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生一芽,九九遍地青。
在数九寒天的时节,春天悄然酝酿。
枝头的花蕾、叶蕾在膨大,冰层下的溪水潺潺作响,刚刚点在温棚育苗杯中的种子积蓄着破土的力量……
新春快要来了,固原人民的愿景丰满了。
“让我家门前的路更通畅些”
“批了,今年给咱们村修7.3公里硬化路。”喜讯飞一样在西吉县西滩乡五岔村村民微信圈中转发。
一条深沟横断五岔村南北,南边的两个村民小组依靠一条简易砂砾路进出。“每逢雨天,泥路根本搭不住脚,沟对面直线不过十几米远,要想翻沟过去,得一两个小时。雨雪天气,就更别想出门了。”村民蒲景珍深受其苦。
2019年,固原市将继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计划实现2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减贫4万人,抓好隆德、泾源、彭阳三县脱贫摘帽迎检考核工作,争取原州区具备脱贫退出条件,西吉县脱贫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然而,有808公里“通而不畅”的农村公路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短板。
近年来,固原市优先发展交通,截至2018年底,全市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62个乡镇、823个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公路的目标。年外运马铃薯淀粉15万吨、草产品近20万吨,来固原旅游人数以年均30%速度增长。
随着公路交通量的飞速递增,部分超期服役的农村公路“通而不畅”的现象时有发生。从2009年全区大规模实施行政村通畅工程以来,当时受投资限制,修建的农村公路技术标准普遍偏低,路基路面宽度较窄,安全防护及排水设施不完善,抗自然侵害能力差。加之超期服役,路基路面沉陷、坑槽、断板、错台等病害非常严重,正常的公路小修保养和大中修工程已无法保障行车安全。
固原市承诺,在2019年实现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重点任务销号清零,新修“四好农村路”500公里。同时,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期间,固原市代表团建议,对固原市808公里“通而不畅”的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
“盼基金活水浇灌我村旅游好苗”
2017年,固原市被自治区确定为全域旅游示范市。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市共接待游客52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和27.6%,带动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打开了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门。
2019年,固原市将继续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争取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成功创建5A级、泾源兴盛滑雪场等冬季旅游项目建成运营。全年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收入45亿元。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的旅游小镇2个、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3个和市区旅游休闲综合体若干。
全面实施重点景区品质提升工程、旅游环线建设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工程和智慧旅游体系工程建设,走出一条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需要资金“活水”来滋润。
腊月二十三,小年。隆德县新和村党支部书记赵小龙便张罗起马社火的事。2015年以来,新和村依托马社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民俗文化旅游街,每年迎来数万名游客,组织表演马社火10余次。“但宣传推介力度不够、游乐项目太少,导致游客少,旅游收入还未成为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如果能有旅游建设基金支持,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期间,固原市代表团建议设立“六盘山全域旅游建设发展基金”,每年安排3亿元,连续安排3年,支持固原市依托红色文化、丝路文明、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优势,发展全域旅游。
“像爱护生命一样呵护绿水青山”
1月29日,驱车行进在泾源县境内,宛如进入雪乡。
林间的积雪还没融化多少,落叶松株株直刺深沉的蓝天,意气风发。
大雪封山的日子里,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门紧闭,游客罕至。
冶家民俗村农家乐食宿服务几近歇业。
但冶三成没有冬闲。
去年,在泾源县的支持下,他承包了冶家村扶贫车间,利用冬季农闲,带领2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赶订单,编织稻草人等旅游产品,预计今年收入可达30余万元。
