……”泾源县发展全域旅游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只体现在民歌的歌词中,更在“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名县”“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天然氧吧”等多项荣誉称号中。2016年以来,泾源县抢抓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历史机遇,发展形成了“一核两带三轴四区五品”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赢的目标。

  全域思维  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

  夏入泾源,如入绿海。六盘山下,泾河源头,走进乡村牧野,随处可见整齐的村舍和百姓的笑脸,这幅温馨怡人的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着乡村旅游给泾源县带来的变化。

  泾源县地处六盘山东麓,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有“小江南”“小九寨”的美誉。近3年来,泾源县全域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0.2%,带动旅游消费年均稳定保持两位数增长,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20.6%。

  泾源县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引领和精准的政策支持。

  精准定位,高起点谋划发展蓝图。泾源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产业确定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建立“党政同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和“人大评议、政协监督”的督导机制。坚持“全域一体”发展理念,高起点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科学谋划空间布局,着力推进景村一体、城景协同、主客共享,构建城市连接景区、景区连接乡村、乡村承载服务、服务带动农户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串珠成链,全方位打造精品线路。建立“政府引导、财政奖补、金融信贷”的资金保障和“点状供地、适度开发、占补平衡”的旅游用地模式,设立全域旅游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累计投资16.6亿元,建成50公里旅游服务带、游客集散中心、游客驿站、城市休闲公园等20余个重大旅游项目;泾河源镇省级旅游度假区被成功认定,杨岭村、冶家村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泾河源镇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河北村、泾光村被评定为全区首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香水新村民宿、龙园度假山庄等4个精品民宿,培育特色农家乐188户。“南北双线、两带四区”的精品旅游线路也已形成。

  挖掘底蕴,构筑全域旅游新高地。近年来,泾源县创新开展“旅游+生态观光”“旅游+森林康养”“旅游+农业体验”等生态旅游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打造绿色名片为目标,坚持植绿与增绿并举,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累计造林58万亩,生态底色更加鲜亮;坚持“富绿”与“富民”并进,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思路,大力发展林草生态经济,累计栽种以黑果花楸为主的经果林31万亩,有力促进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采用与自然修复、人工治理、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模式,治理修复矿区1683亩;坚持流域治理生态化、景观化,大力实施泾河流域综合治理、水美乡村示范县项目,建设水系节点12个,打造溢流坝、溢流堰23座,形成景观水面46.7万平方米,水清、河畅、景美,泾河流域水系的每一处节点都吸引着游客驻足赏景休憩。全县生态旅游优势日渐放大,效益日益彰显,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等荣誉称号,连续四年跻身“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排行榜,荣登“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2021年荣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基地”“中国天然氧吧”殊荣。

  全域共融   绘就旅游发展新画卷

  泾源县三关口矿区,蓝天绿水间,木制栈桥向河面延伸,一幅岸绿景美、水清河畅的生态画卷映入眼帘。昔日的矿区,如今已成了附近居民休闲纳凉、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旅游环境既是游客感知的重要方面,也是城市乡村形象的直观体现。

  立足资源禀赋,全力打造精品景区。突出泾源资源优势和气候特征,激活存量、创新增量、提高质量,全力打造四季旅游产品,结合百里旅游风景大道建设,开发香水花海观光基地、老龙潭十里桃花谷、郁金香玫瑰小镇等春季赏花踏青产品,着力打造春季赏花季;结合清凉的气候资源,大力发展休闲理疗、康养医养新业态,着力打造夏季避暑季;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不断加大生态造林和主干道路沿线山体多彩树种栽植、蜜源植物种植,着力打造秋季观景季;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积极发展冰雪经济,建设运营宁夏娅豪国际滑雪场、六盘山滑雪场,着力打造冬季滑雪季,实现了“半年闲”向“全年游”的靓丽转变。

