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市县亮点
城市年轻干部“变形记”
2018-07-21 12:31:00   
2018-07-21 12:31:00    来源:银川日报

  年轻干部和村民一起在田间劳动。兴庆区委宣传部供图

  ◆核心提示◆

  今年7月9日,兴庆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提升专题培训班正式开班。不同于过去的是,今年兴庆区48名年轻干部,离开了城市的热闹喧嚣,走进了大山深处,在隆德县张程乡李哈拉村里,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展开了为期6天的“三同”锻炼。

  7月19日,兴庆区胜利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冯晓晓一大早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而就在前一天,这个年轻的90后姑娘,才刚刚告别了宁静的大山深处、告别了善良朴实的村民、告别了每日忙碌的农活,重新回到了城市。

  在冯晓晓看来,短短6天“三同”锻炼,让自己和其他同去的学员们,收获了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感动。

  这是一次城市年轻干部的“变形记”。

  “刚开始,连草和洋芋都分不清。”

  从银川市区到固原市隆德县有4个多小时的车程。而从隆德县到张程乡李哈拉村,还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7月12日,在颠簸了3个多小时后,从六盘山干部学院刚刚结束理论学习的48名兴庆区年轻干部,来到了李哈拉村。

  “听说我们要来,村民们还专门去镇上买了水果。”冯晓晓告诉记者,自己和另外一名女学员徐莹被分配到村上的建档立卡户马元元家。丈夫外出打工,今年只有30多岁的马元元,一个人带着3个孩子在家。城里姑娘的来到,让她觉得如同多了两个妹妹。

  而每天喂牛、除草、做饭、干农活,就成了她们3个人每天的必修课。

  马元元家在山坡上种了几亩洋芋。因为是梯田覆膜种植,锄头不能用,除草全靠手拔。每天早上8点,吃完早饭后,马元元就带着冯晓晓和徐莹走20多分钟的山路,去洋芋地里除草。

  “刚开始,我连洋芋和草都分不清。”冯晓晓尴尬地说。第一天上山,面对绿油油的一片农田着实傻了眼,不知究竟该拔哪个。后来,在马元元的悉心帮助下,从没干过农活的两个城里姑娘,从一点点熟悉农活到渐渐融入农家。

  “在这里,一切都特别宁静,人都特别善良朴实。”冯晓晓说着三同生活的收获。在她看来,这是一次让心沉淀的旅程。“让年轻浮躁的心绪得到了磨炼,也真正知道只有深入基层一线,主动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干好基层工作。”

  “没有抢收完麦子,大家都很沮丧。”

  今年30岁的代旭杰,是兴庆区交通运输局的一名年轻干部。过去的8年工作中,代旭杰都奋战在基层一线,和文件、会议、工程“打交道”。但是这一趟“旅程”结束,他反问自己:“真的用心去对待群众了吗?”

  “当真正了解小林哥后,我才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代旭杰口中的小林哥,是李哈拉村5组的致富带头人马林。今年39岁的马林,通过养殖肉牛走上致富之路,同时还带动了村上5户建档立卡户养殖肉牛。“2018年小林哥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就是要让自己带动的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从入住村民马林家开始,代旭杰也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要真正在这6天时间里,帮助小林哥一家。

  学员们刚来的当天,村上刚下过一场大雨,道路也被轻微损毁。得知这一情况下,代旭杰和其他的男学员立刻放下铺盖,拿起铁锹去抢修道路。正直雨季,村民家的麦子熟了,因为大型机械进不去,学员们又帮着村民抢收麦子。

  “从早上7点一直到晚上7点,大家在田里抓紧时间拼命地劳动。但是,还是没能赶在大雨来临前抢收完。”代旭杰告诉记者,看着农民们一年的辛苦白费了,学员们都很沮丧。

  两天的高强度农活下,代旭杰全身经历了从未有过的疼。“虽然累,但真的很充实。”代旭杰说,自己这一代人从校门出来直接进入机关,伴随着网络成长,没有真正接触基层一线的生活。“过去很多时候,对待生活和工作,总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代旭杰说,当真正用心去沟通、用情去联系,他收获了村民们最朴实、最真诚的认可。

  “看着村民追着招手,那一刻禁不住湿了眼睛。”

  “人心都是肉长的,而不是凭空设想的,我们来是结三同、陪三同,三同都是些好心人……”坐在屋檐下,代旭杰用手机录下村民马林为这次“三同”锻炼创作的一段单口快板。

  “往上三代是农民,当了5年乡镇干部,惭愧的是真没这么深切地体会过农村生活。当我们习惯了城市现代生活时,大山深处还有人世世代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冯晓晓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段文字。

  每一天,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三同”生活的点滴感悟。

  7月18日,当要正式踏上归途的时候。李哈拉村的男女老少们哭了、三同锻炼的48名年轻干部更是偷偷地摸着泪水。“这批城里来的年轻干部,真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村民马林感慨道,李哈拉村已经来过四批“三同干部”,但是只有来自兴庆区的年轻干部们没活找活干、有活抢着干、重活分着干,真正做到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

  “接我们的大巴车,已经开了一会了,村民们还追着向我们招手。”代旭杰说,一个30岁的男人,在那一刻禁不住湿了眼睛。

  本报记者 孙楠 实习生 席聪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张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