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吴忠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盐同红交界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是吴忠市深度贫困地区。2017年,吴忠市针对盐同红交界处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短板,重点突破,精准发力。伴随着扶贫政策精准度的步步提升,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区3个贫困县区实现脱贫摘帽,群众迈向兴业乐业新生活。吴忠日报 将陆续推出“盐同红交界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系列报道”,聚焦该地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基础设施补齐短板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呈现的新面貌,敬请关注。
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盐同红交界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是吴忠市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宁夏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如何让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春风吹拂贫困地区的每一寸土地,一直牵动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心。
累计完成61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连片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
连片区乡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群众本地就医率达到80%;
设置了太阳山和下马关两个政务服务中心,推动政务服务资源下沉;
……
3年多来,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的政治责任,打破集中连片区区域、层级界限,举全市之力实施盐同红交界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活水”协同补短板,区域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拥有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让农村娃就近有学上上好学”
在红寺堡区,乡村中最美的风景是学校。绿茵茵的操场上洒满阳光,红艳艳的国旗迎风招展,五颜六色的功能教室中笑声阵阵。
6月4日,走进太阳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各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沉寂了许久的校园又开始变得生机勃勃。
该校校长张志国说:“学校为了让初中部课程开足开齐,与吴忠市第四中学、盛元小学结对,其中,吴忠市第四中学选派语文数学外语各1名教师到学校任教,盛元小学选派1名语文教师到小学进行帮扶支教,红寺堡区教育局选派4名教师到初中部任教,就是想让孩子们就近享受优质教学资源。”
去年8月16日,为了促进太阳山镇教育发展,更好地服务于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孩子能够就近入学、上好学,经红寺堡区委、区政府及太阳山管委会研究决定,在太阳山镇成立九年一贯制学校(吴忠市四中太阳山分校)。该校前身为红寺堡区太阳山中心小学,是红寺堡区唯一一所半寄宿制学校。家住太阳山镇的丁娟说:“自从咱这里有了学校,孩子再也不用跑那么远上学了。在家门口上学,我还能多照顾照顾孩子。”
一直以来,城乡教育资源相对不均衡、农村师资力量不完备等情况,制约着乡村学校的发展。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红寺堡区率先在全区建设“互联网+教育”平台,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去年,该区第二小学的学生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平台与成都芯成小学的学生共上一节数学课。此次课程不仅实现了与区外优质教育资源实时对接,还实现了与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本地教师也在备课阶段可以借鉴、分享这些优质教育资源。
前不久,在自治区教研室和吴忠市教研室搭建的“吴忠市第七教研共同体线上中考研讨会”的平台上,吴忠三中黎明校区、吴忠三中南湖校区、红寺堡三中等学校的九年级各科目教师们在一起开展了研讨交流。该校九年级化学老师杨亚宗说:“在研讨交流中,教师们可以看到彼此之间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仅能够相互学习,还可以相互促进。”
近年来,由吴忠市教育局牵头,先后选派吴忠市区220人次的名优骨干教师到红寺堡区各乡(镇)中心学校,开展以“发挥骨干示范引领,共促青年教师成长”为主题的“同课异构”送教帮扶活动。同时,红寺堡区还借助“互联网+教育”平台,建立了吴忠市教研共同体帮扶学校与红寺堡区农村学校在线互动课堂教学实践机制,通过建立信息化学习资源库、模拟试题库、名师骨干教师教案学案库等方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而红寺堡区只是盐同红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以来,我市先后选派优秀教师到连片贫困区支教,通过建立教研共同体、选派优秀教师等方式,贫困县区的教学质量也有所提升。“乡村教学质量上来了,农村娃考上大学的可能性更大,将有更多人告别世代贫困。”红寺堡镇中心学校教师邵晓娟说。
如今,吴忠市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教育”行动,构建“名校名师下沉帮扶助学”机制,太阳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顺利招生教学,有效解决了园区企业职工子弟就近上学难题。
“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6月4日,在盐池县惠安堡镇中心卫生院,合理的布局和完善的设施……这座新建成的卫生院能够充分满足辖区内群众的医疗服务。
“您感觉身体舒服些吗”“这样躺会更好些”“没有什么不适吧”……在病房里,医生对冯记沟乡平台村建档立卡户王学凤亲切地问候着。
“我一直身体不好,这次因为脑梗就在这里住院。以前都是在县医院看病,现在卫生院不仅新建了,而且条件也好了,我就选择来这里住院,服务好,还离家近。”躺在病床上,正在输液的王学凤对现在的医疗服务赞不绝口。
