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市县亮点
银川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数读2023 银川交出高分卷
2024-01-18 07:29:35   
2024-01-18 07:29:35    来源:新消息报

又是一年丰收季。

城市路网更加完善。

银川市获评最佳引才城市。

天蓝、水清、城净。

  1月17日,银川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预计,2023年银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上年持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8%左右。

  1.经济发展进中向好:首位度稳定在50%以上

  银川市坚决落实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多项指标领跑全区,首位度稳定在50%以上。

  出台强信心稳经济25条、优化服务环境20条一揽子政策,减税降费127.6亿元,抓运行、保供应、畅流通、解难题,有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四批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72个亿元以上项目大干快上,四争到位资金连续3年破百亿。

  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瓜菜、淡水鱼等特色农产品畅销。

  文化城、漫葡小镇破圈走红。

  西夏陵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贺兰山东麓旅游产业带入选国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市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05%、181%。

  2.三新产业增势强劲:产值达到1260亿元

  银川市坚持产业为要、项目为王,三新产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产值达到1260亿元。

  隆基乐叶单晶电池、晶环蓝宝石晶片、图兰朵葡萄酒小镇等150个重点项目建成投运。隆基光伏、天通银厦、共享装备被认定为自治区链主企业,光伏产业综合产能领先全国,新材料千亿级集群目标更进一步。

  锦洋绿储、宁电投电化学储能项目建成并网,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蒙牛高端液态奶数智化工厂建成投产,贺兰红葡萄酒、百瑞源枸杞入选杭州亚运会官方指定产品。

  西北首个国家新型互联网根服务器建成运营,获批全国千兆城市、国家人工智能芯片适配基地,数字经济规模超950亿元,成为西北首个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3.动力活力加速释放: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560余名

  银川市创新发展示范引领动能迸发,获评年度活力城市。

  六盘山实验室加速推进,新增国家和自治区级创新平台77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0%以上。

  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560余名。

  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设立银川企业家日,以五心服务保护民营企业,获评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前五荣誉,23项典型经验向全区全国推广。

  新增经营主体7万余户。

  巨能股份、威力传动成功上市。

  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多权融合改革试点为全区发展作出表率。

  国企改革3年行动通过国家验收。

  园区改革纵深推进,宁东基地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五,中关村双创园获评国家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阅海湾商务区获批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商务区。

  闽宁产业园续写新时代山海情。

  银川—青岛港一单制铁海联运班列正式开通,中蒙俄大宗商品跨境交易平台建成投运,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2%。

  4.生态底色更加靓丽:营造林7.6万亩、修复湿地4.3万亩

  生态建设示范引领成色更足,启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高水平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携手沿黄九省共同保护母亲河。

  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按期整改。

  PM2.5平均浓度优于考核目标,国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可控。

  典农河水生态修复等8个项目建成投运,营造林7.6万亩,修复湿地4.3万亩。

  西北首个绿电小镇开工建设,苏银产业园、经开区入选绿电园区试点,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7%。

  再生水综合利用率近50%。

  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65%。

  更新新能源公交车800辆,入选全国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5.城乡发展协调共进:75%的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

  城乡融合示范引领彰显品质,银川火车站现代客运枢纽建成试运,河东国际机场四期、乌银高速南绕城段等工程加快推进。

  交通疏堵6+N工程接续实施,正源街凤悦隧道等29个项目建成投用。

  清洁取暖让4.7万户群众过上绿色暖冬。

  海绵城市建设水平位居西北前列。

  改造老旧小区75个,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700套,新建小微公园8个、健身步道44公里,新增停车泊位1.3万个。

  民生花园等社区入选国家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物业提升123专项行动全面铺开,湖畔嘉苑创新物业服务新路径,枫林湾、五里水乡被评为全国美好家园物业管理示范小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推进,卫生厕所普及率、污水治理率分别达92%和73.3%。

  打造美丽宜居村庄18个,75%的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

  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4万元。

  闽宁镇、梧桐树乡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丰登镇润丰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北堡镇昊苑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6.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发放各类困难群众救助资金3.8亿元

