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新平村:昔日垃圾场 今朝桃子园
游客采摘桃子。
“我们的桃子口感好、卖相佳,这个‘北京七号’,离成熟还有半个多月就被商贩预订了。”7月27日,在贺兰县习岗镇新平村,桃园里的10亩血桃已经成熟,从银川市区、贺兰县城驱车到这里采摘的市民络绎不绝。
当日17时许,记者在新平村桃园里看到,桃园里有尚未成熟的“北京7号”、黄毛蟠桃、油桃等多个鲜桃品种,目前进入成熟采摘期的是血桃。其色泽鲜艳,正如其名,果肉是鲜红色的,用手轻轻一掰,就能分为两半,果肉与核完全分离,吃起来十分爽口。“刚摘的血桃是脆甜的,放两天后,就会变得糯甜,老少皆宜,所以它一上市就很受欢迎,这几天每天都有几十人开车过来采摘,今年预计可采摘3000多斤,对于销路我们是一点也不愁的。”新平村党支部书记张成元喜滋滋地说。
都说思路决定出路,这句话用在新平村再合适不过了。这85亩桃园曾经是新平村2社的宅基地,2017年村民们整体搬迁后,这里就变成了杂草丛生、脏乱差的垃圾场,村民们经过此地时一度掩鼻而走。怎么才能变废为宝?2022年1月,村委会经过研究,认为此地非常适合建桃园。说干就干,刚过完元宵节,张成元就带领大家开始行动,清垃圾、除杂草、搬砖块……“自从不种田后就没受过这么重的苦,基本全靠人工,光砖块就清理了230多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成元坦言差点坚持不下去了。“好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苦干,这里才有了田样,之后我们村上出资71万元购买了6000多棵树苗,又投入了一些设备,总算把桃园建成了。”张成元说,再过半个月,“北京7号”即将成熟,届时,欢迎大家自驾车前来采摘,也可乘坐301路公交到和平社区站下车。“明年我们桃子的产量会更高,到时我们计划再增种200亩,以后欢迎大家春天来我们这赏桃花,夏秋摘桃子。”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习岗镇紧紧围绕“发展一村一品,实现增收致富”的主线,以“党建引领、组织推动,政策扶持、科技驱动,乡村振兴、 产业带动”为重点,推模式,创品牌,大力开展特色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习岗镇将继续搭乘乡村振兴的快车,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完善产业链,让更多群众增产增收发家致富,阔步乡村振兴新征程。(记者 闵良 王若英 文/图)
永宁靖益村: 年轻人回流 收获“致富果”
唐芳在分拣番茄。
一垅垅长势喜人的番茄秧碧绿苍翠,架子上挂满了粉色、红色的番茄,静待采摘。7月26日,在永宁县望洪镇靖益村番茄种植基地,一派繁忙丰收的景象,采摘工人忙着采摘、转运;离基地200米远的分拣包装点上,十几个分拣工正忙着分拣、装筐,一筐筐分拣好的番茄码放整齐,等待着货车运走。
“今年的番茄丰收啦!”35岁的靖益村村民张兵兵高兴地说。以前,张兵兵在外面打工,今年看到村里发展好。便回流到村里,流转16亩地贷款5万元种露地番茄。7月13日以来,地里的番茄进入了盛果期,每天采摘用工十三四人。至7月24日,每亩地投入的6000元成本都收回来了,往后都是净赚。
“家里有孙子被拴住了,能在家门口打工真的很便利。”在基地分拣包装点上干活的望洪镇增岗新华苑农民唐芳告诉记者。只见52岁的她非常麻利地分拣、擦拭、贴标签,“老板要求番茄个头大小要一致,果面要干净、不带泥点,每个番茄要贴小标,每筐的包装要贴大标。”唐芳告诉记者,她家的设施大棚种了番茄和葡萄,但这几天家里没活就出来就近打工,“工钱现结,一天能分装120筐左右,挣个300元左右,很满足。”“家里儿媳妇没娶,有压力呢。”跟唐芳结伴而来的同村村民徐润说道,她家里也有菜棚,一闲下来,就出来打零工,“分拣包装的活不用风吹日晒,工钱现结,省心!”
