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石嘴山动态
“老棚户”的新住处
2020-11-10 09:47:19   
2020-11-10 09:47:19    来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立冬初期,天气渐冷,记者走进惠农区屯园社区,感受到的却是融融暖意。近年来,惠农区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为当地居民描绘了一幅崭新而美好的生活画卷。

  11月4日,记者来到屯园社区刘占元老人家里,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阳台上的花花草草。“这是三角梅,花期能保持3个月。这是扶桑,花期只有两三天,但是花朵大,非常好看。”刘占元面色红润,一边给花浇水,一边给记者介绍着,脸上始终带着笑意。

  刘占元的家陈设简单,干净整洁,窗前的花草呈现出勃勃生机。记者刚刚坐下,老人就给我们晒起了他的幸福生活:“这房子95平方米,虽然是一楼,但采光好,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摆弄这些花。退休快20年了,每天在社区里走走转转,参加一些义务活动,日子过得充实又自在。”

  惠农区是石嘴山的老工业基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自全国各地支援西北建设的人们在工矿企业附近安营扎寨,就地取材搭起一间间低矮平房,经历岁月的沧桑已变得破败不堪,形成了与城区环境反差巨大的棚户区,居民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1966年从部队转业来到这里,一下车满脸都是沙子。一家5口挤在两间45平方米的平房里,烧煤取暖做饭,卫生环境差,最关键的是不安全,我先后3次煤烟中毒,有一次差点丢了性命。”厕所共用、交通不便,回忆起住在河滨街棚户区的日子,刘占元历历在目。他说,2012年1月1日,搬进屯园社区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的房子宽敞明亮,水电暖齐全,社区门口就是超市、公交车站,24小时物业,感觉安心舒适。

  和刘占元住在同一个社区的王振才,是第一个搬进屯园社区新居的住户,三室两厅的房子宽敞明亮,客厅正墙上挂着的一幅书法作品给整个屋子增添了一缕书香,阳台上摆放的几盆大大小小的花草绿意葱茏。

  王振才曾在原石嘴山钢厂当过中学的音乐教师。当年,他们一家人在厂里分配的62平方米的窑洞房里住了整整26年。“以前在钢厂居住的时候条件非常差,一到冬天,屋里门窗不严实,就把人冻得不行。取暖就靠烧煤,下班回来以后屋子都是凉的,得先把屋子弄暖和。”

  王振才说:“现在生活环境好了,这个小区全部都是地暖,特别暖和,还不用人管。像这边的老人在这儿,每个人都出来老讲这个话,我们现在搬到这儿生活确实太幸福了,大家都幸福满满、信心满满、自豪满满。”

  近年来,惠农区推进城市核心区、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健全,环境更加优美。先后实施了工矿棚户区、煤矿棚户区、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新建棚户区安置住房13248套,完成了河滨街煤矿棚户区、水城民生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建成保障性住房3.2万套256万平方米,5万多户“老棚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3%。

  在惠农区,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些变化,也给爱好文艺的王振才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自从迁入新居,他便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带领社区艺术团排练了舞蹈《我爱你中国》、器乐合奏《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20多个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好节目,经常深入社区、工矿企业进行演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感悟。(记者 行衍 马晓军)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王小梅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