冶三成经营的“巧媳妇”农家乐是冶家村农家乐的“大哥大”,年收入50万元以上。还经营着冶家村旅游产品商店,销售村里妇女做的手工艺品、土蜂蜜、泾源黄牛肉、六盘山松子、野生蘑菇等特产,年收入40余万元。冶家村315户人家已有120多户办起了农家乐,旺季每天接待游客2000人左右,一年下来,户均农家乐收入在8万元左右。
因此,在冶三成眼中,保护六盘山绿水青山,就是保卫自己的钱袋子、金饭碗。
六盘山是宁夏动植物和水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是泾河、清水河等黄河重要支流的发源地,惠及宁夏东南部、甘肃陇东、陕西关中地区等32个县市(区)640万人。为了守住这片绿色财富,2019年,固原市将继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五县区造林绿化和火石寨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三关口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项目,高质量完成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造林绿化65万亩,打造3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点10个,绿化道路2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0平方公里。持续推进河流综合治理,实施清水河市区段水环境综合整治、葫芦河湿地恢复、渝河排污管网等水污染防治项目,实现水质稳定达标。
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期间,固原代表团建议,设立六盘山国家级生态补偿示范区,建立六盘山水资源保护跨省生态补偿机制,每年给固原补助5亿元,其中中央补助2亿元,陕甘宁三省区各补助1亿元,真正落实“谁受益谁补偿”的生态补偿原则,确保泾河、清水河等黄河支流水源涵养和水质清洁。这些补偿资金主要用于:将林区农民就地转化为护林工人,加大六盘山及其外围水源涵养林建设和自然生态的保护;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扩大面积、延长期限;提高造林绿化补助标准,对公益林实施生态补偿;打造六盘山区特色苗木品牌,创建国家林业示范市;加快加强水利工程后期运行管护;治理流域环境污染,确保河流水质清洁。
“让‘面子’更美丽,‘里子’更健康”
固原市着力解决城市的“里子”问题——城市供暖。
随着2019年东城花园安置房、816小区、宏浩天成、九龙湖畔嘉苑、百合苑等安置房及太阳城三期等开发项目和城市公共建筑建成投入使用,预计2019年城市新增集中供热面积将再增加300万平方米以上。根据测算,2021年城市建成区内采暖总面积将达到2821万平方米,城市供热面临巨大压力,固原市急需新建一处城市集中供热热源解决新增集中供热问题。
关于支持建设固原市集中供热工程、提升环保大气质量的建议,固原市代表团已数次向自治区、国家等部委提交过。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固原市代表团再次建议,自治区支持固原在市区南部选址建设新的热源厂,新增供热能力约1200万平方米。
同时打造“面子”——综合体育馆。
固原市市区现有唯一一所体育馆为2006年建设,占地面积230亩,主馆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是一个集竞技、训练、演出为一体的中型体育馆,满负荷可容纳6000多人同时观看活动演出。但城市人口的增多,现有体育基础设施与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宜,尤其随着固原市市区逐步扩大,多功能、高档的体育公共设施缺乏,已不能满足人民多层次的体育活动需求。固原市代表团建议,自治区支持固原市建设一处面积5万平方米的综合体育馆。
“唯盼黄河水上山”
今年,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固原市重点推进产业振兴,集中打造草畜产业示范点55个、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10个、冷凉蔬菜产业示范基地16个、小杂粮示范基地30个、示范蜂场58个。重点推进生态振兴,精心打造将台、孟塬等美丽小城镇7个和韩寨、胡大堡等美丽村庄31个。
但缺水的瓶颈制约这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固原市先后实施了固海扬水、固海扩灌扬水等重大水利工程,解决了大部分农村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工程建设规模偏小、建设标准偏低,加之固原地处工程供水的最末端,分配给固原市原州区4800万立方米的黄河水指标,但近5年平均每年供水量只有1000万立方米左右,供水得不到应有的保证。清水河流域共有川台地约32万亩,其中,有近21万亩川台地得不到有效灌溉,制约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
“2017年是受损最严重的一年,七八月我们满心欢喜地憧憬着蔬菜丰收的场景,结果主要灌溉水源沈家河断流了,眼巴巴地看着菜在地里干死。” 彭堡镇种植大户马占元说。
“家里种了20多亩地,灌溉期间只能靠柴油机抽水浇地,费钱费时费力。生活做饭用水都是从二十几里外的硝口村、杨忠堡拉水,很不方便。俗话说天下黄河富宁夏,真希望黄河水也能通到我们这里啊。” 中河乡红崖村李成海说。
“看着相邻的黄湾村都能灌上黄河水,真的让我既羡慕又着急。每年的饲草都要从邻村购进,如果有了黄河水,那么就可以在自家的地里种玉米,也就不会为牛的饲料发愁了!”北庄村养殖大户何文海说。
把更多的黄河水引上川台地,把更多的旱地改为水地,成为清水河流域农民的共同梦想。
