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吴忠频道 -> 乡村振兴
涝河桥村:奏响“富民曲”拓宽“致富路”
2023-01-09 17:59:57   
2023-01-09 17:59:57    来源:吴忠网

  1月6日,记者走进利通区上桥镇涝河桥村,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感受乡村发展的创新动力。

  虽然室外正值数九寒天,而涝河桥村的日光温室大棚内却春光正好,青翠娇嫩的辣椒缀满枝头,长势喜人,村民们正穿梭在大棚中忙着绕头、分拣、采摘。

  2022年,上桥镇涝河桥村的日光温室大棚被赋予了“利通区蔬菜新技术项目示范基地”的称号,这里一直在为涝河桥村注入农业技术的新力量。

  “李师傅,您这个棚都使用了什么新技术?”

  “我们使用的是蚯蚓套种套养技术,把蚯蚓和牛粪掺搅填到沟中,一方面养殖蚯蚓,另一方面还可以改良土壤。”

  李建斌是涝河桥村大棚经济的受益者之一。他和爱人2018年从固原市彭阳县移民到涝河桥村,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承包了一座大棚种植辣椒。四年间,从一开始的不懂种植技术到现在成为种辣椒的行家里手,李建斌正用一双勤劳的手谱写着他们一家四口的致富曲。

  “这几年,村上对我们移民的帮扶力度特别大,比如说,同样承包这样一个大棚,我们移民比本地的村民便宜6000块钱,而且村上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辣椒成熟了,还帮助寻找销路。我相信靠我们勤劳的双手日子会越过越好。”李建斌高兴地说。

  一座座春意盎然的温室大棚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也鼓足了涝河桥村移民群众的“钱袋子”。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涝河桥村不仅在大棚经济上下功夫,还持续推进就业帮扶车间发展,把帮扶车间作为带动群众就业、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有效载体,有效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脱贫人口就近就业和增收致富的问题,使帮扶车间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助力器”。

  在利通区上桥镇碧盛纺织就业帮扶车间里,缝纫机“嗒嗒”作响,工人们正忙着把剪裁好的纺织袋组合缝纫起来,再将缝制好的袋子整理、打包、装车。

  车间工人马怀兰一家2017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从固原市彭阳县搬到了利通区上桥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搬家前她担心到这边找不到工作,生活没有保障,但令她想不到的是,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她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轻松地就找到了工作。马怀兰说:“我现在一个月能挣到三千多块钱,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我特别知足。”

  上桥镇自2016年以来接收到易地扶贫搬迁劳务移民共211户907人。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上桥镇以就业为抓手,采取政策引导、扶持等措施,吸引帮扶车间进村、社区,让群众实现就业不必远行、家门口就能增收。

  涝河桥村是典型的城郊村,二、三产业是该村的支柱型产业,其中村里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人都在城市里就业、创业,吴思达就是其中之一,他所创立的吴氏八宝茶牛肉面在吴忠非常有名。和许多事业走上成功之路的人一样,吴思达能走到今天,经历了许多挫折。如今,他作为涝河桥村的致富带头人,也积极投身乡村公益中。逢年过节看望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大学生,只要群众有需要,他就会积极响应。

  利通区上桥镇涝河桥村党支部书记白海军说:“春节过后,我们村将继续扩大温棚建设,将丫丫农庄东侧八十亩土地进行流转,预计投资四百六十万元,建大棚十一座,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利通区上桥镇涝河桥村依托现有资源和优势积极开拓群众致富新渠道,让乡村更美,农业更强,群众的口袋更鼓。(记者 蔡宁曦 铁琴 见习记者 徐玮)

【编辑】:姚振国
【责任编辑】:孙晓村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