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仲夏,海原县各项目工地建设正酣。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生产车间轴轮飞转,田间地头农机繁忙,处处涌动着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的热潮。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海原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出台抗疫情、保生产、促发展诸多措施,精准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稳稳的幸福”。
■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今年上半年,海原县生产总值32.64亿元,同比增长1.1%,第二季度较第一季度提升8.4个百分点。
海原县是一个传统农牧业大县,上半年全县农业产值0.91亿元,同比增长52%;林业产值0.27亿元,同比增长11%。畜牧业中生猪存栏2.15万头,同比增长8.8%;肉牛饲养量27.8万头,紫花苜蓿留床面积60万亩,禾草20万亩,青贮玉米12万亩。坚持因地制宜,突出“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新模式”的推广运用,种植马铃薯51.8万亩、小杂粮30万亩、瓜菜16万亩、枸杞5.8万亩,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机制,应用“西海固”区域公用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统一营销,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今年1月至6月,海原县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3%,基本保持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呈上升趋势,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9元,同比增长3%。
■ 项目建设打造“引擎”
通过高标准谋划储备项目、高质量推进实施项目,海原县把项目建设作为“硬支撑”,全力打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该县以“一带两廊”规划为引领,全年计划建设项目117个,已开复工项目102个。36个重点项目已开工31个,开工率86%。上半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7亿元,同比增长24.7%以上。
日前,中车风电整机装备制造项目办公楼、餐厅主体已封顶;标准化厂房主体主钢构吊装完成,正在进行钢构调校和次钢构安装;消防水池完成混凝土墙体、顶板浇筑。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风电整机150台,年产值10亿元,年上缴税收2000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同时可承接宁夏及周边区域1000台以上风电机组的运维、备件、大部件更换和技改等业务,以此有效拉动海兴开发区产业发展,助推海原县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
种草养牛是海原县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该县围绕“一主四特+X”产业发展思路,依托“华润基础母牛银行”模式,以打造海原高端肉牛品牌为目标,大力推进草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投资4000万元建成红城肉牛养殖场,存栏规模可达2500头,目前存栏1100头。今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新建办公生活区及门卫消毒室,扩建3000平方米散养舍,新增肉牛1000头。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500万元,将解决50余人就业,带动场区周边青贮种植业发展,提升农作物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华润集团投资8700余万元建成关桥乡华润希望小镇,直接受益群众343户1200余人。今年以来,海原县围绕补短板、强弱项,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和中央、自治区预算内资金,深入开展“十四五”重大项目谋划工作,争取更多好项目、大项目落户海原县。目前已谋划“十四五”项目69个,计划总投资118.4亿元,涉及农业农村、生态环保、水利、交通、城乡建设、卫健、教育等民生领域。
■ 农业发展多措推进
该县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增加值为目标,推动农业产业向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方向迈进,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县共完成农作物种植181.18万亩。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为16.5万头、109.7万只、5.3万头和78.9万只。肉类总产量16414吨,禽蛋产量2070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1.34亿元,同比增长5.8%。
海原以创建国家级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和自治区级肉牛良种繁育基地示范县为目标,聚焦高端肉牛主导产业,创新实施“基础母牛银行”模式,建立完善“6+1”产业体系,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累计引进西门塔尔基础母牛32280头,向10469户建档立卡户赊销31409头,户均达到3头以上;成立高端牛产业发展研究院和肉牛产业集团,设立17个乡镇牛产业工作站,建成规模养牛场、肉牛养殖合作社、家庭牛场158家,建成6万头全产业链精深加工项目,培育千头以上养牛示范村10个、万头以上养牛乡镇4个、养牛户2.6万余户,全县肉牛饲养量达27.8万头。取得活牛供港澳经营权配额610头,已完成活牛供港407头。设立肉牛产业担保基金,与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签订3年授信30亿元发展牛产业协议,创新实施“基础母牛+银行”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稳定可持续脱贫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饲草料加工与配送体系建设上,海原紫花苜蓿保有量达60万亩。引入宁夏大田新天地草业公司,启动建设李旺集牧草收储、加工、配送、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饲草配送中心。扶持贾塘、九彩、海城等乡镇合作社完善中小型饲草配送站。目前已完成规模养殖场户实用技术培训2000人次。
