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至29日,吴忠市红寺堡区举办“你在他乡还好吗”主题采风活动。来自西吉、海原、泾源等宁南八县的干部群众及新闻媒体代表奔赴红寺堡区各乡镇,探访从家乡搬迁至此的昔日乡亲,见证他们“他乡变故乡”的巨变。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红寺堡区迎来开发建设21周年及建区10周年。1998年以来,宁南八县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移民红寺堡,将新家园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单体异地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21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红寺堡引得黄河水,移民干部群众发扬“扎根戈壁滩、建设新家园”的拓荒精神,谱写了一曲“荒漠变新城、沙丘起高楼”的创业史歌。
9月29日上午,隆德县广播电视台记者王玮与同事来到新庄集乡西川村,探望搬迁至此的隆德乡亲。“美得很!”漫步于宽敞气派的广场,流连于时尚明亮的民俗酒店……王玮不时发出这样的感慨。据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元介绍,2002年,隆德县20余个乡镇居民移民至红寺堡区新庄集乡西川村时,这里还是一片荒漠,经过广大移民艰苦创业,现已拥有酿酒葡萄5000亩、食用玫瑰110亩,栽植各类花木1.4万株,高标准建成村部广场、民宿客栈、生态餐厅、乡愁记忆馆等旅游配套设施,成为自治区“特色产业示范村”、红寺堡区“特色旅游示范村”。
西川村的浴火重生是红寺堡区开发21年的生动缩影。移民之初,红寺堡沙丘纵横,森林覆盖率不足1%,年均大风天气超过50天,沙尘暴更是高达20多次,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500元。如今,红寺堡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已达10.39%,发展葡萄10.6万亩、枸杞5.6万亩、优质牧草7.2万亩、黄花菜8万亩,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796元,比刚搬迁到这里时增长了18倍。(记者 杜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