  品质之城、和美之城、温馨之城加速展现,青年发展型城市创造银川经验,十万大学生留银专项行动引凤归巢,6.1万名大学生在银就业创业。

  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

  唐徕中学北校区等23个教育项目建成投用。

  组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28个。

  获批全区首个国家儿童友好试点城市。

  千人托位数翻倍增长。

  创建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城市。

  发放各类困难群众救助资金3.8亿元。

  举办文化惠民活动3100场次,文化艺术馆入选全国最受欢迎公共文化空间,全国生态文学创作基地落户银川。

  7.社会治理持续加强:调增财政预算2亿元加大安全投入

  基层治理示范引领提质增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全覆盖。

  狠抓安全发展,专项督导一线查问题除隐患。

  调增财政预算2亿元加大安全投入,更新燃气管网96.7公里,燃气安全预警监测平台上线运行,三件套应装尽装。

  坚决化存量、遏增量,政府债务有效化解。

  成功发行全国规模最大宁夏首单自贸区明珠债,国企债务按期兑付,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全域推行动中备勤、巡中接警新模式。

  荣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争先进位、勇创一流

  国字号荣誉精彩沓至

  银川市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获评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城市、环球最具吸引力旅游城市。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并且成为西北唯一入选的全国十大大美之城。

  大抓项目、大抓产业

  工业经济大幅增长

  五比活动掀起项目建设比拼热潮,93个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创七年来新高。经开区四上企业主营业务突破110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高达65%。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绿色转型成效凸现

  城市绿化三率指标位居西北前列。高新区通过绿色园区复审。闽宁镇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3.2个百分点,三新产业产值增长45%,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紧贴民心、为民解忧

  急难愁盼有效解决

  民生支出同比增长27.2%。50件民生“十心”实事高质量办结。交通疏堵经验做法入选中央主题教育典型案例。新增学位2万个。保交楼累计交房1.1万套,解决办证难17.8万套,40万市民直接受益,民生答卷更有温度、更暖人心。


银川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发力2024 银川准备这样干

凤还桥下车水马龙。李共和 摄

今年,将继续对中小学进行新改扩建。

银川市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地下隧道。

俯瞰绕城高速银川南出口,高铁复兴号穿梭而过。

  回顾2023,展望2024。

  银川市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了全市发展的任务单。2024年,银川市将大力实施“五八”强首府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发展、生态建设、基层治理、城乡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示范引领”,聚焦聚力“九九攻坚突破”,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努力在全区各项事业中走在前、作表率。

  今年银川市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左右、7.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降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关键词1 经济质效提升

  ●制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意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3700亿元。

  ●紧盯优化塑链、融合强链,推进环欧太阳能切片、晶钰金刚线、宏基特种石墨等29个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力争产值突破600亿元,加快建设中国新硅都、智能终端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

  ●聚焦光伏、电池产业扩规、成龙配套,推进宝丰储能全产业链、龙祥光伏支架、威力传动风电增速器、天通储能电池等45个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力争产值突破600亿元。

  ●围绕葡萄酒、乳制品、枸杞龙头培育、品牌经营和市场拓展,推进法塞特酒庄扩建、富杨乳制品技改提升、依莎枸杞加工等68个项目建设,建设具有区域标志性的新食品产业集群,力争综合产值突破600亿元。

  ●制定算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做强数脑,优化数网,延伸数链,激活数智,力争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100亿元。

  ●推动现代服务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打造现代服务业创新集聚区8个,力争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

  ●坚持高端化建点、精品化连线、全域化扩面,探索城市漫步等新业态,打造览山(贺兰)落日等网红打卡地,推出冰雪嘉年华冬季旅游项目,办好一山一河文化旅游节活动,全年旅游总人次、总收入均增长15%以上,建设全国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布局升级地标商圈、特色商圈、社区商圈,引进品牌首店20家以上,加快新百总店C馆、兰傒谷酒店集群项目建设,改造升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6个,申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动建设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措施,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

  ●围绕三群九链精心绘制招商地图,招引一批优质企业卡位入链集聚发展,十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个、百亿元以上项目1—2个,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支持县区创建全国百强、西部百强县区,力争县域经济占比达45%。深入实施园区改革攻坚行动,一园一策推动园区集约高效发展,推进“管委会+公司”实质化运行,清理低效用地2000亩。