同时,该县以西安、树台、关庄等乡镇为滩羊提纯复壮区,以高崖、李旺、七营等乡镇为滩羊改良核心区,打造以甘盐池为核心的滩羊繁育基地。成立了全县马铃薯、小杂粮产业协会,引导特色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创品牌、创标准转变。
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夏季”战役,重点推进3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及3个美丽村庄集镇建设。以“五清一改一绿化”为整治内容,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积存死角垃圾、垃圾设备周边环境卫生、畜禽粪污及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等进行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共清理生活生产垃圾7.71万吨,清理河道沟渠201公里,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2.5万吨,拆除危旧院落、房屋683座(间),拆除残垣断壁71.4公里。在农村“厕所革命”中,2019年改造农村户厕6735座,今年完成改造575座。
■ 脱贫攻坚持续发力
今年3月,自治区批准海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该县紧盯剩余贫困人口、边缘户、脱贫监测户等特殊困难群体,聚焦短板弱项和薄弱环节,全面开展“四查四补”,以挂牌督战村为重点,巩固成果防返贫,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有土”产业方面,依托“基础母牛银行”,今年已完成基础母牛赊销1372头。累计外调基础母牛32051头,其中向13050户赊销32342头,贫困户户均养牛3头以上。全县25个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5个高端肉牛养殖示范村的打造全面铺开。建成万亩小杂粮示范基地、1.5万亩富硒硒砂瓜标准化生产基地、以西芹为主的冷凉蔬菜生产基地和2个万亩高效节水种薯繁育基地,带动全县马铃薯、小杂粮、瓜菜、枸杞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51万亩、30万亩、16万亩和5.8万亩。
“离土”产业方面,为帮助企业渡过疫情影响的难关,为199家企业6430人返还或减免保险费77.05万元。为小微企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贷款275户13780万元,全部免除担保费用96.34万元。采取“点对点”集中定向输送、有序引导自发外出务工、及时协调县内用工企业和项目工地优先安排当地群众务工就业、担保贷款支持创业就业等方式,多措并举降损补失保增收。已实现务工就业7.33万人,完成全年转移就业目标任务的91.7%,劳务创收5.25亿元。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59570名中小学生“空中课堂”参学率达100%,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乡镇卫生院、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及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重病兜底保障和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今年需要危房改造的1127户全部竣工。农村常住户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集中供水率达到99.6%,水质达标率100%。
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中,积极争取闽宁协作资金6200万元,针对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和基础设施改善,安排11类29个项目,提升对口协作实效。近日,福建省漳浦县党政考察团赴海原县考察扶贫协作工作,捐赠社会帮扶资金300万元,并为2个挂牌督战村分别捐赠5万元,助力决战脱贫攻坚。
■ 六稳六保激发活力
今年以来,海原县聚焦“六稳”“六保”任务,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想方设法稳岗返岗增岗,使全县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人社局成立工作组,深入各乡镇、村、社区开展督导调研,发放企业宣传简章、“铁杆庄稼保”等宣传彩页5000份,推送岗位信息15000条,动员有意愿外出务工人员加快转移就业。大力开展线上线下招聘,线上实施“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春风行动。充分发挥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作用,广泛对接用工单位。定向推送福建天马、南昌海立、天津中车等岗位信息和招聘需求。线下印发招工简章1万份,组织宁夏集才、海原凯蓉等劳务中介公司和部分劳务经纪人深入各乡镇村组,开展面对面宣传,积极动员外出就业创收。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点对点”输送1627人,实行免费乘车、发放防护用品、专人带队管理等措施。派专人赴区内外用工市场对接,出台季节性枸杞采摘交通补贴和人力资源服务补贴扶持政策,通过县、乡、村微信平台和媒体,及时宣传区内及青海诺木洪季节性务工工资待遇和食宿环境,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可靠就业信息。通过搭建平台,在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建立海原县务工就业基地并输送233人,目前已向福建各用工企业转移就业613人。在漳洲科技学院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已开展基层劳务工作者素质提升培训1期,培训39人次。截至6月底,海原县务工就业7.33万人。
海原县严格落实创业优惠政策,新注入创业担保贷款基金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基金总量达2800万元,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1万元,预计全年发放1.7亿元。兑付海原县钢窗厂等41家符合享受稳岗返还政策企业81万元。为152家企业4874人减免失业保险费9.36万元。拨付各乡镇劳务奖补资金3515.07万元,劳务奖补闽宁资金116.2万元,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1125.96万元。(记者 王文革 文/图)
闽宁科技园卡立方生产车间。
经济社会发展改变着海原的面貌。
位于曹洼乡的华润母牛育肥基地。
关桥乡华润希望小镇。
工人在闽宁科技园电脑刺绣车间紧张工作。
肉牛养殖成为海原县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