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吴忠动态
全力守护人民群众健康
——吴忠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2021-12-16 11:38:40   
2021-12-16 11:38:40    来源:吴忠日报

  5月19日是第11个“世界家庭医生日”,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中心卫生院联合金积镇田桥村卫生室走进田桥村,开展以“家庭医生守护您健康的朋友”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并现场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摄于5月19日)。

  在吴忠市人民医院核酸检测门诊采样点,感染科护士丁丽娜正在为市民做核酸检测采样(摄于10月1日)。

  吴忠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保专网、电子政务外网覆盖率100%,从医疗质量、服务规范、运行效率、统计分析等多方面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吴忠市建成了120紧急救援网络一体化系统平台,成立了吴忠市120指挥调度中心,实现全市120互联互通、一体化管理;

  吴忠市进一步优化整合市、县、乡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完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能力;

  ……

  吴忠市千方百计提高医疗健康水平,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

  “十三五”期间,吴忠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健康大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及区、市各级政府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稳步推进健康扶贫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疫情防控,以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改革惠民群众就医获得感攀升

  医疗卫生,关乎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吴忠市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政策推动,紧紧抓住医药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以“三个回归”,即公立医院回归到公益性质、医生回归到看病角色、药品回归到治病功能,“三个满意”,即医务人员满意、患者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强化“一个保障”,落实“五项制度”,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全市综合医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截至2021年8月,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降低至24.59%,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增至30.20%,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391个,常住居民签约率达49.2%。2020年,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职工收入分别增长了27.6%、41.5%,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在2020年自治区公立医院考核中,市人民医院排名三级乙等医院第一名,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区人民医院分别排名全区二级综合医院前三名。盐池县医改工作经验先后两次被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以简报形式刊登交流,县人民医院和疾控中心分别被确定为全国现代医院管理试点和全国疾控信息化试点单位。

  最近一段时间,吴忠市利通区金银滩镇团庄村村民何冬梅总是感觉腰疼。近日一大早,她就来到利通区金银滩中心卫生院。可让她想不到的是,现在在乡镇卫生院拍片子,第一时间就能通过远程诊断平台传输到吴忠市人民医院,不到10分钟,就可以收到吴忠市人民医院医师的在线诊断。何冬梅说:“过去我要用一天的时间去看病,排队、等着拍片子,拍完以后下午才能把结果拿上。现在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把片子拍完,诊断也有了,我觉得很方便。”

  近年来,吴忠市以市、县级综合医院为中心,已建成全市远程医疗服务网,对上与区内外多家三甲医院,对下与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远程教学、远程会诊等远程医疗服务。截至2021年9月,市级已建成影像、检验、心电、病理、超声“五大远程诊断中心”,县(市、区)已建成影像、心电等远程诊断平台,全市累计已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20余万人次。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有序推行居民电子健康码应用,结合“掌上健康宁夏”APP、微信公众号、掌上医院、自助机等多种方式,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移动缴费、检验结果查询、病历报告打印等便民惠民服务。

  健康扶贫补齐民生发展短板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有效阻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吴忠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区、市关于健康扶贫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障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工作目标,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加大攻坚力度,补齐短板,持续巩固各项政策措施。

  日前,在利通区扁担沟镇中心卫生院,同利村的买凤花老人在病床上输液。买凤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她的身体一直不好,还有慢性病,家里条件比较困难,以前生病根本不敢去医院。她说:“健康扶贫政策真是好,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大大减轻了我们看病就医的负担,报销也非常方便。”

  吴忠市大力实施卫生精准扶贫工程,严格保障政策落实,做好签约服务、精准服务工作,全市共组建了1626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为签约居民提供持续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服务,对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特殊计生家庭贫困户进行精准服务。同时,吴忠市通过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实施分类精准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等手段,确保了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通过“一免一降四提高一兜底”精准施策,让每一位贫困患者都得到了及时治疗和规范管理,通过“一站式”结算,让贫困患者医疗费用结算“不见面马上办、最多跑一趟”成为现实。

  此外,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全面执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服务模式,还开展了“一村一室”卫生室建设工作。各县(区、市)为村卫生室配备医疗基础设备,并按照要求全部配置村医,对村医及时进行培训、指导,提升村医服务质量,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服务提质医疗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以前挂号缴费要去窗口排队,不方便,排队时间长。现在的微信挂号、自助缴费机很方便,不用排队,速度快,我们看病便利多了。”日前,市民何佳伟通过微信小程序在市人民医院成功挂号后说。

  提升基础医疗硬件水平,是改善老百姓看病就医环境的重要民生工作。“十三五”期间,吴忠市着力提升各项基础医疗硬件水平,修建、改扩建医院、增加各乡镇医院医疗设备投入,从多方面提升吴忠市公立医院和乡镇医院服务水平和质量,极大改善就医环境。全市先后完成了吴忠市人民医院、吴忠市妇幼保健院迁建等项目。全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业务用房标准化建设覆盖率分别达到了100%、100%、97.1%,设备配置标准化覆盖率分别达到了100%、96.8%、58.3%。

  完善医养服务体系,中医药服务、人性化服务措施不断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医养融合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市、县两级人民医院均设立了老年医学科,为全市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开展一次健康体检。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为60岁以上老年人看病就医开通绿色通道,在挂号、取药等窗口明显位置设置了“老年人优先”标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和老年饭桌签订合作协议,覆盖率达90%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68.7%、续约率达90%。

  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以提升水平为目标,以项目实施为驱动,狠抓中医基础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提高、政策落实,全市县、乡、村三级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截至2021年11月,全市现有中医医院7个,中医门诊(诊所)38个。中医床位数占总床位数16.02%,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占14.43%。现已建成三级甲等民族医院1家,二级甲等中医院3家,市级“治未病”中心1个、县级“治未病”站3个、综合医院国医馆5个、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2个、国家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3个。

  关口前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美好的生活,健康是基础。吴忠市坚持关口前移,进一步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实现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临床用血艾滋病核酸检测全覆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按照“应管尽管”原则全部纳入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职业病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吴忠市坚决扛起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责任担当,抓好监测预警,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做好疫苗接种,筑起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牢固防线。组建5个工作专班,成立3个常态化督导组,2021年累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6次、指挥部会议8次、专题会议及会商会议19次。确定市级定点救治医院5家、发热门诊11家、已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12个。2021年累计核酸检测184.98万份,管控入境返吴人员667人、中高风险地区入吴人员13931人,进口食品、货物集中查验88批次。设置疫苗接种单位87家,开展8次大型集中接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接种疫苗218.6万剂次。

  此外,吴忠市坚持常态化防控,持续推动“爱国卫生月”“爱国卫生日”活动深入开展,强化医疗机构常态化防控工作监督检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哨点建设,持续开展医务人员防控专题培训,高标准落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强化疫情防控不松懈,筑牢疫情常态化防控网。

  新时代,新起点。全市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顺应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努力绘就“健康宁夏”“健康吴忠”美好蓝图中的吴忠画卷。

  (记者 庞芳 洪蓉)

【编辑】:任爱中
【责任编辑】:任爱中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