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吴忠市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0分钟健身圈”,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从单纯的城市绿地公园,到休闲健身主题公园……全市上下牢固树立起“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全方位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全覆盖、全周期的健康保障体系,推动健康福祉更多惠及吴忠百姓。
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能健身,随着骑行、健步走、太极拳等众多健身项目的兴起,全民健身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风潮。
每天清晨、傍晚,吴忠各个公园内都能看到散步、健身的市民。不论男女老少,他们有的踏着欢快的步伐跳着广场舞,有的气定神闲地打太极拳,有的在公园内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朝气。“我每天都会来走两圈,感觉特别好。”每天清晨,61岁的市民马文亭都会和宁夏骏马健步走协会吴忠分会明珠队的几十名队员相约来到市区明珠公园健身步道上健步走,这样已经坚持整整一年了。“通过这一年的锻炼我的身体越来越好了,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像这样的运动我觉得应该坚持下去。”
如今,居住在市区的居民只要走出家门,总会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找到适合休闲健身的公园、广场进行健身。据了解,今后我市将继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大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居民小区、公园、休闲广场健身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覆盖率,我市也将不断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
近年来,随着健身行业的迅猛发展,健身运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每天上午7点,市民张伏余会准时来到市区一家健身俱乐部健身。“我是一个健身爱好者,我健身大概有10年了,不仅增强了我的身体,也让我收获了快乐,希望更多的健身爱好者加入我们。”张伏余表示,现在很多市民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有氧运动,希望得到一些力量上的训练,所以到健身房健身是个不错的选择。到健身房运动,一些市民会选择慢跑、瑜伽等一些强度相对较小的运动项目。“每周练几个小时的瑜伽,让我感觉到身心愉悦。”杨爱萍女士是一名80后宝妈,平时很注重身材管理,去年她开始关注并报名参加了瑜伽班,她表示,瑜伽健身可以保持身材、增强免疫力,也能让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
健身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对健身活动的频次与品质也有了越来越明确的需求。全民健身动起来,离不开体育场馆的支持,吴忠滨河体育运动公园和黄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只是我市立足体育惠民,加快全民健身场地体育设施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我市新建了吴忠黄河奥体中心等一批公共文体标志性建筑,建设了城市中心广场30处,乡镇(街道)广场458处,形成了500米广场文体圈。
“在这里打球真的很舒服,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场地专业,虽然一场球打下来满身的汗,但那种从运动中获取的快乐让人心情舒畅。”今年60岁的市民张金萍每天都会到吴忠全民健身中心和朋友一起打乒乓球,她从一个乒乓“小白”到如今“狂热粉”,她坦言,如今乒乓球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吴忠健身场所、场馆的发展壮大,反映着我市全民健身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今,在吴忠大街小巷运动的市民比肩接踵,健身房、游泳馆和各类体育场馆火爆,市民对健身运动的热情愈发高涨。同时,我市还成立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游泳、户外运动等51个单项体育协会、25个体育俱乐部、2个体育总会。同时,我市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全民健身活动,依托市县两级100多个体育社会组织开展了篮球、足球、健身走等活动200余场次,活动内容涵盖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等不同年龄群体,参与群众10万人次以上。(记者 吴海燕 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