  五化同步,立体构筑全域旅游基石。坚持水路绿齐头并进,特色村寨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举。按照道路功能化要求,围绕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旅游环线7条70公里,骑行道、健身步道130余公里,实现了旅游“慢进快出”向“快进慢游”的转变。紧扣水系景观化设计,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实施泾河流域综合治理、农村水系连通试点工程,打造城市景观水道、卧龙山湿地公园、泾河滨河景观长廊,形成了“三水润城”景观水系。秉承生态乡土化理念,选用本地针叶树为骨干树种,适时配置六盘山野生花灌木和彩色小乔木,大力开展主次干道绿化、山体山坡修复、蜜源植物种植、林草产业示范,打造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多彩”的旅游风景道。坚持村庄民俗化方向,突出“乡土、乡情、乡味”的设计理念,打造乡村旅游专业村9个,乡村旅游成为全域旅游新支点。围绕设施便利化需求,按照空间和时序,在50公里美丽公路沿线设置5个游客服务驿站,合理布局生态停车场、星级旅游厕所、电商便民超市、农家饭桌等服务设施,旅游承载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赋能舌尖旅游,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泾源县大力发展泾源特产,开发具有泾源特色的旅游商品,做精泾源旅游“伴手礼”,做实泾源旅游“后备厢”计划,打造了一批享誉区内外的“泾源制造”特色旅游商品品牌。瘦肉多、脂肪少、肉质鲜嫩是泾源黄牛肉最大的特点,“泾源黄牛肉”荣获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称号;2.7万群中华蜜蜂采撷六盘山百花粉,酿成纯正天然的“泾源蜂蜜”,其果糖、葡萄糖含量高,滋味甜润、口感细腻,具有蜜源植物特有的花香味,是中国地理标识保护的农产品;九碗十三花成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泾源蒸鸡、清蒸虹鳟鱼等美食独具特色;2万亩黑果花楸怒放,可榨汁、可酿酒,所含多酚、花青素含量高,有“不老莓”之美誉。特色旅游产品的招牌越做越亮,以“舌尖”带动“脚尖”,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全域共享   开创旅游发展新局面

  全域旅游是自主旅游时代的产物,游客需求的定制化、深度化、自主化、随意化要求旅游发展的全域、全时、全民、全面。泾源县旅游廊道以自驾游消费群体为目标,构建旅游服务带,不仅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它更是一条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旅游引导下的乡村振兴战略之路,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村镇经济的发展。

  旅游质量的高低,不仅在于景区,更在于所在城市乡村的设施配套和整体服务。

  优化资源要素,提升旅游服务新品质。泾源县积极构筑星级酒店、精品民宿、农家乐“高中低”互补的餐饮住宿产业链,能够满足1万人住宿和2万人就餐需求,并提供5000个停车位,旅游承载力不断增强。大力发展“月光经济”,精心布局打造八方隆特色旅游街区、盈德旅游商贸街、观光夜市、数字影院、城市室内公园等夜游业态,旅游经济更具活力。依托县职业中学实训基地,开设导游专业培训班,推动旅游从业队伍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整体提升。

  激活乡村旅游,打造全域旅游新支点。泾源县坚持将乡村旅游开发与美丽村庄建设有机结合,立足“乡土、乡情、乡味”的设计理念,着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8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1个,乡村旅游已逐步成为泾源全域旅游的网红打卡地。近年来,泾源县坚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美丽为形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主导产业,整合生态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加快乡村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培育乡村生态观光旅游,成功举办泾源县首届杨岭乡村文化旅游节,杨岭村荣获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集体、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旅游带动乡村发展成效凸显,已逐步起到乡村游、田园游、生态游的乡村旅游示范效应。

  探索新路径,开创全域旅游致富新模式。泾源县围绕产业致富,把旅游扶贫作为一项战略举措,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二产围绕旅游转方式,三产围绕旅游上台阶,促进旅游在横向上与三次产业渗透融合,在纵向上贯穿全产业链,促进了草畜、中蜂、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带动金融、交通、物流、信息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培植起以黄牛肉、土蜂蜜和刺绣编织为主的特色旅游产品加工体系,带动3000余名群众参与各类旅游综合服务,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积极扶持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务业态,全县农家乐经营户达到188户,户均年综合收入达7.6万元;依托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设旅游扶贫车间8个,解决就业1560余人。泾源县以旅游产业带动近3.7万群众通过参与旅游综合服务创收增收,逐步探索出一条以旅带农、兴旅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

  乘势而上开新局,扬帆起航再出发。随着泾源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的逐步推进和旅游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旅游发展新路正在延伸……

<p>  六盘云海。</p>

六盘云海。

<p>  泾源县卧龙山运动休闲森林公园。 (本版图片均泾源县委宣传部提供)</p>

泾源县卧龙山运动休闲森林公园。

<p>  老龙潭景区。</p>

老龙潭景区。

<p>  泾河源镇冶家民俗村。</p>

泾河源镇冶家民俗村。

<p>  文明旅游志愿服务。</p>

文明旅游志愿服务。

<p>  野荷谷景区。</p>

野荷谷景区。

<p>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凉殿峡。</p>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凉殿峡。

<p>  六盘山镇百花溪谷露营地。</p>

六盘山镇百花溪谷露营地。

<p>  杨岭村农家乐。</p>

杨岭村农家乐。(图片均泾源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王雪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