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事业是一项从春天出发、向春天报到、与春天同行的事业。近年来,吴忠市在残疾人民生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扶持,推动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浓厚社会氛围。
让残疾人的生活从“有碍”变成“有爱”
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促进兜底补短板、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的重要举措。
今年,吴忠市依照残疾人不同残疾类别和不同居家条件,组织相关责任人员实地查看了解残疾人家庭房屋改造条件、人员生活起居、出行方便程度和改造需求,对残疾人家庭需要改造的位置进行详细了解、登记、拍照和准确测量,以“一户一策”式个性化、精准化的居家改造服务方式,为1146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红寺堡区残联给残疾少年王贺飞家做的无障碍改造(资料图片)。
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大河村的王贺飞是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受益者。15岁的王贺飞肢体二级残疾,患有肌营养不良症,与妈妈、姐姐相依为命,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以前出门的时候,他的轮椅老是会卡门,而且家里的土院子不便于轮椅推行,上厕所也需要我寸步不离地照顾。”王贺飞的妈妈姚润萍说。
今年4月,红寺堡区残联了解到王贺飞家里的情况后,经过入户评估和个性化方案设计,7月份,王贺飞家迎来了一次“翻新”。房门改造加宽、蹲厕改马桶、土院子加设硬化辅道,配设便利化L型扶手和橡胶坡道。“我们详细分析了王贺飞的生活习惯、活动空间、心理情绪等情况后,综合考虑他在生活自理、社会参与等方面面临的障碍后,做出了更加人性化的改造。”红寺堡区残联工作人员李忠平说。
11月22日,谈及改造后的生活变化,王贺飞说:“以前去厕所太吃力,现在去厕所的路顺畅多了。妈妈每天还能抽空去村里做环卫工,挣点工资贴补家用。”
卫生间安装马桶、院落安装扶手、厨房改造低位灶台,配置闪光门铃、闪光水壶、热水器等无障碍辅助工具……吴忠市开展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切实解决残疾人如厕难、洗浴难、出门难等各类生活问题,帮助残疾人重拾生活自信,让残疾人真切感受到“小改造”带来的“大幸福”。
11月22日,市民张瑞瑞在妻子的陪伴下,来到吴忠市人民医院入出院服务中心做入院评估。
11月22日,市民张瑞瑞在妻子的陪伴下来到吴忠市人民医院入出院服务中心做入院评估。他右上肢受伤,需要到康复医学科住院进行康复训练。“我之前来过一次,今天是第二次做入院评估,这里有便利化、人性化的服务,让我们少跑很多冤枉路。”张瑞瑞说。
记者了解到,入出院服务中心结合智慧医疗与便民服务,通过优化关键医疗资源配置,设置残疾人无障碍通道,主要针对残疾人特殊群体、患者等待床位时间长、入院准备事项易遗漏、出院后健康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等情况,将住院患者的医疗护理服务向“入院前”和“出院后”双向延伸,可满足患者多样化的护理服务需求,构建一站式住院服务新模式,为患者提供更暖心、更贴心的服务。
在吴忠市图书馆,正门入口处设置了轮椅坡道,并在明显位置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标识(摄于11月22日)。
吴忠市图书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始终把为特殊群体服务放在工作的中心位置,馆内无障碍电梯、无障碍洗手间和阅览室内残疾人专用座位配备齐全,干净整齐。该馆办公室主任冯英涛介绍,为方便残疾人到馆阅读,根据布局特点,在图书馆正门、北门及少儿阅览室入口设置了轮椅坡道,并在明显位置设置无障碍通道标识。同时,按照标准在馆内一楼大厅设置盲道,引导残疾人进入阅览室。
据了解,吴忠市图书馆配备有盲文图书420册、有声读物195盘、磁带54盒,涵盖了无障碍电影、医学、文学、法律法规等方面内容。配备残疾人专用电脑2台,每台电脑都安装了为盲人或视力障碍人员专门设计的读屏软件,所有文字都能转换成声音,通过数字键盘切换及大键盘切换,可以通过导航浏览网页、查询资料,能够实现残疾人无障碍阅读,帮助残疾人树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思想品格,进一步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文化权益。
体育让残疾人的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
近日,吴忠市“自强不息 筑梦前行”残疾人自强与助残典型事迹巡回宣讲团成员走进各县(市、区),开展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五进”巡回宣讲,宣讲团成员、残疾人运动员马尚俊的故事让很多人深受感动与鼓舞。
2019年,一场车祸导致马尚俊脊髓损伤,肢体残疾。“这突如其来的事故,让我的生活和事业处于极度窘迫和混乱中。那个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我,突然躺在病床上,让我一度消沉绝望、心如死灰。”马尚俊回忆起过往的苦痛经历时说。2020年7月,在妻子的鼓励和残联的帮助下,马尚俊报名参加了自治区残联在中卫市中医院举办的第一期“脊髓损伤重建”康复治疗及培训班。在训练营,前来筛选残疾人运动员的教练发现了他,并鼓励他参与铅球、铁饼、竞速轮椅等方面的体能训练。
残疾人运动员马尚俊(右一)在宁夏首届残特奥运动会轮椅竞速100米比赛中获铜牌(摄于9月11日)。
今年9月举办的宁夏首届残特奥运动会,既是残疾人展现斗志的舞台,也是吴忠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平台。马尚俊在赛事中赢得了田径项目T51级男女混合团体接力4×400米金牌和轮椅竞速100米铜牌。“拿到奖牌的那一刻,我和妻子相拥而泣。参加体育赛事,获得赛事奖牌,在拼搏与奋斗中,原本自卑内向的我脸上出现了自信和阳光的笑容。”马尚俊在宣讲时说。
马海峰是吴忠市税务局的一名工会干部,幼时因患脊髓炎导致左腿残疾。多年来,他一直热衷于乒乓球事业。今年年初,马海峰被推荐为宁夏首届残特奥运动会运动员,代表吴忠市参赛。本届残特奥运动会,马海峰奋勇争先,拿到了乒乓球男子团体赛冠军和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两枚金牌。
在宁夏首届残特奥运动会上,吴忠市共派出7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田径、羽毛球、跆拳道、旱地冰壶和特奥会田径、轮滑、乒乓球等项目。马梅获得女子T53/54级200米竞速轮椅项目冠军,这也是本届残特奥运动会诞生的首枚金牌;乔国双获得残运会田径男子T11级100米、200米、400米、800米、混合团体接力和4×400米项目共5枚金牌;李八方获得男子F53级铅球项目金牌并打破全国纪录……吴忠市残疾人运动员共获得66.5枚金牌、54枚银牌、25枚铜牌,在全区6支代表队中名列第二,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吴忠市坚持把残疾人体育作为残疾人事业和全民体育的重要内容,将残疾人康复体育工作纳入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和全民健身工作大局,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完善残疾人健身设施,推动残疾人体育康复与残疾人体育健身深度融合,帮助更多残疾人突破自身极限,实现人生梦想,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见习记者 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