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石嘴山动态
石嘴山:让青山常在碧水长流蓝天永驻
2020-12-17 12:45:38   
2020-12-17 12:45:38    来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良好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之年。

  五年来,石嘴山市紧紧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加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星海湖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巩固提升贺兰山生态恢复治理成果,狠抓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保卫战,让青山常在、碧水长流、蓝天永驻。

  储绿青山,用洁净土地留住最美乡愁

  乡愁,是人们对故土山水人文的悠长眷恋。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阐释乡愁。他说:“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

  对56岁的于锦亮来说,石炭井就是他割舍不下的乡愁,这里有他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青春缱绻的美丽爱情以及拼搏奋斗的激情岁月。“这里地处贺兰山腹地,自成一个小世界,学校、医院、电影院、商场……应有尽有,当时居民就有10万余人。”他不无自豪地回忆说。

  石炭井,不仅是于锦亮的乡愁,也是曾经居住在这里的10万群众的乡愁。上世纪50年代初,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汇聚在这里,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开拓出了一片煤炭基地,为共和国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随着资源枯竭,昔日红火的矿区早已变成了一座空城,只给巍峨的贺兰山留下遍地疮痍——直至“十三五”时期,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吹响了隆隆号角:

  关闭退出煤矿39家、非煤矿山61家、涉煤企业582家;

  退出煤炭产能1600万吨;

  造林绿化10平方公里;

  播撒草籽近200平方公里;

  治理修复面积146平方公里;……

  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措施,让贺兰山重新披绿装,裸露的“伤口”日渐愈合,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那个曾带给于锦亮无数美好回忆的昔日家园——石炭井,也以全新面貌——石炭井工业旅游特色小镇迎来了新生。

  事实上,加强区域生态建设,全力推进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只是石嘴山市深化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所打出的其中一记“重拳”。

  五年来,石嘴山市不断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制定了《石嘴山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确保工业固废安全处置。扎实做好固危废申报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已申报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单位106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89家(不包括医疗单位),危险废物经营处置单位16家。

  五年来,石嘴山市不断深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每季度组织开展农村万人千吨水源地水质监测。全力做好规模化畜禽养殖相关工作,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8%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五年来,石嘴山市不断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全市共有20家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监管企业与所属县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18家重点监管企业完成了自行监测工作。

  洁净的石嘴山大地上,必将留住一代又一代石嘴山人的美丽乡愁。

  保卫碧水,用清澈甘泉浸润“塞北江南”

  冬日的午后,沿着石嘴山市山水大道一路向西,时尚现代的城市楼宇、一处一景的公园景观小品、如一面巨大的银镜般装点着洁白雪花的美丽星海湖……整座城市美如画卷。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以“水”为笔绘就美丽生态画卷,是石嘴山正在经历的蝶变。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中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的沙湖,也曾深陷水质恶劣之殇。受补水量小、蒸发量大、水体动力不足等原因影响,沙湖水质曾一度下降至劣V类,还因此接到了中央环保督察组的整改单。经过水污染防治,沙湖2017年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水质达到Ⅴ类;2018年平均水质为Ⅳ类;2019年水质稳定保持在Ⅳ类;2020年1至6月沙湖平均为Ⅲ类水质。

  由“纳污沟”变身“清水河”的还有典农河(原第三排水沟)。这条河位于平罗县境内,全长34.4公里。因长期接纳沿途生活、工业污水处理厂尾水,以及沿途农田、渔业养殖退水,COD、氨氮、总磷严重超标,长期属劣Ⅴ类水体。而今,经过生态治理,典农河风光旖旎,景色秀美,候鸟来栖,为石嘴山市再添一抹倩影。

  ……

  “十三五”以来,石嘴山市大力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力推进碧水保卫战:

  加强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开展了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在各工业集聚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业污水的集中处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开展企业入河入沟直排口排查,取缔入黄工业企业直排口8个、入沟工业企业直排口6个;

  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污染治理,通过实施提标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6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均完成了提标改造,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推进水源地保护区清理整治工作,完成63项清理整治任务,完成118家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

  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制定印发了《石嘴山市典农河流域综合整治方案》,实施18个工程推进典农河流域综合整治;积极推进沙湖治理,先后投入3.2亿元,实施了近20项工程,通过湖水循环净化工程、黄河补水净化工程、隔离沟及防渗工程等一系列整治措施改善沙湖水质;积极推进星海湖治理,结合《星海湖水体达标方案(修订版)》,实施11个星海湖水污染治理项目。目前,星海湖中域水体生态修复与湖滨缓冲带建设工程、沙湖—星海湖水系连通生态湿地和水质提升工程等项目均已完成。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如今的石嘴山湖泊星罗棋布,人水和谐,成为唐代诗人韦蟾笔下“塞北江南”的重要组成部分。

  擦亮蓝天,用湛蓝底色装点文明家园

  冬日的石嘴山,湛蓝的天空辽阔而高远。这样的“石嘴山蓝”饱和度正逐年增加。

  “这几年,石嘴山市的环境越来越好,树多、水多,空气质量特别好,蓝天白云是‘标配’。很适合老年人在这里生活养老。”85岁的周学忠说,他是原煤机一厂退休人员,1960年高中毕业后开始工作。多年来,他亲眼见证了石嘴山市的巨大变化。

  尤其是“十三五”以来,石嘴山市环境空气各项指标稳中向好:2019年,全市PM平均浓度为90微克/立方米,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8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1.6%;2020年截至10月31日,PM平均浓度为91微克/立方米,全市优良天数236天,优良天数比例为77.4%。

  这样的“湛蓝底色”得益于石嘴山市上下齐心、不遗余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12月9日晚,漆黑的夜色下,由市领导带队,一行人迎着凛冽的寒风,悄然来到国电石嘴山发电有限公司,就企业落实全市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二级响应情况开展夜查。

  开展全市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夜查专项行动,是石嘴山市每年岁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的一大“利器”。通过错时段、分批次、分区域、全天候、全方位的突击检查,不给企业任何环境违法的机会,有效抑制了大气污染。10月26日开展夜查专项行动以来,市、县(区)两级攻坚办已累计开展夜查专项行动50余次,及时消除了环境污染隐患,对企业夜间偷排等违法行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十三五”以来,石嘴山市认真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打赢蓝天保卫战“1+9”专项行动,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新建全封闭料仓和车间772个,硬化绿化裸露地面积439万平方米,新增改造污染防治设施1707套。

  对重点行业进行淘汰改造。众力达电力公司4×6MW机组、金力实业2×12MW机组等14台燃煤火电机组全部淘汰关停,3110MW燃煤发电机组完成超低改造;完成了宁夏石嘴山赛马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78个无组织治理项目和石嘴山市凯立达活性炭有限公司等企业231个工业堆场治理项目。

  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进行治理。实施了70个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全市118座加油站、2个油库、44辆汽油油罐车全部完成油气回收治理。

  对扬尘进行治理,严格落实扬尘防治6个100%措施。2017年以来,新增机械清扫车、喷雾降尘车等环卫作业车辆58台;增加机械化清扫频次,全面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冲洗、保洁水平。

  对机动车污染加强防治。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汽车9289辆。

  对城市油烟异味进行整治。616家餐饮单位油烟高排设施进行了改造和整治,丽珠集团(宁夏)制药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开展了恶臭气味专项治理;在原有污染防治设施基础上新增配套RTO设施,对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

  如今,对于生活、工作在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人们来说,“空气越来越好”“环境越变越美”,正成为共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一步步变为现实。(记者 朱玉浩)

【编辑】:任爱中
【责任编辑】:任爱中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