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奋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着力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吴忠的最亮底色。
绿色生态是吴忠最大的民生
9月25日,伴着虫吟鸟鸣,行走在金秋的黄河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满目皆绿、水波流转的生态美景令人陶醉。三五成群的市民来到这儿,有的在骑行,有的在锻炼身体,有的在慢走赏景。
“我是从甘肃兰州过来的,发现这儿比我2017年来的时候变化大,生态治理特别好,不像是一个西北边塞城市,感觉像到了苏州、杭州这样的南方城市。”赵全福说。
今年28岁的赵全福是第二次来吴忠,和他同行的还有20多位亲朋好友,他们不仅游玩了黄河金岸,还体验了我市的早茶文化。
循河而上,秋日的黄河两岸凉风习习。每天早晚,无论是在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还是在古城湾人工湿地、母子公园、清水沟两岸,健身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
家住利通区阳光骄子小区的高林每天都和老伴沿着河边散步。
“刚退休那会儿闲得发慌,现在档期满满。黄河边走一走,有吹、拉、弹、唱的,还有跳舞的、锻炼的,有时候我和老伴也跟着凑热闹,心情很愉悦。”今年69岁的高林说。
黄河在各种林木的装点下,绿意浓浓。家住利通区上桥镇新民小区的杨少军和朋友经常骑着自行车畅享黄河之美,这也是他和朋友最喜欢的运动。
“近些年,黄河真是一年一个样儿。过去一刮大风就尘土飞扬,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喽。”从小在黄河边上长大的杨少军,望着眼前奔流向东的黄河水,由衷感慨道。
绿色不仅是生态,也是产业
又是一年秋来到,又到苹果飘香时。连日来,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广武村160亩早熟苹果迎来了收获季,果园里处处弥漫着香甜的气息,红艳硕大的苹果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
种植户李国武有着40年种植苹果的经验。近几日,他和老伴忙着进行采摘、分拣、装箱,让自家果园的苹果能够抢“鲜”上市。果园内目光所及之处硕果累累,又大又圆的苹果错落有致地挂在枝头,色泽红润饱满,果香沁人心脾。
李国武说:“我种了12亩苹果树,今年的苹果跟往年比起来,个头大,颜色好,品质也好。估计一亩果树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广武村位于青铜峡市西南端,东临黄河,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村民们丰富的种植经验,广武苹果已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销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广武村积极推广老果园改造管理技术和绿色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全村共种植苹果面积1000亩,亩产量达1500公斤,亩产值6000元,全村种植苹果收入达600万元,带动1200名村民务工,人均务工收入5000元。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2520元。
每年广武村苹果丰收的时候,鑫鑫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夏露都会忙碌起来,将收购来的苹果再进行逐一分拣、称重。
“咱们村有这么好的种植条件,苹果自然就‘火’了。这几天从外地来收购我们村苹果的商贩,都说我们的苹果果面光、口感好、甜度高。”夏露说。
绿色 一端连着生态环境 一端连着投资需求
近年来,我市各类新材料企业,充分发挥现有创新平台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发展势头动力十足。
走进宁夏青铜峡工业园区的宁夏华梦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含氟精细化学品建设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厂房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中,全力冲刺建设进度。
该公司化工新材料项目是自治区建设全国新材料“大工厂”的延链补链项目,项目建设年产4000吨甲萘威和5000吨甲基硫菌灵等十多种化工产品生产线及配套3万吨/年光气装置和相关公用工程装置。
目前,项目建设进展迅速,主体工程土建施工基本完成,设备、管线安装完成70%左右。
“我们的氯化车间、皂化车间、电解车间、氟化氢库等,总共有五个单体进入封顶,接下来,还有一些辅助的设施,计划明年进入设备安装,下半年开始试生产,为当地创造经济价值。”宁夏华梦新材料有限公司施工现场负责人姚迎春说。
此外,宁夏天新药业有限公司年产49.96万吨精细化工产品项目、宁夏青铜峡工业园区热力岛项目等重大项目也都在争分夺秒进行建设,力争早日投产、早日达效。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经深入到吴忠人心中和每一次招商会的洽谈中、每一个项目建设中。
一路绿色,一路生机。(记者 马一萍 邹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