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仲夏时节,万木葱茏,瓜果飘香,一派锦绣。
静卧在贺兰山与黄河之间的沃野平罗,孕育出一粒粒小种子,让田野芳华无限。
如今,种业已成为平罗县的“金名片”。这张名片里,蕴含了一项项新技术、一个个新成果,敲开了世界的大门,让平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平罗种子小镇全貌。
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
“快看!好多飞碟!”
顺着孩童手指的方向抬头望去,一个个造型各异的南瓜悬挂在空中,把天空装扮得色彩斑斓。
位于平罗县头闸镇西永惠村的平罗县田佳盈农业专业合作社里,120米的绿色长廊结满了南瓜、丝瓜、葫芦等不同品种的作物,前来观赏、采摘的人络绎不绝。
西永惠村将农户土地流转后,雇村民进行田间耕作,合作社进行指导,企业下单收购。目前,已建设制种基地1020亩,展示架豆、南瓜等30个种类作物、106个品种。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如今,平罗种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田野和餐桌,还慢慢撬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平罗县已成为我国公认的“黄金制种产业区”,被纳入自治区地方板块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并获批全国首批蔬菜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通过多年的培育,平罗县初步形成了“1+3”的产业发展格局,即:优质粮食+制种、草畜、瓜菜,带动全县农作物制种面积15.2万亩,占全区制种面积的23.2%。
近年来,平罗县将种业发展作为农业优势产业的第一产业来抓,把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合作社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作为产业发展目标,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先后与上海种业、安徽隆平高科等国内知名种业联姻,形成了以头闸镇、黄渠桥镇等为主要区域的瓜菜繁(制)种,以平罗县陶乐镇、渠口乡为主要区域的杂交玉米制种,以平罗县姚伏镇、通伏乡为主要区域的水稻繁(制)种三大特色制种产业区域。
围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平罗县建设了以蔬菜制种为主的标准化制种示范园区28个。通过示范园区的引领,平罗种业已经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平罗县将不断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农作物种业、智慧农业,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依托互联网整合种业数据资源、种质资源,提升种业带动科技创新、引领转型的能力,全面提升平罗种业的市场竞争力。”平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银涛说。
创新引领集聚发展潜能
7月23日,骄阳似火,平罗县种子小镇示范园区里瓜菜青翠欲滴,硕果累累。
“这个全封闭大棚为的是不让蚊虫进入,花开大了不行、开小了也不行,对育种的要求非常高。”工人边给花授粉边说。
宁夏泰金种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里,工作人员将新采集的叶片放入试管中提取DNA后,放在盒子里培育甜瓜芽。
“通过对新苗进行检测,从里面优中选优,才能保证每一粒种子的品质。”该公司实验室主任沈松真说,公司原来只做番茄育种,这几年研发出黄瓜、西葫芦等多个品种。目前,公司新建展区170亩,展示国内外瓜菜、玉米新品种4000多个,全部用二维码标识可追溯。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种业是农业领域科技含量高的基础环节。近年来,平罗依托石嘴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不断加大与中国农科院、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不断引进优势新品种,在蔬菜杂交制种、分子育种等新技术上寻求突破。
作为种子小镇的核心企业,泰金种业一直将创新作为企业的制胜法宝。近年来,泰金种业秉承现代理念、一流设备和先进技术,助推平罗种业提质增量、扩规上档,组建专业科研团队,搭建分子育种、品种测试、种子质量检测等研发平台,使种子先后进入美国、日本等27个国家,50%以上的业务在国外。
种业发展的旗帜下,是政府和企业的笃定前行。
平罗县先后引进泰金种业、中青科技、上海种业等知名种业企业,在平罗建基地、做加工、促销售,推动产业集聚升温。以泰金种业、中青种业等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先后培育了5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瓜菜新品种,20多个品种通过审定,形成了15个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一大批科技型种子龙头企业的引入,不仅让平罗种子走出国门,还让平罗种业逐步实现了育种方式由以传统育种技术为主向以传统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转变,由以高产型品种选育目标为主向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型品种选育目标为主的转变。
目前,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6%,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43%以上。
端上“金饭碗” 走上致富路
7月25日,平罗县头闸镇双渠村8队的温室大棚里,村民鲁翠花忙着给番茄固定架子。
“去年种了10亩南瓜制种、两亩黄瓜制种,一共卖了7万多元,比以前种植传统蔬菜收益高多啦!”鲁翠花笑着说。
近年来,头闸镇实施农户订单生产与流转土地生产相结合,不断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行“企业+农户+基地+合作社”经营模式。目前,全镇各类种植示范园区6个、制种面积1.68万亩,预计年增加收入110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多元。
在黄渠桥镇扶贫种植实训基地,从西吉县搬迁至此的移民在地里忙得热火朝天。
今年以来,黄渠桥镇探索出了“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贫困户”模式,在五星村制种园区打造200亩扶贫实训基地,吸纳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种植8个品种约60余种蔬菜,预计户均纯收入可达每亩2000余元。
金色丽人、沙漠一号……平罗昊丰种业瓜菜品种展示区里,每一个瓜菜品种都有“身份证”,技术员忙着指导种植户打瓜头、修剪西红柿秧苗。
头闸镇鼓起“钱袋子”的制种大户、黄渠桥摘掉“穷帽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欣欣向荣的产业……平罗县不同坐标呈现出的增收富民景象,正是种业发展势头正劲最好的佐证,这一富民产业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户端上了“金饭碗”。
2018年,平罗县完成农业总产值45.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91元,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平罗农业总产值的90%。目前,全县2.2万户农户从事制种行业,制种业年总产量4000万公斤,总产值4亿元,制种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2%。(记者 李良)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平罗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