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是社会治理的一把‘金钥匙’,更是系统、高效、多维的有效社会治理模式。我们把资源整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走出了一条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6月15日,吴忠市委政法委负责人说。
近年来,吴忠市积极探索“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从碎片治理向集成治理、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突击治理向长效治理、单向治理向多元治理系统治理转变,通过把基层治理抓得实之又实、细之又细,不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党建为“压舱石”
推进政治建设提升工程
六月盐池,瓜果飘香。6月1日,吴忠市召开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推进会,盐池县高沙窝镇的“六单”工作法吸引与会人员驻足观看,纷纷点赞。
“太感谢你们了,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的血汗钱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要回来。”近日,拿到被拖欠了几个月工资的高沙窝镇群众赵某某等人感激地说。
今年,高沙窝镇针对辖区入驻企业多、外来务工人员多的情况,把维护农民工权益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开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采用“六单”工作法,想方设法为农民工讨回工资。
“六单”工作法是:分析研判“制单”,精准对接“派单”,按时按责“接单”,尽职尽责“做单”,公开公正“评单”,全面综合“考单”晒成绩。高沙窝镇综治中心坚持“一事项一考评”,对每件事项办理进行全程跟踪回访,并根据群众满意度、化解时限要求、化解效果等进行综合考评。“六单”工作法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吴忠市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整合工作力量和治理资源,规范化建设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乡镇(街道)全面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畅通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评价渠道,群众对平安建设满意度达98%以上。
近日,吴忠市民政局采取线上法律培训和线下宣传相结合的方式,面向老年人广泛开展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活动。马玉林 摄
法治为着力点
推进法治建设提升工程
“戴上红袖章,背上专用包,亮出工作证,我们就是基层治理工作人员。”近日,利通区金星镇利宁社区网格员说。利通区今年招聘大专以上学历网格员171人,加上城市社区聘用的公益性岗位网格员190人、各村选聘771名小队长兼任网格员,网格员总数达1132人。
利通区通过制度性安排,要求“四官一顾问”入驻乡镇,达到“一村一警、一法官、一检察官、一司法所长、一法律顾问”,扎实推进“枫桥经验”本地化,在三级网格长的组织协调下,定时定点召开联席会议,集中调解网格矛盾纠纷。
“‘四官一顾问’入驻乡镇的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后,实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有力推动了基层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得到群众普遍认可。”利通区委政法委负责人说。
吴忠市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将市域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落实《吴忠市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办法》,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全面建立法律顾问队伍,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全面升级;全面深化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开展常态化执法司法监督工作;探索将法治建设纳入党政机关政绩考核体系、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市县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推广利通区“四官一顾问”等典型做法。
德治为创新点
推进德治建设提升工程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吴忠市把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汇聚各方志愿服务力量,围绕重要节点、重大活动等,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贴近群众、融入生活。
近日,吴忠市楼道红管家志愿者开展为民服务活动。马玉林 摄
今年3月,吴忠市启动“牢记嘱托 行胜于言”志愿服务“365行动”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4月,在红寺堡区启动“绿色环保 志愿先行”主题活动。
截至6月2日,吴忠市登记注册志愿者30.8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3%,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945个,实施志愿服务项目70286个。累计服务时长2095万小时,有时长志愿者人数为15.6万人,占注册志愿者总数的50.62%。
吴忠市重视发挥德治涵养共同价值观、维系社会认同、促进社会教化的作用,激发以平安吴忠志愿者、“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王兰花为代表的先进模范正能量,使之成为引领社会治理的强大力量;发挥主流媒体主阵地作用,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社会治理宣传集群和矩阵。建立长期支持和帮扶见义勇为人员机制,大力宣传见义勇为精神;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宣传学习活动,规范基层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评议机制建设,设立善行榜、义举榜等平台。
自治为切入点
推进自治建设提升工程
“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说出来,对社区治理有好的意见建议也可以提出来。”近日,同心县永春社区党总支书记罗永梅主持召开“板凳议事会”,大伙坐在小板凳上,围成一圈,畅所欲言。社区党组织让居民全面了解社区在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这么干,居民群众就小区环境整治、物业管理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一场“板凳议事会”下来,党群双方碰撞出不少“金点子”,要让社区变得更美好。
同心县“板凳议事会”通过多方参与协商,提高了问题解决效率,保障了居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决议权。
吴忠市全面推行红寺堡区村代会“55124”治理模式,推广吴忠市民政局总结的“健全村(社区)群众提出需求、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承接机制”等做法,实现由“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根本转变。规范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开展“平安细胞工程”“无上访村(社区)”创建活动,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智治为支撑点
推进智治建设提升工程
社区警务创新不在概念大,而在举措实。盐池县域特点和治安环境决定了创新方向,盐池县公安局从“要我平安”到“我要平安”,通过“家用地网”补强技防薄弱点。今年初,针对辖区群众居住分散、安全防护较差的实际,该局麻黄山派出所向农户推广集互联网、有线电视、视频监控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电信天翼看家”。目前,盐池县“云喇叭”已向群众宣传300余次,受教育群众超过4万人。
吴忠市借助科技力量为市域社会治理智慧化赋能,开展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智安小区”等技防设施建设,提升“雪亮工程”建设水平,全面实现“纵向贯通、横向互联、共享共用、安全可靠”和“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目标,加快“人、地、物、事、组 织”等社会治理基本要素数字化、标准化转型。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专门平台、专业系统、应用场景的规划建设,做到全域感知、深度思考、使用便捷、及时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