惠安堡地处盐池县西南部,距县城83公里,南与甘肃环县接壤,西与太阳山开发区、同心县、红寺堡区毗邻。惠安堡镇中心卫生院承担着全镇及周边流动人口5万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等工作。该卫生院去年11月建成的新院,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达到了二级综合医院标准。
“以前我们只有20张病床,现在有80张病床,还配备了移动式查房、远程会诊查房、救护车等设备,政府购买服务增加了27名医护人员,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素质。现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了,周边7万多群众看病不用跑到市县大医院,一些手术在家门口就能做,还能享受高于县级医院的报销比例,不仅方便群众就诊,还大大减轻他们的就医负担。”惠安堡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高宏仁说。
在该院放射科,48岁的王平因为腰痛,拍了腰椎正侧位片。诊断医生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将片子传到县医院,县医院专家在线进行诊断,不到半小时就将诊断结果反馈回卫生院。王平说:“现在太方便了,以前还得拿着片子到县医院去看,现在在卫生院等着就可以得到县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了。”2018年以来,盐池县建立县域远程影像、心电诊断应用系统,实现了“拍片在卫生院,诊断在县医院”,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
2017年以前,该卫生院年门诊量只有2万人次,2018年到2019年,看病人数逐年递增,接近4万人次。为什么有这么多患者愿意到惠安堡镇中心卫生院就诊?“市上开展了医师下基层对口支援活动,2018年以来累计选派30多名医疗专家到我们卫生院长期坐诊。一个专家能带起一个科室,授人以渔解决长期发展问题,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惠安堡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关建国说,现在医院的诊疗效果好了,80%的病人都能留住,群众也都不再去外边大医院看一般病、多发病,这也正是卫生院追求的目标。
今年67岁的惠安堡镇老盐池村村民尤琨患有脑梗七八年了,以前定期要去县医院进行复诊。“自从村卫生室开通了远程门诊,我需要复诊就在村卫生室把事给办了,既省了时间又省了路费。”尤琨说。下一步,盐池县将对连片区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开通远程门诊,争取村级视频门诊覆盖90%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向居民100%开放。
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卫生院地处盐同红交界处,2006年成立初期只有19名医护人员,设备奇缺。2019年就诊人数达到1.2万人次,较2018年增长了38%,医护人员达到43人。面对太阳山镇辖区900多家企业职工和周边盐同红乡镇村民就医距离远的现实,我市精心提升盐同红交界处太阳山镇卫生院的硬软件档次。今年前5月太阳山卫生院就医门诊同比增加了50%左右。
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为打破县域限制,吴忠市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连片区乡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群众本地就医率达到80%;开展“医师下基层”对口支援活动,26个医联体远程会诊量提高35%以上;太阳山卫生院、惠安堡镇中心卫生院具备打造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条件。
“不用出远门办成一揽子事”
就近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将是解决基层特别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民生痛点的有力之举,是“放管服”改革的基层延伸,也将是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6月3日,走进太阳山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里各类服务标识清晰明了,14个服务窗口为受理盐同红三县(区)业务,为连片区企业和群众提供综合代办服务和社会民生服务,前来办事的企业负责人和群众有序排队办理业务。
在税务局窗口前,吴忠市太阳山彦平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彦平正在办理涉税业务。“谢谢您啊!”随着轻轻的道谢声,张彦平露出喜悦的笑容:“以前开税票,要去红寺堡,来回折腾一天,自打有了太阳山政务中心,最多20分钟就搞定咧。”
盐池县惠安堡镇杜记沟村村民张秉栋想创办运输公司,按照法人户口和公司场址所在地,他必须到盐池县城办理公司相关注册手续。如今,张秉栋仅仅给太阳山开发区政务服务受理热线打了一个电话,市场监管服务窗口便为他代办了相关手续,并邮寄给了张秉栋。“这事要放在过去,那来回160公里的路肯定少不了,如果资料再不齐,那就有的跑了。现在真是太方便了。” 张秉栋对太阳山政务服务中心的开设连连点赞。
“之前因公司审计需要调取工商注册的内档资料,我在吴忠住了三天才办好,复印资料就用了一天的时间,现在不仅能在家门口办理业务,还有专人带领,同样的业务只用了一上午时间就办好了。”宁夏太阳镁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也说。
6月4日,同心县下马关镇政务服务中心主任苏玉萍来到陈儿庄村残疾人李冬梅家,细心地录入着有关信息,并耐心指导着她完成养老保险资格认证。该村村民冯清平80多岁的母亲生病卧床不起,子女又在外务工,该政务服务中心便组织人员上门办理。苏玉萍说:“对于情况特殊的家庭,我们还推行上门办理服务,或者预约代办服务。”
2017年以来,同心县韦州镇、下马关镇、预旺镇、马高庄乡、田老庄乡、张家塬乡6个乡镇84个村的村民们也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家门口就能办成事的便利,乡村版“一站式”政务服务真正打通了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苏玉萍说:“截至5月底,中心共办理各类事项4000余件。”
“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快两个政务服务中心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等,打造了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共享的综合代办服务平台。”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卢占周说,下一步,将全力推进审批服务网上办理,精简优化审批服务流程,不断提升办事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记者 杜晓明 贾丽 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