  ●力争服务类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100亿元以上,工业园区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

  关键词2 科技创新提能

  ●支持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六盘山、贺兰山实验室,合作引进国际葡萄酒实验室,打造创新平台30家以上。

  ●组织实施东西部科技合作重大项目10个以上。推动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项,争创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中试基地。

  ●完善“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孵化培育体系,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自治区瞪羚企业3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家、小巨人企业3家。

  ●组建创新联合体5个以上,发布应用场景、创新产品30个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9%以上。

  ●培育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500名、科技领军人才15名、创新团队30个以上,选聘科技副总30名。

  ●深化揭榜挂帅、滚动支持、定向委托机制,推进科研经费包干制、“评项目+评主体”,实施重大关键技术科技攻关项目30个以上。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

  关键词3 改革开放提速

  ●扎实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压减企业户数15%以上,培育3A级平台公司。

  ●实施南线物流快速通道、临港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工程,力争银川至中卫铁路开工建设。

  ●争取开通银川到中亚、俄罗斯班列新线路,常态化运营一单制公铁海联运。

  ●培育示范标准电商直播基地10个,支持跨境电商垂直平台和海外仓建设,打造“银品出塞”品牌。

  ●扩大电子证照应用领域,实现高频事项全程网办。

  关键词4 环境质量提标

  ●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煤炭减量替代、节能技改降碳、低效产能退出,打造低碳园区、低碳企业4家,培育绿色工厂2家。

  ●打造灵武新能源大基地。建成闽宁绿电小镇。加快绿电园区建设,争创零碳园区。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空气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推进PM2.5与臭氧协同共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以上。

  ●分类整治黄河干流入河排污口,完善水源地一张图管理,确保黄河银川段水质稳定Ⅱ类进出,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

  ●加快推进毛乌素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等项目,完成防沙治沙3.3万亩,荒漠化治理60万亩。

  关键词5 城市功能提质

  ●实施正源街优化提升等项目20个以上。开展老旧小区改造120万平方米,改造一批背街小巷、老旧街区、城中村。

  ●实施七子连湖湿地公园等项目,建成美丽河湖3条。打造小微公园6个,新增城市绿地1500余亩。

  ●实施第三热源项目,全市域清洁取暖率达到100%。

  ●完成海绵城市示范市建设任务,力争40%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

  ●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0个。加快滨河生态文旅岸线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打造贺兰山东麓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建立数字银川平台体系,推进数据融合共享。深化双千兆城市建设,新建5G基站700处。优化智慧城市大脑,打造24小时随身在线的数字化生活。

  关键词6 乡村振兴提效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6.88万亩,粮食面积稳定在121.4万亩以上。

  ●瓜菜种植面积稳定在63万亩。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5.6万头、220万只。奶牛存栏稳定在30万头以上,支持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积极破解奶产业发展难题。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乡镇6个。积极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推动美丽乡村“试点引领、整村提升”工程,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生活污水处理率74%、垃圾治理率98%,建设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12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样板村6个。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民宿,培育新增示范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10家。

  关键词7 民生保障提档

  ●技能培训1.5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亿元以上,开发公益性岗位1500个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以上。

  ●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工作,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600套。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改续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5所、建成投用14所,新增学位1.8万个。创建自治区特色高中2所。

  ●建成婴幼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新增普惠托位1000个,争创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市。

  ●实施市第一医院、妇幼保健院提质扩容等项目6个,建强重点专科15个。

  关键词8 示范创建提优

  ●做大做强小宁大讲堂等宣传品牌,提升打造教育基地8个,讲好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新增国家级、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个以上。

  ●持续开展“五史”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深入实施三项行动、两项工程,切实整改中央“一检一督”反馈问题。

  关键词9 安全发展提级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四责协同,加强城镇燃气、矿山、危化、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全面落实国企债务一揽子化解方案,力争市属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压降10%。依法推进宝塔集团破产重整,盘活润恒城、双子塔北塔、如意氨纶等项目资产。

  ●推广应用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平台,打造示范样板五好社区5个、综治中心20个,试点建设村(社区)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站。(文字由记者裴艳、安小霞整理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记者季正、高晓刚摄)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