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市县亮点
从“藏在深闺人不知”到“芳影踪迹遍四方”,发展乡村旅游让龙泉村——
活用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
2020-05-14 09:41:57   
2020-05-14 09:41:57    来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初夏的一场小雨过后,薄雾似纱。漫步在大武口区龙泉村,风景如画,青砖灰瓦的田园民宿,房前屋后郁郁葱葱,满眼的绿色,花香扑鼻。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龙泉村热闹非凡。阵阵欢歌笑语中,小山村迎来了大批游客。他们到这里吃饭、爬山、赏景,流连忘返。随着乡村旅游的日渐兴盛,农家乐经济让不少山村农户口袋鼓了起来。假日期间,龙泉村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超过3.5万人次,5天内接待总人数超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余万元。

  “客人都来了,赶紧生火做饭!”今年62岁的张彩霞是“田园香居”农家乐的主人,她在龙泉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在花甲之年乘上了“乡村振兴”的东风,开始了“老板”生涯,她家的糖糕、柴火鸡远近闻名。“今年五一小长假第一天,我们营业收入就达到4000元。”张彩霞说,平时客人较少,老两口就自己招呼,周末、节假日客人较多,张彩霞会喊上在大武口上班的儿子儿媳回来帮忙。这不,一波老客户五一假期没订上,不甘心错过一顿美食的他们又特意打电话约了一锅柴火鸡。

  “没想到我60多岁了,还能过一把做老板的瘾。”张彩霞笑着告诉记者,刚开始她没有信心,随着村子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加大,龙泉村旅游资源逐渐被开发,游客多了,村上就鼓励村民搞农家乐,张彩霞就动了当老板的心思,跟着村民一道去陕西袁家村、西吉龙王坝村观摩,回来之后投资建设了“田园香居”。“我打算建个二层小楼,给我的农家乐好好升升级,满足客人需求。”张彩霞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很难想象,三年前这个“贺兰山下第一村”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村里没有产业支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剩下的村民仅靠几亩薄田度日,居住环境差、收入低,没什么幸福感可言。近几年,经过市委、市政府科学研究布局,龙泉村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美丽家园”试点建设,栽植上千亩桃树林,实施水系连通项目,短短三年时间,龙泉村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绿化面积达到95%,“颜值”与“气质”兼具,从“藏在深闺人不知”到“芳影踪迹遍四方”,先后摘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旅游乡村重点村的金字招牌。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龙泉村的“药方”,就是要把生态优势变成村民致富、村庄发展的“真金白银”。改造集污管网,修复生态环境,完成田园综合体建设……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龙泉村形成全要素集聚整合的旅游基础配套体系,逐步形成了“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赏农家景、品农家情”的产业发展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回村创业。

  农家乐“乡间别暑”老板张姣便是其中一位。

  “想不到村子变得这么干净,村民的居住条件好了,村道也硬化了。”在外打工十余年的张姣被家乡的变化深深震撼,毅然决然告别城市生活,从2019年开始回村干起农家乐项目。“去年五一假期,我帮母亲摆摊卖臊子面和辣子鸡,四天营业额达2.5万元。”一个小假期的收入赶上了城里半年的工资,张姣经过仔细考量,决定拿出38万元对自家屋舍进行改造,建成“乡间别暑”农家乐。

  “我们主打菜是辣子鸡、红焖羊肉,但年轻人喜欢烧烤,今天来客人预约了烧烤。”张姣一边熟练地准备着食材,一边介绍着自己农家乐的经营项目,“乡间别暑”推出了采摘、垂钓、民宿等项目。龙泉村的农家乐大多数经营者都是当地人,在自家原有的宅基地上经营,张姣也是如此。因为经营项目多,她的父母家人都在农家乐忙活。

  “2018年村上只有1家农家乐,到今年已经增加到51家,村上1164人中有500人在搞乡村旅游。”龙泉村党支部书记高亮说,村里成立了美丽家园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每年每平方米30元至50元不等的价格,租赁村民的闲置房屋,打造多组团、不同风格的民宿建筑,每逢节假日,村里的特色民宿天天爆满。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良好生态成为龙泉村乡村旅游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点,让一方水土真正富养一方人!”高亮说,2019年,龙泉村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9万元,比2018年的1.47万元提升了29个百分点。(记者 雷永福 王平 实习生 李永利)

【编辑】:任爱中
【责任编辑】:秦文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