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市县亮点
张清林:用心用情带领学生“匠心筑梦”
2020-09-12 20:32:39   
2020-09-12 20:32:39    来源:宁夏新闻网

  今年的教师节还没到,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清林的手机就忙碌了起来,很多毕业多年的学生提前向他祝贺教师节,其中就包括王志国、陈佳琳、班燕飞三位“高徒”。

  “这三个学生是我见证着成长起来的,他们2008年参加全区首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接技术赛项,获得团体一等奖,现在三个人都是企业里的大拿,拿着比我都高的年薪呢!”说起三个弟子,张清林打开了“话匣子”。

  张清林的专业是焊接,他称自己这行当为“钢铁裁缝”。2007年王志国、陈佳琳、班燕飞三个学生进入学院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学习时没有目标感,在张清林看来,技术很重要,但信心更可贵,“这几个学生都是好苗子,作为教师,必须当好他们的‘领路人’。”张清林说。

  他把三个人吸收到焊接兴趣小组,课上,张清林对他们严格要求,每人每天必须焊完三个件才能回宿舍休息。三个件,对当时技术生疏的三个人来说,需要耗费大半天,每天晚上11时多才能回宿舍休息。第二天早上7时,张清林准时出现在宿舍,把他们从被窝里“拎”出来,“赶”到车间继续练习。

  2008年,我区举办首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一次参加这个比赛,别说学生,我们老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张清林回忆。这次比赛,王志国、陈佳琳、班燕飞三个人均获得二等奖,王志国获得二等奖第一名。经过这次比赛,三个人更坚定了在焊接这个行当扎根深钻的决心。

  这也是张清林一直期待的变化,“我还当学生的时候,便从恩师那里明白一个道理‘心底技艺不独有,笔下丹青写春秋’。”他说。

  14年来,张清林手把手教出了许许多多学生。他们凭借一身过硬的技术,不愁找工作,不愁挣不上钱,技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同时,这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在不同战线上为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一件事情,张清林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刚到学校的第一个暑假,他参与招生工作,接到了一个来自固原地区的电话。

  在电话那边,一个略显胆怯的声音咨询了几个专业方面的问题后,又追问了一句:“老师,这个专业毕业后能让我们全家吃饱饭吗?”他当时果断地回答说:“能!”

  “上到舰船、导弹、飞机这些国之重器,下至家里的锅碗瓢盆,没有一样能离开焊接技术,只要学到了真本事、硬技术,不愁没有出路!”张清林说。

  在张清林的手机上,保存着大量学生工作后发来的好消息。

  “老师,我工作的这个单位挺好的!”

  “老师,我现在的工资比您高了,等我回来请您吃饭!”  ……

  最让他动容的,是这样一条信息,“老师,谢谢您!我会永远记得凌晨2点的星空。”

  张清林感叹:“这句话,是从教奋进道路上,对我最好的激励。”

  学生眼中,课堂上的张老师严谨认真,但生活中的张老师却经常无微不至地给予他们关怀。相比本科院校,职业学院学生家庭条件困难的比例较高,一些贫困学子假期参加实训或者准备比赛时加班加点在车间练习,误了饭点是常事。每当此时,张清林常常把学生带到家里,亲自下厨,让学生们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暖。在轻松的闲谈之间,他给学生们传授关于焊接的“术”和“道”,他说,焊品如人品,一定要表里如一,宁肯做到百分之百的合格,也不能残存万分之一的侥幸!这就是匠心,也是职业教育人的初心。

  多年来,张清林从一名企业技术人员成长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国家级技能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培养出众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他们中有全国技术能手张玉川、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邵刚、全国劳动模范汲洪民、塞上技能大师马慧斌,自治区技术能手李蜀予、毛涛等。“职业教育点亮了万千学子和家庭的希望,看着学生一个一个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拥有美好的未来,我心里比获得大奖还要高兴,我会一直在这条道路上坚守下去。”张清林说。(记者  张贺)

【编辑】:闫文丽
【责任编辑】:闫文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