分拣工人忙着分装,在一旁打电话反复沟通协调车辆的经销商高照华也忙。来自河南的高照华,拥有近20年的蔬菜购销经验让他对收购的蔬菜品质要求非常高。经朋友引荐,他7月13日慕名来到靖益村收购露地番茄,目前已经收购了五六十吨,还要在这里收购二十来天。“今年整体价格比较好,刚开始1斤收购价为1.2元到1.3元,近两天八九毛。”高照华说,收购的番茄主要发往上海浦东、河南郑州,这两天运往河南商丘。
“今年的番茄丰收啦,亩均纯收入8000元到1万元。”靖益村党支部书记姜文村兴奋地说。由于村集体土地所处位置地下水位高,尽管土质好但发展设施种植的路已被堵死。2019年起,村委会多次外出考察后,决定带领村民种植露地菜。由村委会牵头,成立宁夏新意农股份有限公司,把土地从农民手中流转回来,由本村村民入股种植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前几年,种植户收益不太好。今年开春,村委会重新布局后,4户党员村民打头阵,带领了22户村民一共种了300亩露地番茄。5月2日番茄定植后,于7月11日开始采摘,7月13日进入大面积摘果时期,7月26日进入采摘高峰期,亩产2.3万斤,效益非常好,采摘11天成本已经回来了。
“发展露地菜产业过程中,经济人非常关键,有经济人才能把产品带出去。”当了十几年村支书的姜文村深谙产业发展的要诀,村委会搭建平台提供便利,村里的经济人和种植大户对接外销,河南经销商高照华就是村里种植大户引进来的,“只有把村民种的番茄都卖出去了,村民才能挣到钱。”
明年,村委会计划再上一个收购点,露地番茄扩大种植规模至600亩西红柿,以产业来吸引年轻人“回流”,共同建设美丽新农村。
据悉,目前,永宁县蔬菜种植以设施种植为主,露地菜种植面积3000亩至4000亩,90%以上销往全国。(记者 张艳丽 文/图)
金凤区丰登镇:葡萄香满园 藤下日子甜
葡萄采摘。
葡萄挂满枝头。
“我们这个园区里面有100栋棚,34栋种的葡萄,品种主要有维多利亚、玫瑰香、夏黑、巨盛、玉波2号等,每棚产量能达到4000斤到5000斤,产值能达到2万到2.5万元。”7月27日,在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河西农业设施产业园的设施温棚内,翠绿的藤蔓下,富友蔬菜瓜果合作社总经理徐文潮一边在葡萄园里采摘,一边向记者介绍自己的葡萄园。
记者看到,大棚内一串串晶莹剔透、大小匀称的葡萄挂满枝头,紫莹莹、翠绿绿,让人垂涎欲滴,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清甜醉人的气息。工人们正在园内忙着剪果、装箱、搬运工作,一派繁忙又喜悦的收获景象。
作为村民增收“领头雁”,90后的“新农人”徐文潮返乡扎根“土壤”,研究设计温棚园区,管理田间地头的大事小情,带领村民探索种植高端果蔬,发展精品农业,蹚出了一条“瓜果飘香”的致富路。如今,河西农业设施产业园内的葡萄园,总产量达到17万斤,产值约在70万元以上。
近年来,丰登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完善村民就业务工机制,不断激活乡村活力,探索出增收新途径,争取资金实施润丰村设施农业产业园、和丰村设施农业产业园区、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园区,通过种植各类高端果蔬,以产业带动村民就业,累计实现稳定就业90余人、年务工人次达到2000人以上,以产值吸引村民投身设施农业,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3万元,实现了村民的增收致富。
“丰登镇围绕‘城市微度假、新鲜在丰登’发展定位,把农旅产业放在发展首位,聚焦绿色、有机、生态品牌创建,发展以小吊瓜、菌菇、精品葡萄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努力将润丰河西园区建设成为全市第一梯队的农特产品生产产业园,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利益共享,奋力打造精品农业发展新高地,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金凤区丰登镇副镇长马占伟说。(记者 吴彩华/文 虎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