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固原市代表团建议,为充分利用现有固海扩灌工程分配给固原市原州区的4800万立方米扬黄水资源,解决原州区农业发展用水的迫切需要,建议支持固原市建设固原市黄河水资源配置工程。
“让高质量教育普惠每一个孩子”
目前,固原市发展优质均衡的教育事业存在两个桎梏。
一是幼师数量短缺、工资待遇偏低。
全市现有幼儿园408所,在园(班)幼儿47347人,基本实现了每一个乡镇办好一所标准化幼儿园目标,形成了市、县、乡三级学前教育服务网络。
由于受编制限制,补充在编教师困难,基本采取以园养师的形式,即靠幼儿园收取保教费给教师发放工资,月均工资与目前社会平均工资1480元持平。由于待遇太低,造成幼儿教师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按国家规定的师生比1:9标准计算,目前共需幼儿教师3193名,除去在编幼儿教师274名,需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教师服务岗位2919名。
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固原市代表团建议,实施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教师岗位计划,纳入财政预算,切实提高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
二是孩子上不了普通高中。
固原市有普通高中学校13所,其中完全中学6所,高级中学7所;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普通高中在校生27936万人,中职在校生11771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57%。
目前,受到中职教育后续就业政策尚未建立健全,中职毕业后就业面窄和收入不高,社会大环境长期固化的观念影响,加之初中毕业生年龄只有15岁左右,自控能力弱,以及中职学校学业管理相对宽松等原因,导致义务教育结束后,部分家长宁可让学生辍学就业,也不愿意上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增加优质普通高中教学资源已成为固原人民翘首以盼的大事。
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固原市代表团建议,支持宁夏师范学院设办附属中学,按96个教学班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以充分发挥宁夏师范学院资源,进一步解决固原市适龄学生上普通高中问题。
“我有一个高铁梦”
福建客商林锦云得知,固原市今年开工建设宝中线固原至中宁南段扩能改造及固原火车站改扩建项目,兴奋异常,“这样一来,我可以坐高铁往来闽宁,可以快速便捷开展商务活动,可以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到我的牡丹山庄。”
在固原,人人都有一个高铁梦。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将定西经固原至平凉铁路纳入其中。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也将该条铁路纳入规划。2018年2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以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国家高速公路为骨干,加快构建“四纵四横”的对外运输大通道,着力推进定西经固原至平凉铁路建设。
该铁路途经甘肃和宁夏2个省区、5个市,沿途辐射20个县(区),覆盖人口1108万人,线路全长346公里,其中,宁夏境内76公里。
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固原市代表团建议,自治区协调国家相关部委及国家铁路总公司,加快定西经固原至平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按目标速度值250公里/小时设计,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实现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民群众的高铁梦。
1月28日,原州区2019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暨“推进移风易俗,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活动在彭堡镇文体广场举行,19个部门组成的文化文艺、农业科技、法律道德等服务小分队开展了服务活动。图为来自原州区文联的书法家们挥毫泼墨,为群众书写春联。通讯员 刘向义 摄
冬闲变冬忙,泾源县冶家村农家乐经营管理人才规范提升培训班的烹饪师傅实操讲课,吸引了40家农家乐经营者聚精会神学习。
随着春节脚步渐近,隆德正观花灯公司加班加点,赶制来自区内外的订单产品,仅福建就有480万元的花灯订单。
彭阳县红河村村民忙着在大棚里栽植辣椒苗。该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4栋移动式蔬菜大棚建成运营以来,棚均已收入1万多元。
原州区张易镇田堡村民排练社火。社火演出已成为该村村民冬闲娱乐的主要形式,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时间,都会参与社火表演。(图片除署名外均记者 王玉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